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

2010-11-16韦锡锋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泰州市泰州文化产业

■韦锡锋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综合国力,推进文化建设走向繁荣的战略决策。我作为文化战线上的一名战士,对泰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里提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从总体来看,泰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从机遇方面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泰州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已为泰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在党的领导下,泰州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经过泰州人民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快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十七大以来,我们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文化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0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成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市场运作的许多经验。目前,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这必将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机遇。三是泰州丰富的历史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准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州建南唐,近3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文化资源的积累极为丰厚。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并加以产权保护,可以使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泰州文化产业。同时还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培育,一个庞大的文化需求市场正在泰州形成,新的文化消费浪潮将随着泰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到来,充分利用泰州现有文化资源、放眼全国先进文化产业典型来发展泰州文化产业已是全市人民的共识。

从泰州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方面看,作重要解决的是观念认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观念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产业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属性?这是文化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性所在,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才能对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成功形成有力推动。本人认为文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精神属性,也有物质属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经济繁荣才能促进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繁荣。要解决好二者的关系,就必须从观念、认识上加以理清,才能为文化产业的成功改革提供保障。目前泰州遵照党中央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已经作手准备对文化产业进行体制改革了,作为泰州市淮剧团主要负责人的我,在改革即将来临之际,谈谈自己对本单位体制改革的看法。泰州市淮剧团作为泰州市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坚持文艺“文艺三贴近”为农村、社区基层演出每年达到150多场,极大地丰富泰州人民文化生活;二是大型精品剧目的出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重大赛事、展演,让外省市知道春兰、泰淮是泰州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两大支柱产业,有力地宣传泰州,扩大泰州的知名度;三是为泰州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如:奥运火炬泰州传递,经济洽谈会)的演出,为泰州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架设桥梁,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总之,泰淮作为泰州的一支文化产业,无时不在履行她的政治使命。她是泰州人民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支不可缺少也无法取而代之的文化品牌。

目前,党中央英明决策,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其目的不言而喻——更好地让她青春焕发,充满生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与经济建设并举,共同完成泰州市的伟大复兴使命。借党中央文艺体制改革的东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本人谈几点建设性意见如下:

一.为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的能量,经济基础是必要保障,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这一点党中央早有英明决策,目前,演职员工的服利待遇与社会消费形势已经脱节,离心力的不断加大是这支队伍潜在的隐患。众所周知,以人为本,干四化,吃不饱肚子是空话,只有人心稳定了,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千里马才能发挥它实际能量.这一点,江苏省演艺集团就是成功典范,改革后前政府投入是改革四倍(改革前两千多万,改革后九千多万).有力地为这部机器的运行给氧加油。

二.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这是办好文化产业的命脉,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排练场所、公演场所等作手解决,从省内外地市级以上的剧团来看,他们都有象模象样的排练、公演场所,泰州市淮剧团目前没有.我设想借这次东风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泰州大剧院或者梅兰芳剧院,作为本单位的办公、排练、公演基地等)这一点,盐城市委、市政府将新落成的花掉3.8亿的文化中心,改为江苏省淮剧团办公、排练、演出基地,有力地改进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推进了文化设施与时代同步的进程;其次,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这样才能做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壮大这支产业队伍,让她充满活力,更发了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经经济分配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演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人都要力争上游.让他们凝心聚力,爱岗敬业。

四.要解决好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泰州文化产业的改革与集团化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原有运行机制造成了文化产品与市场消费的严重脱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对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人才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改变这种局面,本人大胆设想,通过这次改革,以后的演出活动在政府的投入下,进行公益性演出,做到少收费甚至不收费;在实现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同时,产品创新也十分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五.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光大,从小学入手做起,教育他们从小热爱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民族素质,让我们的民族瑰宝世代传承,让我们的事业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由于泰州现代文化产业起步还在初始阶段,市场调节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还不明显,文化消费市场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此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运营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搭建泰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平台,首先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创建集团化经营模式。在产业结构上,我们要努力建立文化产业集团,实现集团化经营;努力挖掘本市文化资源,创造文化品牌,培育文化精品;要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大流通体制,实现跨区域经营。总之,我们要通过努力建立起结构合理、市场畅通的现代文化产业;其次要推进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提高泰州文化产业水平和技术含量。文化产业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最明智的选择方式就是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时代性和科技性,只有这样才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这样才是缩小泰州文化产业与先进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差距。推动泰州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带动泰州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借改革东风把泰州市建设成为文化强市。

猜你喜欢

泰州市泰州文化产业
幸福水天堂——泰州
项链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奚爱国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泰州举办2011中国 泰州梅兰芳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