APP下载

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例

2011-01-09吴高峰

关键词:舟山群岛科教新区

叶 芳 吴高峰

(浙江海洋学院心理教育中心,浙江 舟山 31600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海洋科技、海洋教育也日新月异。据统计,1999年至2005年,我国海洋科技研究课题共24526项,年均3503.7项,其中基础研究3178项,应用研究6171项[1];1999年我国海洋各类专业在校生规模(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仅9100人,到2007年我国海洋各类专业在校生规模(同上)达7万余人[2]。

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提出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战略举措,浙江省和舟山市提出了详尽的实施措施。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无疑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之前笔者已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内涵、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目标模式、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基本设想》两篇研究性报告。本文正是建立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建设进行更深入地前瞻性思考,我们希望通过从基地内涵、特征的分析中探索出一套系统分析与评价海洋科教基地建设发展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使基地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最终实现加速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步伐。

一、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内涵与特征

(一)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内涵

科教基地是一个科技、教育资源的集中地,它通过某种载体向公众展示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然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的海洋科教基地,其内涵远远超过了传统科教基地的范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对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构成要素作了深入分析。据此,我们认为,海洋科教基地是指海洋高等教育资源、海洋科技人才、海洋新兴产业大量集中,充分发挥教育规模效应、产业集群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功能扩散效应,对海洋产业及传统海洋产业产生波及效应的区域集中体,它发挥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并与海洋产业有机相结合,这是一个产官学研协力组建的新型海洋科教基地。

(二)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特征

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海洋经济中的一种模式,该发展模式注重的是将先进的海洋科技、完善的教育资源与发达的海洋产业有机结合,核心是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体现为多方面结构特征,其中最基本的四个特征是:

1.先进的海洋科技。海洋科教基地具有较强的海洋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国家或地区性的海洋科研和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创新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海洋科学技术是海洋产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支撑,只有海洋科技发展了,才能形成以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为支撑的区域经济模式[3]。建设海洋科教基地,一定要把海洋经济发展建立在海洋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2.完善的海洋教育。开发海洋,教育先行。海洋教育尤其是海洋高等教育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4],海洋高等院校和海洋性研究机构是海洋人才集聚地、海洋技术的研发地。只有完善的海洋教育资源,强大的海洋高等教育实力,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创造出一流的技术,从而为海洋科技研发提供人才支助。

3.发达的海洋产业。创建发达的海洋产业,关键是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海洋产业,改造传统海洋产业技术,培植新兴海洋产业的生长点。因此,必须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实现经济利益,才能推动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

4.强大的辐射功能。“海洋科教基地”不是一个封闭式的孤岛,而是一个开放型的创新基地,对周围广大地区具有较强的科教示范和辐射功能的技术信息辐射源。海洋科教基地应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形成增长极,向周边广大沿海地区进行技术、人才、设备、信息等的辐射,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海洋技术和海洋产业的升级。

二、海洋科教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科学地设置海洋科教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是否可行,及项目建成后取得成果大小的重要依据。海洋科教基地的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客观地反映海洋科教基地的本质特征和复杂性,能反映区域海洋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每个指标必须概念清晰,内涵明确,并有利于反映海洋科教基地的动态变化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系统性原则。海洋科教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海洋生产、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效益等诸多部分的各个方面,与社会经济系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用系统科学的思想,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3.实用性原则。海洋科教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既要考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概念的准确性和各类评价指标内在的逻辑联系,又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重视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的运用效果。为此,必须保证指标体系便于操作和计算,应考虑指标的量化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

4.导向性原则。设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海洋科教基地本身,而且应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的决策依据。因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导向性,能够反映当前海洋科教基地的发展方向,引导基地管理者加强管理,使海洋科教基地健康有序发展。

5.易操作性原则。要求海洋科教基地的各评价指标概念确切,信息集中,数据容易取得,计算方法简便易懂。

三、海洋科教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过程

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建设是舟山政府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前面研究中我们已经涉及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还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发展步骤进行了深入探索①。因此,我们认为对基地的建设既要讲究基地本身的效益,更要注重基地建设和运行对海洋经济产生的影响。为此,海洋科教基地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影响层面的因素,体现发展速度、发展水平、投入产出效益,从而从不同侧面反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状况。根据以上的认知,我们从建设基础、建设成效、建设效益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思考:在起步阶段(产业型海洋科教基地),指标要重点体现建设基础,辅助体现建设成效、建设效益两个方面;在发展阶段(强功能型海洋科教基地),指标要重点体现建设成效,辅助体现建设基础、建设效益;在推广、辐射阶段(内生型海洋科教基地),指标要重点体现建设效益,辅助体现建设基础、建设成效。这样,海洋科教基地评价就可以按下列思路展开,见表1。

表1 海洋科教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设立过程的示意图

(二)指标体系的结构组成

1.建设基础评价。这是对海洋科教基地(包括核心区)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的整体评价,包括基地规模评价和创新环境评价两个方面,反映了基地资金、土地和科技等生产要素投入情况以及政府为基地提供的政策性环境。要素投入是基地取得效益的前提,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政府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创造环境、创新制度等措施,如持续的资金投入、管理体制的创新等等。建设基础评价侧重于起步阶段时基地的整体建设情况,反映基地建设水平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在发展阶段、推广阶段则是考虑持续投入生产要素,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2.建设成效评价。这是对海洋科教基地海洋科技、海洋教育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包括科技水平评价和教育实力评价两个方面,反映海洋科教基地的核心价值。舟山政府之所以建立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是希望通过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助力海洋经济发展,通过海洋科技水平的提升、海洋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海洋产业的集群来推进海洋经济产业升级,创设和开发海洋新兴产业、战略性海洋产业。建设成效评价侧重于发展阶段时基地海洋科技产业化程度的衡量。

3.建设效益评价。这是评价基地建设和运行对本地区及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海洋科教基地对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的影响力,受基地海洋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作为政府兴建海洋科教基地的终极目标,基地效益可能要在基地建成和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显现出来。

(三)具体指标的确定及体系构建

从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原则出发,按照宏观和微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构建思路,由上而下分为四个层次:目标层(A)、控制层(B)、子控制层(C)及指标层(D)。目标层为海洋科教基地发展程度,控制层包括建设基础(B1)、建设成效(B2)、建设效益(B3)三类指标;(C1……C7)为子控制层,是控制层的再划分;指标层(D1……D30)为具体指标,可科学地反映不同阶段海洋科教基地发展情况,具体见表2。

表2 海洋科教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四、海洋科教基地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根据设计的评价体系收集相关资料,获得具体指标的观测值,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指标预处理包括类型一致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指标的类型可分为极大型、极小型、居中型和区间型。类型一致化处理就是将各类指标转化为极小(极大)型指标。本文采取指标转化为极小型指标。无量纲化方法主要有功效系数法、极值处理法等。本文采用极值处理法,具体如下:

Vi为第 i项指标评价值;Xi为第 i项指标观测值;Ximax为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Ximin为第 i项指标的最小值。

(二)评价权重的确定

构造指标权重的方法,目前有三种: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法[5]。客观赋权法是指直接根据指标的原始数据,经统计分析或其他数学方法处理后获得权重体系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类方法,主要包括相关系数赋权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因素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主要是指由研究者或专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分配权重,该方法集中了研究者或专家的意见,相对周密,便于定性描述。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我们认为,海洋科教基地评价体系应采用主客观相结合赋权法,定性分析集中了专家的意见和看法,相对比较科学;定量分析则是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相应的数学工具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三)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指标综合合成评价模型:Y=∑WiVi,其中,Y为海洋科教基地各级指标的评价值,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通过上述公式,可计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海洋科教基地的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海洋科教基地发展水平越高。

注释:

①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基本设想》一文中,我们根据舟山目前的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经济水平以及舟山“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同青岛、宁波、大连等地进行差异比较,得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三步走发展战略:产业型海洋科教基地、强功能型海洋科教基地、内生型海洋科教基地。

[1]吴高峰.我国海洋高等教育60年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J].高等农业教育,2010(4):11-14.

[2]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112

[3]卫星梦,殷克东.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8):101-105.

[4]林年冬.在创新中促进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的互动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54-56.

[5]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4):69-79.

猜你喜欢

舟山群岛科教新区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提高舟山群岛新区供水保障能力的思考
基于舟川旅游资源条件比较的川岛滨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