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目与创作

2010-11-16金慧新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书场官话书目

■金慧新

“出人、出书、走正路”这是陈云老首长多年前对我们评弹工作提出的要求。老首长是一个十足的书迷,他平生听过的书目、收集的评弹资料不计其数,他提出的“出书”,指的是出书目、出作品。

要出书目、出作品就离不开创作。创作,主要分为再度创作和原创二类。再度创作,一般是建立在继承传统书目的基础上。有许多书目如《玉蜻蜓》、《珍珠塔》、《三国》等,都是经过了几代人的修改才逐步完美,成为艺术精品。但再好的书目,若没有创新,听众听得多了,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书目的前提下再发展,要发展就必须要再创作。有些演员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如赵开生说的《珍珠塔》,加入了新的理解,新的思想,结合时代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人称“别开生面”。记得有一次,我随他到北京大学作交流演出,说到《珍珠塔》书中的官话时,他说,说书的“官话”就是现在的普通话,但我的普通话是不标准的,我说的是苏州普通话。结果,下面的大学生哄堂大笑。赵开生一下子拉近了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那场演出十分成功。再如,张鸿声说的《英烈》,大胆创新,与众不同,人称“飞机英烈”,深得听众喜爱。同样,原创书目也是十分重要。观历届江苏省曲艺节和中国评弹艺术节,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苏州市评弹团的中篇《大脚皇后》及常熟市评弹团的短篇《田阿桐》等,这些作品创作严谨,立意深刻。

书目,是评弹的根本。离开了书目,评弹就无法生存。评弹是苏州的地方曲艺,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一些特殊的交流演出,如出国、出境等,评弹的演出阵地就是江浙沪一带。所以,评弹的演出市场是有限的,书场也就那么几家。一个评弹演员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同一家书场可能要去好几次,俗称“复档”。那么,拿什么去复档呢?当然就是书目。你这次去说这部书,下次再去必须要换一部书;否则,场子不接受,听众不欢迎,你的演出市场就要萎缩。当然,一个评弹演员一生几十年不可能说几十部书,很多演员只说几部甚至一部书。因此,为了吸引听众,评弹演员必须常演常新、与时俱进,必须创作出不同内容的书目,激活评弹市场,满足听众的需求。

书目的创作是评弹的生命。评弹演员要把自己充分融入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上每天有许多事情发生,而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写成一个短篇、中篇或长篇。每个评弹演员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努力提笔挥毫。只有不断创新,评弹这个江南奇葩才不会凋零;只有不断创作,评弹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书场官话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文化公益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评弹书场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