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技艺术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2010-11-16陈娟娟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杂技团杂技革新

■陈娟娟

如今的杂技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国杂技界的思路和眼界,也迅速地改变着他们的观念,杂技舞台急切地呼唤着创新。然而,由于杂技技艺之难,练成之不易,仅靠发展高难技艺一条路,实难满足国内外观众求新的需求。因而,艺术形式的革新,作为一种更新舞台的新路而逐渐受到杂技界领导人的重视。他们为此而千方百计地引进编导人才,意图以形式革新为龙头,带动杂技面貌的更新,以参与国际赛场的竞争,增强文化市场中的活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这一革新运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产生了一大批既有高难技艺,又有新颖形式的佳作。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标新立异,同一项目向不同的风格特色发展,仍然是我国杂技形式革新的主要途径。这是由于杂技受道具和人体技能的制约,表演形式的全面彻底更新很难。但是同项目中追求不同的风格特色,却有着广阔的空间。我国许多传统节目,正是利用了此一广阔空间,从而别开生面。

譬如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转碟”项目,女演员在用深厚的手腕功夫基础上,其他部位也被调动起来,进行不同艺术风格形式的探索,出现了一些可贵的尝试。如全国第三届杂技比赛中,参赛的4份转碟各具特色:沈阳杂技团的转碟,从音乐到造型,借鉴了芭蕾舞《天鹅湖》二幕的群鹅想象,使全部画面、动作与技巧,都在音乐节奏中舞蹈化。虽然观者对此改革持不同评价,但他们为提高杂技艺术品位而作的大胆尝试,无疑为杂技舞台过多雷同的纯技术表演方式,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而南京市杂技的转碟则将江南少女与蝴蝶仙子的造型融为一体,巧妙地利用了“蝶”与“碟”的谐音,与南京的市花(梅花),形成一种有意蕴的内在联系。为了扩大与观众的共鸣,特意采用众所熟知的名曲《梁祝》伴奏,让动作在音乐中优美地展开,结尾用头顶3人在梅花丛中叼花的“蝶恋花”造型点题,使观众在蝶与花中做各种遐想。武汉杂技团的转碟阵营雄厚,用足穿旱冰鞋的滑行来增加动作的流畅感,虽未贯穿始终,但也不失为新的尝试。宁夏杂技团的转碟,则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形式风格。这些形式的多样化革新与探索,无疑为这一古老的传统项目,带来了新的活力。

迈进新时代,杂技越来越需要更加完美的艺术包装,追求有意味的艺术场面、充满玄机的道具、富丽堂皇的服饰和布景。杂技巧妙合理的艺术包装,几乎是杂技节目成功的重要环节。“杂”以“技”当头,“舞”以“艺”为先。所以一些资深的舞蹈编导总是非常善于利用人体、利用空间和时间、利用各种对比手段来完成自己的艺术想象,杂技界正是看中了舞蹈艺术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想尽办法吸收和运用舞蹈艺术的智慧来丰富杂技节目。舞蹈艺术家适时介入杂技,往往以浪漫手笔挥洒“艺”与“技”的完美结合,使杂技节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如“女子大跳板”、“肩上芭蕾”、“顶碗”、“天鹅湖”……,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叹为观止的成功范例。在这些公认的成功之作中,除了杂技本体的技巧部分达到无与伦比的制高点外,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意境”和“神韵”。

以上这些百花齐放的局面,说明形式的创新有着广阔的前途。杂技的每个单项都不同程度地隐藏着多变的潜力,通过创作上不同的艺术构思,如新的技艺、新的难度、新的道具变革、新的艺术处理去加与变化,或通过演员不同的表演特色,如节奏、速度、气质、情态等,它启示我们,每种项目都同样可以从各种角度去加以发展,并有可能将其推向尖端。

猜你喜欢

杂技团杂技革新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高空杂技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空中杂技师
复旧运转
老鼠演杂技
借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