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中片中延胡索提取工艺的研究

2010-12-25余楚钦方玉婵林华庆邱五龙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乙素延胡索转移率

余楚钦,方玉婵,林华庆,邱五龙

(1.广东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06;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3.广州固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00)

安中片由桂枝、延胡索(醋制)、牡蛎(煅)等药材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和胃止呕之功效[1],能较好地缓解上腹症状和改善胃黏膜营养状态的功能[2]。延胡索为方中君药,其有效成分为延胡索乙素[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4],延胡索具有抗溃疡和明显镇痛作用。《中国药典》未明确安中片中延胡索渗漉提取法的工艺参数,不同工艺参数影响药物的疗效。本文在药典规定制法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延胡索的最佳提取条件。

1 仪器与材料

美国Waters高相液相色谱仪;Sartorus BS 110电子天平;延胡索药材(广州市健琪医药有限公司);延胡索对照品(批号:100024-20080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5]

2.1.1 色谱条件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选用色谱柱为 Hypersil BDS C18(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 pH 值至 6.0)(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理论板数按延胡索乙素峰计算不低于3000。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液制成约40 μg/ml的溶液。

2.1.3 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药材粉末约0.5 g,精密称定,置平底烧瓶中,精密加入浓氨试液-甲醇(1∶20)混合溶液50 ml,称量。冷浸1 h后回流1 h,放冷,称量,用浓氨试液-甲醇(1∶20)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25 ml,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1.4 渗漉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样品液25 ml,置平底烧瓶中,水浴上蒸干后,精密加入浓氨试液-甲醇(1∶20)混合溶液50 ml,称量,其余操作按“2.1.3”项下的方法制备。

2.1.5 样品测定 精密吸取“2.1.2”项下对照品溶液及“2.1.4”项下供试品溶液各1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2.2 延胡索提取工艺的优化

2.2.1 提取工艺 将药材粉碎成粗粉,称取100 g,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6],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得清膏。

2.2.2 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经验和预试验结果,设定浸渍时间(A)、乙醇用量(B)、渗漉速度(C)为考察因素,以 L9(34)设计正交试验,方法和结果见表1、2、3。

表1 因素水平表Tab.1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orthogonal design experiments

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为药材量的0.08%,100 g药材含延胡索乙素为80 mg

由直观分析可知,对延胡索乙素转移率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B>A>C。最佳工艺组合条件为A2B2C3,即采用以70%乙醇浸渍24 h,70%乙醇量进行渗漉,渗漉速度为0.5 ml/min,收集9倍漉液。

表2 正交设计结果分析Tab.2 Results analysis of orthogonal design experiments

表3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Tab.3 ANOVA of orthogonal results

由方差分析可见,乙醇用量有极显著影响,浸渍时间有显著影响,渗漉速度无显著影响。

2.3 优选工艺的验证

根据优选工艺条件进行3次验证试验,并对延胡索乙素转移率进行考察,结果延胡索乙素平均转移率为71.30%,RSD为3.16%,可见该工艺方法稳定可靠。

3 讨论

根据渗漉法的工艺特点,药材粉碎的粒度不宜太细,太细易造成填充不均匀,堵塞渗漉筒漉液流动不畅,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但也不宜太粗,否则亦影响浸出效果,据实际生产经验本文延胡索药材粒度定为粗粉。

本文在药典规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延胡索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筛选,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同时为规范安中片生产工艺提供合理性依据。

[1]邓少伟,程显隆,马双成.安中片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8):1065-1066.

[2]简晓岑.圣阳安中片加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13.

[3]苗明三,李振国.现代实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5.

[4]刘芳,罗跃娥.延胡索研究概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4):240-242.

[5]余楚钦,林华庆,邱五龙.康胃胶囊有效期的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3-4.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7.

猜你喜欢

乙素延胡索转移率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五味子乙素对MDR1介导的人骨肉瘤细胞U-2OS/ADR所致多药耐药性的逆转研究
HPLC法测定三香健脾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不同炮制方法对延胡索有效成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