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演绎《湘水骄杨》

2010-11-16张明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杨开慧唱腔

■张明

记得2009年2月16日那天下午,团里给了我短篇《湘水骄杨》的剧本,这个剧本是由著名评弹艺术家、作家潘祖强老师最新创作的,演绎的是革命烈士杨开慧生命里最后的日子里爱恨情仇。粗粗翻来,我惊叹于潘祖强老师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也被杨开慧烈士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对家人的柔情的强烈对比所震撼。当晚在回家的车上,我坐在窗口,伴着车上的灯光,我含着泪读完了整篇。默默地下了决心,为了对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负责,为了对这难得的好剧本负责,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演绎好杨开慧这个角色。

在2、3月间我检索了大量关于杨开慧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毛泽东和杨开慧爱情故事,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等方面的资料,研读了毛泽东、杨开慧的有关诗篇,并两次拜访潘祖强老师,倾听潘老师的创作思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一过程也是对我党的宗旨和革命历程有了更深刻了解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树立信念的过程。

通过翻阅资料,我了解到,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并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是闻名三湘的学者。杨开慧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良好的教育环境孕育了她娟秀脱俗的气质,长期的革命生涯造就了她坚定的意志和沉稳的性格。要准确地把握住杨开慧深厚的文化修养、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对亲人的爱,对一个演员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本篇作者采用了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家人的爱,展现了革命者的人性。当杨开慧想到两个年幼的儿子和她一起关在牢里,一天两碗薄粥忍饥挨饿时的心痛而不能表露出来,这时我用眼神的交流来表达她此刻的心情;当年仅8岁的长子岸英问她“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什么时候才能救我们出去呢?”,我用气声自言自语道“在哪里呢?”眼神开始看向远方,这时表现出的是对远在异地的丈夫的思念和怅惘之情;当自己马上就要和儿子诀别时,她拼尽全力甩开狱警,扑到草垫上抱住儿子的一声“岸英——”,当听到儿子声嘶力竭的哭声时杨开慧仰天长哭:“岸英——”,这时是面对要和自己的亲生骨肉最后离别时感情的总爆发时发自肺腑流着泪大声的呼唤,反映出了母性的光芒,在处理这两声呼唤时,我用音量、音色的不同变化来体现层次。然而,为了信仰,杨开慧毅然割舍下幼儿,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容走向刑场,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啊!

和杨开慧演对手戏的何键是湖南当地的军阀,他屡屡见风使舵,在多种势力之间周旋,并督湘长达9年,成为了民国时期督湘时间最长的湖南本省籍人士。因此和我搭档的演员朱斌在何键这个角色的处理上,避免了脸谱化的表现形式,对白的处理上,在关切、和善和文雅中隐隐地透出一丝丝狡诈和残忍。这样进一步衬托出了杨开慧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私的品格。而我在处理杨开慧同何键的对白过程中采用沉稳、平静中蕴涵愤怒、不屈的口吻,体现了杨开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

结尾的一大段唱段是本书的高潮,该唱段反映了杨开慧,对生活的眷恋,对孩子的不舍,对丈夫的牵挂。正是这份爱使得她更坚定革命信仰,要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反映出了革命者脱离了小我的大爱。我选用了柔和婉约、清丽深沉与明朗刚健相结合的快慢丽调。

“骨肉分离痛万分,似钢刀插在我胸心。岸英毕竟年尚小,还有岸龙与岸青,从此后弟兄三人就没娘亲;细雨纷纷身上洒,两旁送别众乡邻。往常爱美多整洁,今日无奈处极刑。”这一整段我运用了慢丽调。其中“从此后弟兄三人就没娘亲”这一句凄婉低回的唱腔体现了杨开慧对亲生骨肉的不舍,体现了革命烈士柔情的一面。

“难梳秀发蓬松乱,难擦泥浆沾满身;难修边幅被捆绑难补衣衫细缝纫;难话别离千万句;难擦嘴边带血痕;难挺身躯凛凛直;难熬伤痛一阵阵;难千难万难如愿;难到临头难出声。黄包车儿颠簸走,顷刻刑场响枪声;告别人生在识字岭。”这一段不另起过门,根据书情的变化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演唱的节奏逐渐加快,丽调缠绵悱恻软糯深沉的唱腔,此刻充分展示了一个知性的革命者那种无奈,悲痛愤恨,此外,付诸听觉的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其行腔吐字是一过性的,在这儿作者潘老师考虑的很周到,连用了五个排比,十“难”,在演唱时很容易加深听众的印象,也更能加强对听众的感染,当唱到“难出声”时,自己也早已是泪眼朦胧。丽调的特点是以腔带情,以情运腔,我坚持唱腔为内容服务,结合内容,在唱腔上稍加突破,又不脱离弹词,这样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

接着又转入回忆“想起了清水塘边茅草屋,想起了新婚别后多温馨;想起了桥边折柳送君行;想起了‘人间知己吾与汝’;想起了千古绝唱《虞美人》。”我这段采用了典型的丽调唱腔,旋律以舒缓的下行级进为主,行腔低回婉转,妩媚秀丽,体现了杨开慧对爱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眷恋。《虞美人》是毛泽东为杨开慧填的唯一的一首爱情词,所以在演唱时,我特别用长音、重音作了强化。

“家乡多美好,群山雨后新;乱云如飞镀,林中乌雀鸣炊烟袅袅起;远闻牧笛声;江山美如画,”这一段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能给听众以强烈的感染。演唱这一段时,又开始转入明快的快丽调,既表现了当时杨开慧对美好生命的留恋,又与后面悲壮的赴刑“为使劳苦大众得翻身;我虽死犹生笑盈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反衬的手法为高潮做了必要的准备,使抽象的性情、心绪化成了具象、可感知的形象。

“政府太荒淫;触目尽腐败,敌人逞横行;穷人受尽苦,盼望大救星;”在这儿使唱句一气呵成,不弹任何过门,表现对反动政府的愤怒控诉。

“为使劳苦大众得翻身;我虽死犹生笑盈盈!”在琵琶三弦密集节奏的衬托下,句幅拉宽并加了悠长的拖腔,旋律中两次高音区:la—sol的上行大跳表现,体现了革命者的英雄气节。

唱段结束时,一改传统的演员起立鞠躬,而是伴着凄怆、激越的唢呐《十送红军》音乐,我和搭档缓缓站起,声情并茂地朗诵大家特别熟悉的评弹代表作 《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泪飞顿作倾盆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观众们深深地沉浸在了那个峥嵘岁月里,在尾声时掀起了整个演出的高潮。

《湘水骄杨》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团里高度重视这部短篇,请牡丹奖之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杨乃珍老师,戏剧理论家江苏省文化厅方同德处长等专家们进行指导,他们为这个节目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帮助我们细心打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使我们收获良多。随后在苏南、上海等地的巡回演出中,这部书每次都能引起巨大的共鸣,这使我们感受到革命烈士给我们留下的伟大的精神遗产,激励着我们全心投入到演出之中。

《湘水骄杨》还参加了2009年6月下旬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苏州评弹艺术节的比赛,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荣获了优秀节目奖,虽然获了奖,但这只是一个段落,我们还要修炼内功,进一步磨练艺术,使《湘水骄杨》的演出更上一个台阶,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猜你喜欢

杨开慧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蝶恋花
——杨开慧生命最后十个小时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杨开慧烈士就义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