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乡土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2010-11-16程艺芬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南音闽南厦门

■程艺芬

闽南地区的乡土文化、包括:戏剧、曲艺等,是勤劳智慧的闽南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闽南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也反映了该地区百姓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古至今,它在闽南人的精神生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为闽南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是闽南地区群众文化的根。作为该地区从事群众性戏剧、曲艺工作者,应当自觉地深入到人民群众和民间中去了解它,挖掘它,研究它,保护它,从这些原始的富有生命力的乡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并在乡土文化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使其发扬光大。努力创作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精神,既有艺术品位,又能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现实中乡土文化的尴尬处境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城市现代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同时面对外来文化强势的冲击,闽南的很多乡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乡土文化渐渐地丧失了它原来所具有的生命力;许多乡土文化的艺术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乡土文化遗存在逐步地消失;许多民间艺术面临着失去传人。以厦门为例,许多文物古迹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在城市的发展中被销毁占用;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地方工艺品;一些优秀的地方戏剧、曲艺、杂耍等也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厦门的大广弦说唱、锦歌等,厦门的皮影戏,因老艺人陈郑煊的去世,他生前留下的文化遗产没有人去整理,现濒临失传。因此,身为文化干部,组织开展乡土文化的抢救工作,复兴乡土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了我们的重责。因为这些乡土文化,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我们故土文化的血脉。千百年来,乡土文化与闽南人民息息相关,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长期影响着闽南人民的生活,它面临的环境是社会转型期文化生活的必然反映,挖掘闽南乡土文化,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因为失去历史之根就无从谈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我们今天抢救和挖掘传统的乡土文化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繁荣和发展乡土文化。

二.注重特色文化,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

那么如何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我们都知道,乡土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闽南乡土文化的地域特色在于它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息息相关,它反映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习性,体现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审美情趣,承载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闽南的乡土文化是从远古走来,植根于普通民众,因此它本身就带有最初的、最原始的艺术生命形式。正是因为这样,它通常是古老的、传统的,适应于农耕社会的生活节奏,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使得新生代的年轻人很难与传统的乡土文化有心理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认同。这是乡土文化的时代滞后性所致,并不意味着乡土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文化的价值丧失,并不影响人们对其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文化的爱恋和认同,因此,注重地域特色乡土文化的挖掘,并在其中注入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实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营造当代新的乡土文化氛围,不失为保护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我们要准确地把握乡土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立足当地实际,注重地域特色,将引进现代先进文化与挖掘、保护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2.培育和繁荣社区文化,树立社区新风尚。以各种形式与方式引进富有时代气息的先进文化和思想理念,改造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3.深入挖掘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并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在挖掘的基础上,创编更多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乡土文艺作品,多方面多层次地组织开展各种新型的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更新和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4.要增强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充分发挥乡土文化保护部门、专家、工作者和社区基层干部的作用,增强广大百姓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意识。

三.运用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闽南的乡土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以前一年四季,佳节庆典,举办各类特色的乡土文化展演。以厦门地区来说,乡土文化包含了闽南戏剧、地方曲艺、民间民俗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歌仔戏、高甲戏、皮影戏、南音表演唱、答嘴鼓、芗曲说唱、荷叶说唱、月琴弹唱、锦歌说唱、讲古、歌仔阵、莲花山歌、闽南童谣等;民间民俗有:蜈蚣阁、宋江阵、拍胸舞、送王船、车鼓弄、大鼓凉伞、踩街、旱船、贡球表演,游龙戏狮、杂技、武术、庙会、各色锣鼓阵等。正月篝火晚会、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五月端午节赛龙舟、八月中秋玩博饼、春节过年贴春联……乡土文化真是好不热闹,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在一起从事乡土文化活动,真是十分的和谐,大家以共同的文化、熟悉的乡音凝聚在一起、热闹在一起、和谐相处在一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人们渐渐地淡忘了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要加强乡土文化保护意识,运用多种形式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提升乡土文化内涵。近年来,各级领导已逐步认识到了挖掘地域乡土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厦门市思明区辖区内的十个街道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组并由专人负责普查、整理、统计本街道、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和数据。目前厦门市的乡土文化如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答嘴鼓、歌仔说唱、讲古、宋江阵、车鼓弄、莲花山歌等42个项目已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思明区的各街道的社区里还活跃着向集安堂、锦华阁、金华阁、金榜山、阳台山、厦港、松柏、同华阁九个南音社团,其中集安堂、锦华阁、金华阁三个南音社团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每个街道都成立了艺术团,有的街道还成立了民乐队、曲艺队、老年时装表演队等,各社区自发成立了各种民俗表演队伍。我们将南音表演唱、荷叶说唱、芗曲表演唱、锦歌说唱、答嘴鼓、讲古等乡土文艺表现形式创编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节目,如:荷叶说唱《四大嫂看厦门》、《告别白色幽灵》,讲古《我们的好楼长》,闽南语小品《楼上楼下》,答嘴鼓《做寿》、《只生一个好》,群口答嘴鼓《税收是国家的财源》,答嘴鼓剧《近亲莫嫁娶》,芗曲表演唱 《四婶婆巡卫生》、《叶落归根》、《将心比心》、《最后一次》、《魅力厦门迎我来》、《八仙逛海西》等曲艺作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或节庆广场艺术活动的平台展示和演出,配合区、街道、社区的公民道德、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防火防灾安全、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反腐倡廉“从家庭做起”的各种宣传,以文艺节目与相关知识问答相结合的各类专场文艺演出,以及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专题晚会等。

南音,被称之为千年古乐,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了福建南音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加推动了我们对南音的继承与发展。为了使千年古乐更具有时代感,让南音发扬光大,我们组织各南音社团开展节目评选活动,福建省“先进文化区”的思明区、评为“全国先进社区”的阳台山社区、以海峡两岸亲情等事例为素材,创作了南音表演唱《腾飞》、《思明好地方》、《赞厦门》、《赞和谐社区》、《赏读厦门》、《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等节目,演出后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并在厦门市、福建省各类赛事中获奖。我们在挖掘整理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时代的内涵,通过丰富多彩且具有时代气息的乡土文艺节目演出与相关知识问答的互动,不仅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让更多的百姓在寓教娱乐中了解和亲近乡土文化。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年来,思明区各南音社、团,经常与东南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交流、同台献艺。南音不仅得到了广大社区群众的喜爱,也受到了外国朋友的青睐。日本爱知大学民俗生活班师生来厦实习考察团,特邀思明区金榜南音社为他们做专场演出并传授南音知识。应厦门华厦学院邀请,为美国加州ICC学院院长考察、交流团,做专场演出并传授南音知识,并应邀到澳门参加来自欧美、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南音艺术研讨、交流演出。阳台山南音社接待了菲律宾长和郎君(南音)社总领队和全体社员一行十五人来厦门阳台山南音社拜馆(南音社交往的一种礼节),并且双方交换了社旗。与台北市奉天宫南乐团在海峡两岸南音艺术研讨会暨交流演唱会上同台演出,扩大了南音的影响,传播了闽南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通过以上的各类文化活动,让我们大家感受到了南音这个乡土文化虽然古老,但它却能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百姓所接受,所以,最民族的也是最现代的,最乡土的也是最时尚的。如今在群众文化工作者辛勤的努力下,既有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有时代内涵南音说唱、芗曲表演唱、荷叶说唱、荷叶说唱、答嘴鼓、讲古等新的乡土文化艺术作品,已在现代化的鹭岛融入了时代的和谐之声,为广大的观众所喜爱,从而也使得乡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为厦门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南音闽南厦门
厦门正新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FATE, PLAY, LOVE
心之厦门,梦想之旅(上)
厦门品小吃
见于《说文解字》的晋江、石狮闽南方言上古汉语词汇
闽南少年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