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演陈冬妹

2010-11-16金美美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包公情感

■金美美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虽是地方戏的扬剧,历经百年历史的艺术积淀,也越来越焕发出她的夺目光彩。

扬州戏校毕业后,我有幸进入到仪征市扬剧团工作,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我成了一个花旦演员,并在许多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如《贡茶奇案》中柔弱无助的大家闺秀林素素,《酒葫芦》中蒙冤凄苦的农家少妇桃花等,但最让我喜爱的是《包公卖铡》一剧中的陈冬妹。

我团移植演出的扬剧《包公卖铡》,很受观众欢迎,该剧说的是:均州干旱,皇帝派陈梦为赈灾使,但陈梦不顾百姓死活,鲸吞钱粮,中饱私囊,均州百姓推举秦香莲及其女儿陈冬妹赴开封府告状,陈梦派人一路追杀,秦香莲遇难,陈冬妹秉承母亲遗愿,请求包相爷拯救黎民,伸张正义,而刚正不阿的包相爷也因皇帝包庇外甥陈梦,难以执法,无奈负气在御街叫卖御赐三铡刀的故事。

我之所以喜爱陈冬妹一角,因为在陈冬妹身上,既有受尽磨难凄苦柔弱的一面,也有疾恶如仇刚烈的一面。由于包相爷奉旨养病隐退,虽对冬妹充满同情,但难以接案,陈冬妹在失望与无助中,向包相爷哀哀陈情,申诉冤枉。为了充分表达内在的情感,我主动和作曲商量,在这一大套唱腔中首先以哀婉低回的散板起腔再接上哭头唱出 “包爷爷”三个字,然后以较慢的川心调和老梳妆台逐步推进,通过曲调的慢、快,旋律的拉伸、紧缩、行腔的高低以及过门的变化,荡气回肠地唱出百姓冤情和对伸冤报仇急切的期待,情真意切,动人肺腑,尽显出冬妹凄苦柔弱,同时又显示出刚烈的一面,为包相爷摔掉药罐,“老包出山胆气壮,重打锣鼓重开张”出山办案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铺垫。

陈冬妹是《铡美案》中陈世美与秦香莲的女儿,而陈梦又是《铡美案》中陈世美与皇姑的儿子,实为同父异母的姐弟,但在陈梦面前却大义凛然,为了表达对陈梦的愤恨,我以一段流水板演唱,一字一句、字字句句掷地有声,酣畅淋漓地揭露了陈梦的罪行,体现了很好的艺术震撼力。

我通过形体表演,注重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一个眼神所赋予的表演意蕴,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挖掘展示角色内心的所想所为,阐释角色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情感欲求。用甩袖的抖卷翻抛,丰富表现力,放大情感曲线,吸引观众的眼球。

“意为心上音”,作为一个好的演员,为了传人物的神,表人物的意,必须深入角色的内心去体验人物,将人物的爱恨情仇串联在心中,让人物感动自己,尽最大可能选择最佳表演方法,通过唱念发出的声音,流淌或者喷发出人物的爱恨情仇,通过演员自身真切的表白人物的情感意愿,将观众接纳到舞台表演的剧情空间中来,演员情感弦和观众的情感弦产生共振,才能使角色创造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塑造在观众心里,我们的戏才能成功。

舞台在颂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同时,也在展示着精致,这种精致其中一点就体现在人物造型的准确上,有的演员往往偏重于形体、身段、唱念美的体现,忽视人物化妆造型的准确性,作为一个花旦演员,我对每次的化妆都很认真,比如陈冬妹,我就没有把她化妆成纯情少女,因为她毕竟是一个饱经沧桑(从《秦香莲》一剧就可看出)历尽磨难的少女,所以要化得略显成熟,也要展现少女的美,这对形神兼备的塑造陈冬妹这个人物很有帮助。

以上是我扮演《包公卖铡》一剧中陈冬妹的感想,艺无止境,我将继续努力,认真钻研戏曲表演理论,通过塑造众多的角色进行艺术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更大的进步,做一个人民大众更加喜爱的好演员。

猜你喜欢

包公情感
你看我长得怎么样
包公吃鱼
“女包公”
“女包公”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包公与魔镜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