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琴戏的吐字

2010-11-16胡玉侠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柳琴五音吐字

■胡玉侠

从艺三十年,自踏入训练班学习第一段柳琴戏唱腔时,老师就告诫我们:“唱戏一定要做到吐字清晰。吐字不清,如钝刀杀人。”儿时年幼,不懂其深刻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艺术的逐渐成熟,才慢慢地心有所悟。

对于一名戏曲演员来说,戏曲的四功五法要精通熟练,所谓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为:手、眼、身、法、步。我们地方戏尤其对唱的要求极高,要求演员要做到字正腔圆。唱戏首先要做到字正,只有把字唱正了,观众才能听清楚你唱的是什么,才能静下心跟随你进入下面的剧情,只有把字音念准了,才有利于行腔的圆润,正可谓“字正腔圆”。我们戏曲演员对唱腔的处理,必须逐字逐句的揣摩。先要弄清词语的含义,再加以戏曲艺术的修饰,而后再展现在舞台上。我们的先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总结出关于吐字的“五音”和“收声”的规律,按五音的规则找准字的发声位置,使其咬字和吐字的真确完美,如果我们在唱腔中咬字不正,则唱出的字义不明,让观众听来不知其所云,就如钝刀杀人。由此可见,我们戏曲演员的咬字和吐字何其重要。我们柳琴戏是以演唱为主的地方剧种,咬字和吐字在演唱中极为重要,他的演唱技法立足于苏北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突出他的小调风格和“拉魂”特性,通过词与曲的完美结合,让人们听后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季烈在他所著的《螾庐曲谈》中写到:“故人云:‘取来歌唱里,胜向笛中吹’,谓其能分析字面也。然使唱曲而不读其正字,审正其音,则咿哑呜呓,有音无字,听着不知其所唱何字,灵妙之人口,等于无知之乐器,曷足贵欤!”另一位戏曲理论家徐达春也曾直接指出,那种不能表达人物思想情感,只能“寻腔依调”唱法,谈不上是艺术,“极工亦不过乐工之末技”了,由此可见,历代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无不致力于讲究歌唱吐字的真与美。所以,无论我们的唱腔和念白,都要力求把字咬准吐清,切忌尖团字不分、含糊其辞、囫囵吞枣。

要想分清尖团字,我们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才有助于我们演唱时吐字技巧的提高。我们把平时说话的发音方法加上艺术的夸张,使其加强和美化,这就如同我们在舞台上所运用的程式动作一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每一句唱腔中的吐字,不能单靠嘴皮子的力量,而是要使用丹田气,使其更加充实饱满、圆润甜美。我们所说的咬字是经过唇、齿、牙、舌、喉等器官将字咬成不同的姿态。咬字要正,咬字不正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了。吐字是将唇、齿、牙、舌、喉咬成的字,正确清晰地吐出来,开、齐、摄、合是吐字的方法,是指字在口中的部位和字的着力点。在唱腔的运用中“四呼”、“五音”要清爽,整个口腔的动作不宜太大,力求声音的圆润和统一,在处理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时要准确得当,不能含含糊糊,于此同时还要注意字的生动和连接,将每个字咬得准、吐得清、收得净、唱得美。只有做到了吐字清晰,行腔圆润,才能使观众紧紧地跟随着你,走进舞台形象的内心世界,才能达到:你喜他乐、你悲他泣、你疯他狂的境界。

由于柳琴戏的曲调大都来源于苏北民间小调,所以唱腔中还保留一些虚字,它是用来衬托一些花腔用的,例如:哪哈呀哈、嗯啊哎嗨呦、我嘚嗯哎呦、嗯啊咿呀等结构的语气助词,这些我们统称“轻声”词,他在唱腔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地方色彩的完美体现,演唱时,我们不能淡然处之不屑一顾,我们更不能一味的去追求多么圆润,多么字正腔圆,一味的去夸大,而要唱得轻巧自如,反之,我们就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了。

以上是本人对咬字和吐字的理解,如有不妥,还请专家教诲。

猜你喜欢

柳琴五音吐字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绕口令
临沂地区柳琴戏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承研究*
《五音集韵》与《切韵指南》比较研究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