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过《八千里路》——浅谈电视剧执行导演的现场体现

2010-11-16马自觉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总导演孩子

■马自觉

秉承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导演冯新民的钦点和信任,邀我加盟24集电视连续剧《八千里路》的摄制,并担当了该剧的现场执行导演。综合这次艺术实践,谨对电视剧执行导演(俗称现场导演)的现场体现,做一次粗略浅显的分析和探讨。

总导演是电视剧艺术创作的总负责人,剧组的全部创作工作是在总导演的挂帅指导下全方位展开的,所有辅助性创作人员必须严格地服从总导演的调遣和指令。从开机实拍到关机杀青的拍摄过程,既是一个冗长、琐碎、细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特别“耗”人和“熬”人的过程。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现场导演则是总导演的最佳执行人和体现人。总导演此时此刻,只需安然的关注和凝视显示器,把握和掌控全剧的整体色调、风格、节奏和同期声。而走机位、对光、对词、调度、化妆、服装、道具、录音、场景、空拍、实拍等拍摄中的一系列细枝末节均由现场导演协调运作。在尊重导演工作台本(分镜头台本)的基准上,现场导演最大限度地使画面与音响更加准确,更加唯美,接近和完善总导演的艺术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总导演与现场导演,他们如同舞台戏中的导演与舞台监督,更似一对不可分割的“将”与“帅”。无疑,一个合格的现场导演对电视剧作品的雏形成熟而言,特别是对总导演全盘创作而言,合作的默契和出色,一定会是得心应手、分忧解难和争光添色。

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八千里路》,根据曾经感动过全中国的江苏教师赴云南小凉山团体支教20年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刻画了李曙明、李海为首的两代人奉献边疆、奉献小凉山教育的老师形象。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该剧题材涉及民族团结、教育扶贫、西部大开发和提倡社会和谐发展。该剧的播出,必将引发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作为剧组的现场执行导演,熟读和理解总导演的分镜头台本,是首当其冲的工作职责。只有充分理解和读懂了总导演的剧本文字阐述,胸有成竹,心中有谱,才能将呆板的文字真实化、感性化和立体化。拍戏现场,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音响,无论是镜头的起幅,还是落幅,演员的表演,台词气口,关键点等等,思量更多的肯定是忠实于剧情额定的喜怒哀乐和情境。当然,在吃不准或与总导演意念相左的情况时,立马和总导演现场沟通或单独交流,这也是最聪慧、最便捷的策略和方法。现场导演即是总导演协同作战的主将,更是辅佐总导演完成拍摄素材随时献计献策的“参谋长”。

《八千里路》电视剧的戏主要在江苏东部沿海的海安、深圳经济特区和云南丽江三地展开。美丽的小凉山、迷人的泸沽湖,动人的《泸沽湖情歌》、燃烧的篝火、欢快的甲搓舞、热情的摩梭人和神秘的走婚……身临其境,让我难忘,也让我感动。

二十四集电视剧,大小几百场戏,容纳和累积了成千上万的分镜头素材。这其中,每一段素材与现场导演的现场体现和参与息息相关。既有满意,也有遗憾;既有准确,也有瑕疵;完全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可谓难上加难。

在拍摄剧中大景别、大场面的段落和章节,因为场面大,人员多,现场出问题的概率也最高。往往会非常的费时费力,甚感事倍功半。身为现场导演,此时此刻必须身兼数职,几乎要施出浑身解术和看家的本领。首先要和群众演员反复沟通、说戏,交待调度线路的走向和剧情要求,组织安排大群体的入画、出画,甚至包括舞蹈中的动作都要重新编排和调整。不断地排演,不断地磨合,经历多轮的折腾,才能贴近和吻合剧情与画面的要求。坦率地讲,这个过程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每次都以现场导演的口干舌燥、身心疲惫而告终。固然拍摄大场面的戏很不轻松,作为电视剧的现场执行导演,必须鼎力倾注,更要具备思路清晰、沉着镇定的特质和良好的耐受力。通俗的讲:“做了这个龟,你就要驮这个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你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根本无法容忍懈怠和逃遁。学会提前做好案头功课和各种方案的备份,临场缜密组织、科学指挥,自然而然大场面拍摄的局促和纠结,就会有条不紊,迎刃而解。

现场导演与演员的工作状态:除了空镜,现场导演要与演员之间发生宽泛的工作接触和表演磨合。演员通常划分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两大类。职业演员一般来自于电影厂或戏剧院团。由于他们接受过院校科班的系统性学习,艺术实践的职业化,沉淀和具备了一定的表演经验与功底。在塑造角色、台词、戏剧冲突的切点上等等,基本上应对自如。电视剧的主要角色均由职业演员分别担当。这其中不乏影视圈内的一线明星大腕。如《八千里路》剧中女一号钟秀的扮演者吴玉芳,主演过电影《人生》,曾荣获第八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桂冠。因为大量职业演员的参与和介入,使电视连续剧这种容量庞大而冗长的连篇累牍,奠定了观赏性与美感。现场导演与职业演员的拍摄互动,完全是植根于尊重职业演员艺术体现和再创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鸡蛋里挑骨头”,使其张力与内涵更加精炼,也更加完美。

出于制作经费的缘故,一般电视剧都会起用些许非职业演员的串场和跑“龙套”。在摄影机镜头的高清映衬下,很多人显得相当的“怯场”和不会演戏。拘谨、畏缩、变形、夸张等痕迹,属常见的弊病。尽管非职业演员的戏一般只是过场戏或过场人物,但作为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任何细枝末节都容不得敷衍与草率。所以,“龙套”的戏、串场的戏,在拍摄中常常会遭遇瓶颈和尴尬。小演员沙爭饰演戏中金克六斤角色的经历则是非职业演员最好的例证。金克六斤是《八千里路》戏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这个孩子是我在拍戏的间隙,在泸沽湖畔一所简陋的乡村小学课堂上,从众多少数民族的孩子群里,一眼就敲定的。她有着一双清澈、会说话的眼眸,时不时地传达和透射着一缕让人难忘的纯净与童真;精致的五官,晕染着纳西人摩梭血脉遗传基因的形象特征,恬静而质朴。在征得校方和家长的应允后,我将小沙争从课堂上直接领进了剧组,做起了临时演员。可惜这孩子从来就没演过戏,是个地道的戏盲。好在她的戏份不多,日戏夜戏合起来也只有七、八场。每逢孩子的戏拍起来,总感觉很累人,也很焦灼。在孩子拍摄杀青的最后一组镜头时,遇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现场连续实拍了十条以后,仍然没有通过。一番折腾下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沉默不语,现场一片死寂。我蛰伏在墙角吸着烟,心里异常地焦急。这组镜头在分镜头台本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近景。(哭腔)我要上学!我要读书!我要上学!我要读书!”孩子毕竟不是职业演员,她根本无法在镜头前哭笑自如。尽管化装师给孩子点了眼药水做泪痕,那种感觉,那种情绪,俨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尽管这组镜头是一组过场戏,但我知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组镜头决不亚于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煽情契点!天空越来越暗,暮色越来越浓。继续耽搁,面临着任务泡汤和亮度不接戏的后果。刻不容缓,我再一次走近孩子,和她变通着说“戏”。我拿着手机对孩子缓缓地说:“因为你老拍不好这场戏,我打电话告诉了你们学校的尼玛校长了,校长知道后很生气。觉得你给学校丢了脸,现在要我通知你,学校从此不要你了!明天你不准再去上学读书了!知道吗?”说完,我紧盯着孩子的反应。短暂的片刻,孩子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顿然嚎啕大哭起来。我的心中一阵狂喜,打铁必须趁热。赶紧安排化装给孩子补妆。然后依旧假模假式的对孩子继续说:“好了,别哭了。马老师现在再给你最后的一次机会,让你再演一次,这次你只演给马老师一个人看,不要着急,看着我的眼睛,好好的想一想,想好了再说那四句话。”孩子点点头。我赶紧安排各部门实拍准备,并搬了一个苹果箱,面对着孩子端坐在机器旁,“实拍,开始!”随着我的一声令下,摄像机前端的红灯急速地亮起,镜头的起幅从孩子胸前少数民族服饰的铜环近景,慢慢推至孩子稚嫩的脸庞,停顿在眼眉区域的特写。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充满着惶恐,充满着慌乱。暮然,晶莹的泪花溢过眼睑,顺着脸颊慢慢地朝下滚落。镜头缓缓的拉出……“我要上学,我要读书,我要上学!我要读书!!!”……凄楚和抽泣的哭声划破了寂静,撞击着耳膜。一双泪眼凝视着镜头,突然,孩子象突遭雷击一般,无助而无力的双腿跪立在脚下泥泞的土地上!镜头又从近景慢慢的推至孩子的脸庞,一双泪眼依旧顽强的凝视着镜头,镜头的落幅在孩子源源不断的泪水中慢慢地淡化,慢慢地弱出……现场再度静默,我似乎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目睹了孩子的这段长镜头的拍摄,情绪、感觉,特别是孩子下跪的举动,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太精彩了!重要的,它像壮举、像震撼,深深地砸在我的心坎。“ok!过!过!过!”随着总导演的三声过,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一步跨过移动轨道,激动地一把抱起跪在地上的小沙争,紧紧的将她拥在怀里,疯狂地连转了几个圈。小沙争以她出色的表演,画出了非职业演员漂亮的句号。

对电视剧现场导演而言,无论你是职业演员也好,非职业演员也罢,相互尊重,认真完成好角色赋予你的使命和属性,真挚,淡定,无疑你就是一个大家乐意和你相处、乐意和你合作的良师挚友。

揣摩观察细腻,力求规避“穿帮”。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凡影视作品出现“穿帮”的镜头,我认为这是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究其原因,归咎于拍摄中的不严谨与不规范。现场导演把关不严和粗糙忽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穿帮”,有人为的“穿帮”,也有技术上的“穿帮”。人为的“穿帮”特别容易在道具和服装部门出纰漏。因为随同场景和时空的转换、跳跃、紊乱,摄制流程的临场经验和责任感紧扣接戏问题。还有专业知识的无知和匮乏,会造成了许多匪夷所思的笑话。为避免人为的“穿帮”,作为执行导演每一个新场景、每一段戏的拍摄,揣摩、观察、梳理、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技术上的“穿帮”,主要是画面上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物体。常见病是:话筒员鱼竿话筒的入画;灯光部门电缆、灯脚的扫入,以及与剧情不吻合的东西摄入了画面。这种情况在使用大摇臂和司太尼康时,要特别的谨慎。因为大景别大景深的运动镜头,摄影师要在不断的运动起伏中跟焦调焦,相关部门合成不协调,容易引发顾此失彼和“穿帮”。解决“穿帮”的策略,从执行导演的角度我认为: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每场戏的原始记录和提示,理顺和对应接戏的关系,从而减少失误和瑕疵;二、用挑剔和审慎的眼光复读回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修炼,力争严谨、科学和规范。

青山、绿水、红土……通过电视剧《八千里路》执行导演的艺术实践,我对现场体现有了新的启迪和新的感悟。今日,信马由疆,综上所述,撰写了些许不成熟或不完善的认识,热忱欢迎同行和朋友们的批评指正,为共同繁荣中国的影视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总导演孩子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追忆与《同一首歌》总导演孟欣的一次合作
《我就是演员》总导演吴彤:演员其实很脆弱
成龙受聘出任长影集团总导演
孩子的画
试论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史上最年轻:70后吕逸涛“掌勺”央视猴年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