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今中国舞剧创作刍议

2010-11-16符薇薇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戏剧性舞剧舞蹈

■符薇薇

文化、政治、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这对于我们从事文艺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去迎接这个挑战,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本文则仅以文化中的舞剧创作为中心,做一浅论。

什么是舞剧?舞剧是一种戏剧性的舞蹈,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是一种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的舞台表演艺术。从舞剧的审美形式来看,主要有戏剧性舞剧、交响性舞剧和戏剧性交响性相结合的舞剧三种类型。在我国舞剧创作实践中,大多数编导还主要采用戏剧性舞剧的结构方式,交响性舞剧和戏剧性交响性相结合的这两种类型的舞剧,尚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参看《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第37页)简而言之,舞剧就是舞蹈的戏剧。舞蹈和故事情节是舞剧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同时舞剧也是舞蹈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在中国,舞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30年代以前舞剧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直到黎锦晖、阿龙·阿甫夏洛穆夫、吴晓邦、梁伦等艺术家在舞剧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后,舞剧才得到了些许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所限,舞剧未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舞剧的真正发展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舞剧作品:如首演于1957的《宝莲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创作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舞剧的初建成型,使得我国的舞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又如197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丝路花雨》,是进入新时期后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舞剧之一。创造了一种“敦煌舞”的舞种,拓宽了中国舞剧的创作道路。再如大型舞剧《铜雀枝》、大型蒙古舞剧《东归的大雁》、大型舞剧《红楼梦》、大型芭蕾舞剧《雷雨》、独幕舞剧《繁漪》等,都很好的显示了当时舞剧创作者的独特创意与我国舞剧事业的不断繁荣。不久前的原生态舞剧《云南印象》又给舞蹈界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而近年来的舞剧创作呈现的“井喷”状态,更是反映了我国现今舞剧创作的欣欣向荣。

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在看到每年有这么多的舞剧作品问世的同时,我不禁要问:它们的质量和数量是不是成正比?是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其实,早有专家指出,当前国内舞剧创作表现出来三个比较流行的弊病,即一、舞剧作品的主要人物往往概念化,因而丧失了审美品质;二、舞剧中的舞蹈动作缺乏感情冲击力,因而丧失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三、舞剧的文学性不强,甚至缺乏可信度,因而丧失了舞剧的基本审美特质。因此,我认为,在我国现今舞剧创作的繁荣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现今的舞剧创作把过多的精力都放置在舞蹈动作的技巧性上了,片面追求动作的观赏性,创作者的艺术创作功力不强。舞剧是用人的肢体语言在说故事,因此,舞蹈动作应该是为了这个剧而服务的,或表达人物性格特征,或描摹当时的心理变化,从而使观众了解舞剧内容,从而产生共鸣。亚里士多德早就在《诗学》里说过:“舞蹈者的模仿只用节奏,无需音调,他们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琉善的《论舞蹈》也说:“舞蹈基本上是一门模仿、描绘的科学,它揭示心理的东西,使模糊的东西变得明白易懂。”(参见《作为艺术的舞蹈——舞蹈美学引论》第82-83页)可见,舞蹈动作的基本功能就是表现性格、感受等心理的东西。在舞剧中,舞蹈动作就是这个剧的语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交流的途径。苏珊·朗格认为,“每个高明的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自然都意识到了艺术总以某种方式表现情感”(《情感与形式》)。然而,在现今的部分舞剧中,我却发现,人物情感的宣泄体会不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灵魂交流找不到,炫技倒是随处可见的。这样的舞蹈动作完全失去了感情的冲击力,观看舞剧就好像是在看杂技表演。要知道,舞剧是有情节的舞蹈创作,而不是为了拿奖的舞蹈比赛!我认为,融入了角色的动作创作要远远高于单纯动作的技巧性堆积。

其次,现今的舞剧创作缺乏一定的文学性。舞剧,舞剧,它的中心还是落在一个“剧”上,一切的舞蹈皆是因为这个“剧”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剧”是舞剧的灵魂所在。灵魂有所缺失的东西,又怎么会好看呢?就如一个长得倾城的美人,可是却是个绣花枕头,没有思想,没有内涵,这样是没有人会去长久的品味她的。也许这就是现今许多舞剧无人观看的原因吧。没有了好的剧,就缺少了基本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同时也缺少了戏剧性。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是戏剧性的三个基本特征。南京大学的董健教授在论述“戏剧性”时曾指出:“戏剧的集中性即为结构的‘浓度’,它在让观众‘一口气’看完的情况下,实现‘戏剧性’的魅力。”而紧张性则是“戏剧性”的基础。当人处于平和状态是不会有“戏”的,只有矛盾冲突加剧,平衡被打破,才会有‘戏’。那么曲折性,就需要结构能够被安排得有波折一些。而我认为现今的舞剧创作对这三性却不能好好的把握,往往是平铺直叙,即所谓的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当然其中也存在舞蹈动作的抽象性和高度风格化特征的影响,但这无疑会导致舞剧肤浅、平庸与单调。同时,对于舞剧的创作来说,它的第一步就是“剧”即台本的创作,台本的创作好坏直接关系到舞剧的好坏。而舞剧又由于受到演出的限制,不可能把故事详细的讲完,这就要求舞剧更加关注剧本本身的情节,但是,现今的许多舞剧,在这一方面就稍显不足了!不是情节过于单一,就是逻辑结构不通,亦或者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我想,这也和我们的舞剧创作者缺少一定的文学修养有关。

再次,现今的舞剧创作只注重表面的华美,一味迎合市场,忽略了舞剧本身,商业气息重。陈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服装、道具、舞美等方面都可以给舞剧提供很好的辅助。我们可以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拥有更华丽的舞蹈服饰,但主角仍应是舞剧。虽然在宣传舞剧时可以通过外在的豪华来号称是大制作,用“炒作”来获取市场,满足群众在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但当人们走进剧院去欣赏时,就会发现这样的剧只是徒有虚表而已。这样的舞剧是不会真正获得人们的认可的。舞剧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对群众审美有一定的熏陶、提升作用的,但是这样的舞剧对于现实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舞台是不需要如此虚华的外在的!不要为了市场,而丧失了艺术本身的意义。

最后,我认为,现今的舞剧创作缺乏创新性,许多作品主题都存在相似性,缺乏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在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中有一点就是独创性。如果一个舞蹈作品在题材、主题、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上缺乏独创性,它是不会给大家带来美得享受的。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也是形成舞蹈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我们社会生活每日每时都在不停顿的发展着,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也在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因此,陈旧的主题、内容,老一套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客观发展的审美需要。(参见《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第29-30页)然而,现今的许多舞蹈作品,大多都是来自于名著,表现的主题都是战争或者爱情,而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却较少,没有新意,无法找到与观众的共鸣。有人说,当代舞蹈编导在功力上最弱的是对生命变化的敏感性和生活积累的丰厚度,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

以上谈了那么多现今舞剧创作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法,结合现在社会的发展态势,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舞剧创作者的文学性修养,加强艺术创作功力。我们的舞剧创作者大多都是从一个舞者慢慢转变而来的,他们有很深的舞蹈功底与舞台经验,舞蹈是他们学习的重心,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当一个人把重心放到某一点时,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自然就会降低,这也就必然导致了我们现今一部分的舞剧创作者缺乏一定的文学修养。然而,舞剧对于文学性又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要想创作出好的舞剧作品,我们的创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要让舞蹈和剧情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在有了一定文学修养的基础上,还应有一定的艺术创作功力。一个真正有魅力的舞剧作品,应该是让人既担心结果又希望结果出现的作品。无论在任何场合,不能按照观众的预想去进行。要让观众持有好奇心,有不断探究的好奇心,这样才能使舞蹈作品变得有价值。要使舞蹈作品具有戏剧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有时要有一些超乎观众想象之外的跳跃。(参见《舞蹈创作法》学苑出版社第265页)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当我们看一部文学作品时,那种情节让人难以捉摸,能勾起我们好奇心,让我们想赶快知道结局的作品,常常是我们比较喜欢阅读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上文所提及的那个道理。一个优秀的舞剧作品,应能把不安与期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又在平淡中显出深刻来。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而此时,就需要创作者有很强的艺术创作功力了!因此,我们的创作者应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充实并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有优秀的作品产出。

第二.综合服装、舞美、音乐等因素,提高作品的创新性,体现时代精神。多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就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创新”一词,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舞剧创作,当然也是一样。面对现今舞剧作品独创性不强,作品主题类似的现象,加强作品的创新性是必须的。我认为张继刚导演在舞剧创作方面的“原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张继刚导演很少发表关于创作的经验和宣言,但他每每申说他的创作“既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别人”。事实也正是如此,张继刚导演的创作活动渗透着“原创”的精神,他的舞蹈作品也是“原创”精神的结晶。(参见《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312页)如他的原创作品《野斑马》就开创了舞剧中的“全动物”表演。“既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别人”应是我们每个舞剧创作者所努力去追求的,要为别人所不为之事!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舞剧事业才会更加的百花齐放,才更能适应群众的多样化要求。当然,现今的创新不是无端的随意编造,它还应是基于现实这一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在舞剧的创作中加入更多的现代化因素,拓展舞剧的创作题材,可以不要总是从古典文学中找素材,周遭的生活,现实的社会都是很好的取材范围。借助更先进的舞美、音响和更精良的服装,使舞剧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逐渐的变化中有所创新。现在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所创作出来的舞剧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第三.抓住群众性这一基本原则,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人说:“现今的舞剧创作不再是一种孤芳自赏的事情了!”这是对的,不是你的作品好就会有人自动上门来看的。我们所创作出来的舞剧不是给自己看的,我们面对的是有不同审美情趣的观众,创作出有观众群的作品,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用“晓畅的语言讲述大众易感的故事”,创作出令政府满意,专家认可,观众喜爱的舞剧作品。然而,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为主导的社会中,光有好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我们就要懂得如何包装、推销自己的作品。(此时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只需关注舞剧的外在)合理与适度的包装与推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打开市场。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非常之多的。我们也可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打入国际市场,为中国的舞剧事业走向国际做出贡献。不能只是一味的引进外来的舞剧剧目。大型原创舞剧《野斑马》在澳大利亚的市场运作大获成功,就充分的给了我们以信心。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我国现今的舞剧创作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仍是在朝着一个朝气蓬勃的方向发展的。舞剧事业的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现今的中国社会和现代的思想都给舞剧的创作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反思,创新中发展中国舞剧创作事业。

猜你喜欢

戏剧性舞剧舞蹈
浅谈舞剧编导创作中的新颖与独特
百科全书舞剧
长春花蓝+玉米黄
戏剧性CIRCUS
舞蹈课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雪地上的舞蹈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