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角色变迁调查研究

2011-01-09付翠莲

关键词:舟山市农村妇女渔村

付翠莲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角色变迁调查研究

付翠莲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随着舟山渔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渔农村妇女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渔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渐凸显。文章以舟山地区渔农村产业结构对渔村妇女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渔农村妇女的角色变迁及其影响,提出发展休闲渔业、吸收渔村妇女剩余劳动力,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在政策制定、研究工作以及数据统计中,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决策主流,切实实现性别主流化。

舟山;渔农村妇女;休闲渔业;性别主流化

舟山渔农村妇女是一支具有独特作用的社会群体,是参与渔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休闲渔业产业的日渐发展,舟山渔农村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性别问题,目前渔业部门中的性别问题(women in fisheries)也日益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一个国家妇女在渔业中的参与情况和所处的地位作用是该国的文化、法律及政府为保证性别平等而制定的政策和措施的综合反映。因此,收集渔业中各种性别差别数据,为今后渔业中的性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保障渔业妇女平等权益、促进渔业妇女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能为渔业的发展及妇女在渔业中自身的定位发展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及分析

舟山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下辖定海、普陀、岱山、嵊泗两区两县。据舟山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目前舟山市常住人口为112.1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1.31万人,占总人口的63.5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0.82万人,占总人口的36.41%。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8.84万人,占52.48%;女性人口为53.29万人,占47.52%[1]。从舟山市渔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来看,2004年,渔农村女性劳动力总数为15.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41.99%;到2008年,就达到18.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4.97%[2]70。为切实了解舟山近年来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角色的变迁,笔者在定海、普陀、岱山、嵊泗两区两县渔业局及相关渔农村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采用人物访谈、入户访谈(人物访谈又分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数字统计等方法。其中,在上述两区两县重点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6份,回收率达97.2%。调查内容包括:妇女个人基本情况;舟山休闲渔业现状;休闲渔业发展对妇女职业发展的影响;妇女教育文化水平和培训情况;妇女在休闲渔业和服务业方面的贡献等。深入调研之后对结果作了详细统计分析,较详实地反映出舟山市近年来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角色的变迁状况。

(一)渔业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渔村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情况

舟山群岛素有“中国渔都”之称,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闻名全国的传统渔场所在地;海洋捕捞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渔业一直是当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近年来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①及渔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问卷设计的四个因素中,受访渔民普遍认为制约舟山渔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衰退,如表1所示,船多鱼少的矛盾激化,致使传统海洋捕捞业的困难日益加重,再加上柴油价格的上涨,网具更新等因素,使得渔民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渔民纯收入逐年下降,大批渔民朝第二、三产业转移,这使舟山渔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渔村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据舟山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末,舟山市渔农村实有劳动力39.3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8万人。全市渔农村实有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动的人数10.81万人,减少0.18万人,其中渔业劳动力5.73万人,减少0.09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的人数增加到28.49万人,占劳动力的比重达72.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就业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3]。

表1 目前制约舟山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比重

(二)传统产业中渔村妇女居于边缘地位

中国传统渔民的渔业生产生活之中,“男渔女织”或“男渔女耕”是普遍社会分工模式。男子出外捕鱼,渔村妇女则固守家庭,背负着繁杂的家务劳动,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要少,而对家庭和丈夫的依赖性很大,导致社会经济参与程度与参与能力偏低,逐渐位于社会的低层。同时受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的束缚,女性在渔业的作用同样很少被人重视。一方面是海洋捕捞活动劳动量大,妇女自身在体力上也确实存在弱势;另一方面是渔业活动对女性的诸多禁忌,如禁止妇女跨越渔网、渔船,排斥妇女参与渔业生产活动,甚至不允许妇女登上渔船,更不用说随船出海。这种禁忌一方面有其历史成因,另一方面与渔业生产的特性十分相关。捕捞活动的妇女隔离,使男人垄断了捕捞渔业生产最重要的工具——渔船,拥有更高的地位,获得更高的报酬,这就使妇女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直接经济来源,这是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在渔业生产中也逐渐主流化,活跃在养殖、捕捞等各生产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渔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舟山地区渔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渔农村第一产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农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传统产业中,除出海捕鱼主要由男性承担外,妇女参与了渔业产业链的其它各个环节,如渔具的维护、渔获的处理、后勤的补给,以及加工销售等,特别是来自社会低层的渔业家庭的妇女,活跃在水产品加工、水产品销售、水产养殖等各种渔业活动之中,甚至有些地方女性在这些产业环节中逐渐向主干力量发展。

(三)休闲渔业的发展使妇女角色发生重大变迁

舟山是我国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近年来舟山市旅游人数及收入统计表明旅游业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如表2。舟山发展休闲渔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在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一些沿海城镇或岛屿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如朱家尖筲箕湾、桃花乌石子、东极庙子湖,岱山凉峙、燕窝山、双合,定海大鹏岛、茶人谷等一批经典海岛渔农村,发展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渔家乐等产品。目前全市新增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家,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也已开始启动[4]。到2011年,舟山市将争取建成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重点特色乡镇15个,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特色村25个、项目点70个,接待床位10000张,经营户1000户以上(其中三星级以上180户);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以上,年直接和间接经营收入7亿元以上,渔农民就业人员1.3万人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5]45。当前,舟山市政府把发展休闲渔业“渔家乐”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安置渔(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逐步建立起一批集吃、住、游、娱、购于一体的休闲渔(农)村和项目点[5]46。

表2 “十一·五”期间舟山市旅游人数及收入统计

舟山休闲渔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发展后劲强劲,带动了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传统产业的变革,已成为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渔业妇女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多契机,使渔农村妇女获得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在渔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渐凸显。渔农村妇女是休闲渔业的直接参与者和渔村文化载体,休闲渔业的发展使她们能有更多机会走出家门,从事接待、导游、服务等工作,积极投身于休闲渔业的发展中。与此同时,渔农村妇女的社会角色也随着休闲渔业的发展而有了很大变迁,即由传统的家庭妇女的角色逐渐转为更重要的或更多元的角色,致使传统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据调研,舟山休闲渔家客栈中,80%的负责人是女性,90%由女性独立经营管理。渔农村妇女不仅是操持家庭的主力,而且日益成为家庭中重要的经济来源。渔农村妇女的这种特殊地位和功能成为参与渔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较快的一些渔农村,性别角色分工的界限正在模糊,有的才能出众的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甚至内外移位,出现“女主外,男主内”的新格局,角色的调整使妇女具有了比以往更独立的经济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渔农村妇女择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休闲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舟山渔农村妇女在新渔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以及性别关系不平等的状况下,舟山海岛地区渔农村女性无论从整体素质或是发展态势均与长三角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新渔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一)渔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大量闲置问题突出

据调研显示,广大渔农村妇女劳动力大量闲置,就业不足,且层次较低,远未加入到舟山的经济建设中。2008年全市渔业户籍人口中女性为12.30万人,其中就业人口仅3.48万人,占全体女性渔业人口的28.3%。在渔民家庭未工作的9.98万人口中,女性达到8.82万,大约占88.38%。渔农村妇女劳动力大量的剩余闲置,致使女性劳动力的潜能远远没有被引发和释放出来[2]71。

此外,大量渔农村妇女就地就业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作为一个海岛城市,舟山的居民分散居住在近百个岛屿上,除了两市(定海、普陀)、两县(岱山、嵊泗)政府所在的几个大岛发展速度较快外,其它小岛工业基础与大陆相比先天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第三产业受地域局限很大,创业条件不足,使渔农村妇女就地就业极为困难,特别是大量的中年以上的妇女劳动力就近转移困难。因此,在一些地处偏僻条件差的小岛,必须考虑广大渔农村妇女异地解决就业问题。

(二)渔村妇女教育培训不足,从业技能低

绝大多数渔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少,科技素质偏低,从业技能弱于周边地区。据调查,11.5%表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41.2%的妇女表示只接受过妇幼保健方面的培训。

(三)渔农村妇女择业观念仍需转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多数渔农村妇女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度仍然较低,只从事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等、靠、要”落后思想仍然严重,即便有些渔区妇女有脱贫致富的强烈的就业愿望,但在陈旧的择业观念下,抱有“大钱挣不来,小钱眼不开”的心态,眼高手低,认为从事休闲渔业等服务行业“面子上不好看”,这种观念和意识导致她们缺乏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淡漠,长久以来导致渔村女性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四)渔农村妇女受文化素质的束缚

渔民的教育文化问题,是渔民社会最薄弱,也是阻碍渔民参与社会文化的一个障碍[6]。舟山市渔农村妇女的文化科学素质不高,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的“4050”妇女来讲,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找不到合适工作,致富能力不强。

(五)妇女发展空间不大,创业要素支撑不足

舟山是一个海岛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方式和人文传统等因素影响,渔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空间和途径面临着资金、技术、信息、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难题。首先是就业岗位不充足。目前舟山尚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后列,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经济结构不合理,仍以渔农业结构为主,经济总量和就业岗位有限,总体发展水平欠高。且自2004年以来的促暖工程和“海岛妇女创业大行动”,已让很多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就业,能继续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已很少。其次是就业、创业领域单一。妇女外出就业门路不广、困难较大,很多都希望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女的就创业广度与机会。再次是就业创业层次不高。由于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就地就业创业形式受制约,舟山市渔农村妇女的就业创业层次普遍较低,绝大多数集中在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等文化要求不高、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且自主创业总量小。

(六)渔农村妇女经济贡献被低估

妇女的经济参与率和产业分布状况反映了妇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但是,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绝大多数的统计数据中并没有计入妇女从事的很多非货币收入或非交易性劳动。比如GDP从没把无报酬的家务劳动计算在内,妇女生育的贡献、妇女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等等非常有贡献的非市场经济行为,都被摒除在GDP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忽略。这使得妇女对社会经济的实际贡献被严重低估。在渔农村生产生活中,渔村妇女所做的渔业辅助性劳动、庭院种植、庭院饲养等活动往往被认为是妇女家务劳动的一部分,未被计入经济活动之中,她们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和排除在渔业管理系统之外。

三、发展休闲渔业,促进渔农村妇女进一步发展

舟山渔业结构的调整使渔农村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改变了渔农村传统性别关系,使妇女朝着有利于其发展的方向改变。今后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研究工作以及数据统计中更多纳入社会性别观念,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决策主流,切实实现性别主流化;同时要加大对渔农村妇女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休闲渔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吸收渔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给予渔农村妇女更多的发展机遇,以促进舟山群岛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决策主流

“95世妇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采纳性别主流化是促进妇女权益及达到两性平等的全球性重要策略。性别主流化政策(gender mainstreaming)就是将性别意识引入到社会发展及决策主流中。所谓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指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上评估所有计划的行动(包括立法、政策、项目方案)对妇女和男子所产生的影响。作为一种战略,它使对妇女和男子的关注成为设计、实施、监督和评判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所有政策和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两性能平等受益。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是将平等的机会整合到所有体系、结构、行为、政策、项目和计划中去,乃至将平等的机会整合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理念中去[7]。收集及分析按性别分类的数据是推行性别观点主流化的重要环节。因此,收集渔业生产活动中各种性别差别数据,为今后渔业中的性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保障渔业妇女平等权益、促进渔业妇女发展十分必要。

(二)对发展休闲渔业中渔村妇女人力资本投资

舟山市地处海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近几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和跨越式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占人力资源一半的广大妇女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作为休闲渔业的直接参与者,渔农村妇女对自身的文化素质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既要尊重渔农村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妇女愿望和家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模式,有效实施舟山市渔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促使渔村妇女思想转变、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深入学习与休闲渔业发展相关的专业技能。由于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体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决定其开发投资主体主要由家庭或个人、企事业单位、政府及各种社会团体,其中最主要的开发投资主体是个人或家庭、企业和政府[8]。从宏观的战略高度讲,政府在促进休闲渔业产业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要认识到渔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开发力度;从微观的对策措施上看,在开发利用的具体途径上,不仅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短期培训模式,还要开发利用各种新模式,学习休闲渔业所需的接待技能、服务技能,以及经营管理技能等,举办礼仪知识讲座,使她们广泛参与渔业服务业及管理,不断提高渔农村妇女人力资本的整体素质。

(三)发展休闲渔业,开拓妇女就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舟山地区渔村妇女很大部分基本上没有正规就业,以做家务、从事一般田间劳动、做短工为主,这也受制于大多数的妇女由于丈夫从事渔业生产的特殊性,顾家难离家,就地就业困难较大。近年来渔业资源退化严重,渔民收入下降,广大渔村妇女迫切需要谋求另一份工作以补贴家用,因此,需根据女性自身的优势特性和渔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海”与“渔”的资源优势,创办休闲渔业基地,提升和扩大休闲渔业的档次和规模,鼓励广大妇女积极从事休闲渔业,增加劳动参与率,进一步提高渔村妇女的收入。

目前休闲渔业的蓬勃发展是提高渔农村妇女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妇女在休闲渔业中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旅游接待、纪念品销售、海鲜特产旅游商品销售、游客住宿以及帮游客烹饪获得加工费;游客在参与休闲渔业活动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旅游公司支付的工资也是其主要来源。发展休闲渔业,渔农村男性可以同时兼顾渔业生产和休业渔业经营,能有效增加渔民的经济收入,所以妇女参与休闲渔业也得到了丈夫的有力支撑。休闲渔业的发展为渔村妇女提供了较以往更为宽广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促进了妇女自力更生、经济独立。同时,休闲渔业的发展既能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如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也可以促进当地传统产业的变革,促使政府经济产业政策的转变,为渔农村妇女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多契机。

注释:

①中日1997年11月,中韩1988年8月渔业协定的签定,舟山有40%渔场丧失,有40%渔场受到严格管制。

[1]舟山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06-07).http://www.zstj.net/info/ShowArticle.aspx?ArticleID=4589.

[2]付翠莲,陶松珠.舟山渔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对策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3):70-74.

[3]2009年我市渔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稳步推进[EB/OL].(2010-02-08).http://www.zstj.net/info/ShowArticle.aspx?ArticleID=4027.

[4]范若儿,潘林芬.2009年舟山市渔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EB/OL].(2010-06-07).http://www.zsdx.gov.cn/Library/003120000001107.html.

[5]郭旭,曹敏.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9(2):44-48.

[6]韩兴勇.上海现代渔村社会经济发展史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191.

[7]Teresa Rees.平等机会模型:修补性政策、适应性政策及改造性政策[J].妇女研究论丛,2000(2):4-8.

[8]宋玲妹,崔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趋势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63.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nging of Social Roles of Fishing Women during the Leisure Fishery Development in Zhoushan

FU Cui-lian
(School of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in fishing village in Zhousha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women in fishing villages have changed their social roles and played a main role in economic growth.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effect of Zhoushan's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women in fishing villages,attempting to analyze how Zhoushan’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fluence woman in fishing villages to change their roles.The paper also offer some proposals such as to seek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by developing recreational fisheries and absorbing the surplus women labor force.In policy-making,work development and data statistics,governments ought to put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the mainstream of public policy decisions so as to implement the gender mainstreaming.

Zhoushan;women in fishing villages;the leisure fishery;gender mainstreaming

F323.6

A

1008-8318(2011)03-0020-05

2011-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我国妇女的有序政治参与研究”(编号:10YJC810011)。

付翠莲(1973-),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舟山市农村妇女渔村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夏日小渔村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我是小画家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舟山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