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演《梨花情》剧中的钱友良

2010-11-16张成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唱腔梨花戏曲

■张成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情,也不能没有钱,黄梅戏《梨花情》讲的就是这“情”与“钱”纠纠缠缠,难分难解的故事,剧中描写三位男女青年,他们在追求吉祥婚姻的人生途中,陷入“情”与“钱”的尴尬窘境,逐各以自己的为人之道,作出不同的抉择取舍,由此而演出一曲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的人间世态传奇。我在剧中扮演的便是其中的钱塘商贾钱友良一角,我十分喜欢这个角色,该戏一搬上舞台便引起省市领导、专家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并引起了社会关注。

分析剧本。首先做到全面、细致、深刻了解剧本的故事梗概,矛盾冲突,人物纠葛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倾向,尤其自己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自然属性。可以说,钱友良角色的人物性格是鲜明独特的,他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弄假成真具有能够反映某一阶层的共同属性,它代表着事物的本质方面,这是塑造人物时必须把握的,否则形象就会失去典型意义。从戏的第一场开始,主题就比较明显,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迅即展开。创造角色不能拘于既有的程式化表演,他的语言节奏、形体、唱腔、念白都要有激情,有分寸,要突出他的热情、善良、仗义、忠厚、洒脱,是个很普通精明的商人,当然最主要的是要塑造一个“有情有义”的商贾,刻画出人物气质、神韵和灵魂。对情和义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理解了这些,经过编导的点拨,再加上演员自身不断地“悟”,就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了。

用活戏曲表演程式,语言动作个性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是综合运用唱、念、做、打各种表现手段,以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舞台形象的塑造,必须把握好人物的个性,通过唱、念、做、打,充分体现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动作、个性化的道具。

《梨花情》剧中第五场,钱友良生意已非常兴隆,订单不断忙不开来,急着找姐姐商量。在这里我就设计将前下摆撩起来束在后腰间,下面穿大袜露出来,上身背着包袱,体现了夜间赶路,风尘仆仆的样子,用“小快步”出场,使用:示意订单怀中藏,抖一抖包袱,半蹲下提一提左右脚的大袜,整一整衣服等一连串形体动作,再结合唱腔,是生活基础上的加工美化,不失程式化又生活化,给人以舞台艺术感。在第七场中,利用酒碗道具,钱友良从绣坊烧毁的废墟中找出一瓶喜酒,送别梨花三次敬酒,三次不同饮酒中,体现钱友良不舍恋人梨花的内在复杂情感变化。梨花误解钱友良,认为钱友良被三万两银子迷住了眼睛被买走灵魂,忘情忘义而弃梨花,在这里我运用“抛”放有三万两银票的包袱给梨花,而不用“递”包袱,更加体现出钱友良的惊讶、无奈、愤怒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他的重情义轻钱财个性。

语言是剧本的主体,是介绍剧情,刻画人物,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语言台词的处理上,《梨花情》剧中我对不同的人物使用了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待三做新郎成空,语言上虽暗自叹息,却显现出洒脱、幽默;对奸商恶势力王老板的无畏无惧,言辞激烈;对孟云天的廉义寡耻、见利忘义,义愤填膺;而在与梨花的语言台词较多也变化最多,委婉亲切、细腻有礼、深情无奈,尤其是剧中当他的“有情有义”被梨花误解成是人贩子、伪君子、见利忘义时,钱友良的一段愤慨激动陈词,我的处理是轻重缓急、有收有放,眼含热泪,动心动情。每一次演出到此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赢得全场的掌声,很多人情不自禁流下泪水,演员在舞台上处理一段语言台词时能赢得观众这样的效果是极不易的。

唱腔是演员表现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黄梅戏唱腔的调式韵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有它的固定格式。如果机械地照谱宣唱,唱出来势必是缺少生气的、僵化的、没味的。唱腔对于塑造整个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每一部戏、一次演出时我总要在唱腔上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必须依照剧中人物,当时处境情绪,必要时用不同的音色处理,力求贴近人物,既要动听又要体现人物需要的个性化,使观众看上去,听起来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梨花情》剧中钱友良为了梨花不再跟着自己过苦日子,对孟云天前来欲用三万两银子换走梨花,暗自唱段:“人比人,心比心,事到临头三思忖……”我运用抑扬顿挫,有时将音拔高、拖长,有时将音轻吐,委婉哀怨,含泪而唱,如泣如诉,充分体现出人物此时的彷徨,痛苦与无奈。再如相处三年后,钱友良与梨花惺惺相惜,相濡以沫,各自心中有意,钱友良唱到“有心与她成眷属……”此时的唱腔,我的处理是要唱得越优美动听流畅越好,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戏曲舞台千姿百态,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要塑造好人物,给观众留下一个个性鲜明难忘的深刻印象,还要给人以美感。平时就要注意勤学苦练,多学习、多观察、多用心去揣摩,在人物塑造上做到准确定位,着力刻画,努力创新。我们今天的戏曲演员,既要继承前辈艺术家的宝贵财富,又要振兴发展我们的戏曲艺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唱腔梨花戏曲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梨花(外一首)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桃花和梨花
万溪冲赏梨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