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滨音诗》及其演奏方法

2010-11-16窦鉴张德文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海滨音乐作品乐曲

■窦鉴 张德文

《海滨音诗》是秦咏诚老师于1962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演奏作品。其优美而赋有激情的旋律,让人充满了对音乐的憧憬和渴望,并引领了无数人走上音乐之路。这里就让我们来对秦咏诚的《海滨音诗》及其演奏方法作一简单的分析。

秦咏诚老师1933年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1948年参加工作,并开始学习作曲。1952年入东北音专作曲系学习,1954年进作曲研究生班及苏联专家班深造。他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代作曲家,其少年时代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弹奏钢琴。他是在革命传统和民间音乐的沃土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题材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其作品旋律清新、手法简洁、朴素抒情,通俗易懂。

或许是因为出生于海滨城市的原因,秦老对大海始终有着一种特别的眷恋和情感,对大海也有着一种与别的音乐人不同的理解。

《海滨音诗》首段展现的是抒情主题。海面清风徐徐拂来,波浪微微起伏,小提琴演奏盘旋回转,心神亦随之荡漾,让人一下子走进了美丽的大海。

乐曲中段通过不同调性的模进将主题进一步展开,旋律亦更活跃。富于激情的演绎,似浪花飞溅,似行云流水,仿佛每一个音符中都凝聚了大自然绮丽景色中的万般柔情,让人听着尽享惬意,心旷神怡,荡涤心头尘埃,淋漓尽致的抒发了理想以及像大海一样坦荡宽广的胸怀。

三拍子的韵律始终贯穿乐曲中,如蔚蓝的大海波浪摇曳充满动感,乐曲的华彩乐段里扬中有抑。在主题优美旋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发展,抒情的主题更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沉思。这种沉思勾起的是人们心底的美好回忆,甜美的笑意微微写上脸颊,更让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乐曲最后,主题再现,意味深长,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一曲未终了,人已在景中,情已在意中。乐曲以景引情,景中含情,美景更能抒尽心中的情怀,让人身临海滨美境并留恋忘返、思绪万千,不愧为一部借景抒情的经典作品。

演奏好这部作品,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其演奏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学习这部作品可能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但真正能够把作品融汇于心,把技巧和音乐完美结合,确需要一定时间去磨炼,去感悟。也许每次的演奏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理解,而这正是一部好作品真正的魅力所在。

这首乐曲的演奏技巧可分为两类。硬技巧和软技巧。硬技巧主要包括运弓、双音、揉弦。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首乐曲呈示部就是以连弓开头的,三连音的演奏技巧,体现了运弓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中段的连顿弓被视为运弓绝技。双音技巧考验的是两只手指的转换能力和配合能力。乐曲当中运用的八度双音对于演奏者音准要求极高。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揉弦,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出音上要生动得多。这首乐曲抒情部分和激情部分应用揉弦速度的快慢和宽窄来演奏这个乐段独特的风格特征。

软技巧,我们即理解为对整部音乐作品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贯穿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与模仿的关系来实现,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桥梁。演奏者的想象越丰富,其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越清晰。听众从他的表演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与意境就越鲜明。也正因为如此,中外许多演奏家和理论家都对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视。

演奏技巧服务于演奏的作品。在克服技巧困难的基础上还要读懂作品,读懂作品需要多种因素的结合,需要超群的领悟力和理解力,并能与作品心灵相通。同时还要能理解作曲家创作作品的素材基础。所以说,只有真正地理解作品,才能演绎好作品,才能让人真正走进你所演奏的音乐之中,才能让人充分的享受到你那美轮美奂的演奏,才能让人真正爱上这如天籁之音般的《海滨音诗》。

猜你喜欢

海滨音乐作品乐曲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夏日海滨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海滨的夏天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