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的绒类丝织物

2010-11-14

丝绸 2010年11期
关键词:纬线织机绒毛

徐 铮

(1.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2.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 310002)

民国时期的绒类丝织物

徐 铮1,2

(1.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2.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 310002)

绒类丝织物是中国丝绸的一个重要品种,也是民国时期一个应用广泛的品种。民国年间,随着新原料的采用和织机的改进,大量新型绒织物被开发出来,而传统绒织物因为生产效率低又不合时尚,在新品种的冲击下生产不断萎缩。

绒;丝织物;民国

绒是一种运用组织结构或特殊工艺而使织物表面布满绒毛或绒圈的花、素织物,也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个织物大类,如上海美亚织绸厂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生产过五十余种绒织物[1]。当时的绒类织物多被用作旗袍等女子的衣料,也有用作鞋帽及窗帘,除传统的建绒、漳绒、漳缎产品外,还开发出了许多新品种,如烂花绒、拷花绒、灯芯绒、双幅绒、鱼尾绒、金丝绒等。

1 传统绒织物

中国古代绒织物多为经起绒织物,常用有杆织起绒法使经线形成绒毛或绒圈。民国时期的传统绒织物则以漳绒、建绒和漳缎为代表。

1.1 漳 绒

漳绒因产于福建漳州而得名,《天工开物》中载:“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传入南京后成为当地名产,苏州等地也有生产。民国初年盛行的六瓣瓜皮帽,其上品多用漳绒,民国十二年(1923)后,苏州漳绒改用人造丝作原料,底背用棉纱,南京漳绒则仍用纯桑蚕丝织造。漳绒在制织时以金属杆作假纬织入,形成绒圈,全部织成后用刀片划开绒圈,从而形成绒毛。漳绒品种有花和素两种,其花纹是通过绒毛和绒圈的对比来产生(图1[2]),在制作时先用粉笔将图案转印在坯布上,再依粉痕精确切割绒圈,十分费时。

1.2 建 绒

建绒则由仿制漳绒而来,因为南京古称建业而得名,民国时除南京外,苏州、上海等地也有少量生产。与漳绒每织四纬丝线织入金属丝一根不同,建绒每织入三纬丝线,即织入有凹痕的竹丝一根,在织入第二根竹丝时,在第一根竹丝的凹处用刀割断经线,形成绒毛,以后每织入竹丝一根,即割断前一根竹丝处的经线[3]。

图1 蓝色云蝠纹雕花漳绒Fig.1 Partly Cut Velvet with Blue Clouds and Bats

1.3 漳 缎

漳缎也是使用假纬织入方法织成的缎地绒花织物,其地组织有用八枚缎纹、六枚变化缎纹的,经纬排列紧密,清代曾兴盛一时。民国以后,因其“质地较硬,不合时髦”,国内除蒙、藏等少数民族外,穿漳缎者寥寥无几,机户只能“勉强维持,殆已有渐归淘汰之像”。另一方面,又因全用桑蚕丝手工制织,每机每天大约只可织二尺左右,产量低、成本高,因而机户大多改织全素的漳绒,20世纪20年代后已衰微至极。

2 新产品开发

另一方面,民国以来随着丝织原料、织造工艺和练染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代丝织工业逐步形成。丝绸业者也锐意改革,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其中包括大量的绒类丝织品。

2.1 金丝绒

金丝绒利用经浮长通割法织成的,也是民国时期由于人造丝引入应运而生的一个新产品[4]。它使用不加捻的厂丝或干经作地经和纬线,有光人造丝作绒经,在织造时地经和纬线交织成平纹地组织,在一个组织循环中绒经与某几根纬线以“W”形交织成固接点,以一定浮长浮于织物表面(图2)。利用这种方法织成的坯绒与普通经面缎纹织物相似。当织物下机后把浮长线通割开,并经刷经处理后,使每根绒经呈断续状的卧线。外观绒毛富有光泽,手感柔软且悬垂性好,是做长裙、旗袍的好面料。

图2 金丝绒组织图Fig.2 Weave Structure of Penuche Velvet

2.2 双幅绒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内丝织业界在剖析当时畅销的法国丝绒的技术信息上,研制成功双幅绒。据《杭州丝绸志》记载,这种绒织物采用双层起绒分割法生产,使用三组经线,其中两组地经为真丝缩缅线、一组绒经为人造丝;两组纬线都采用真丝缩缅线,织造时两组地经线分别与纬线交织成上下地组织,绒经则在两层织物间交替与上下层纬线交织,把连接在上下两层的绒经割开,即形成两幅起绒织物,再经练后染色,是一种质地柔软的女衣用料。

2.3 灯芯绒

灯芯绒当时也被称作条子绒,因为其毛绒“若灯草形,整齐成行”,成纵方向的凸出直条而得名,是一种利用纬线起浮长织成的绒织物,上海美亚厂所产的直枪绒就是此类织物的一种。其地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斜纹多采用2/1或2/2的简单组织,在织造时使用一组经线,两组纬线(地纬与绒纬),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以1︰2、1︰3居多。织造完毕后,因其绒纬浮长成纵行排列,因此在切割时只需在每一绒纬浮长中央部分切开,非常方便。张爱玲在《半生缘》中描绘石翠芝“身上穿着一件深红色灯芯绒的短袖夹袍”,就是此种面料。

2.4 烂花绒和拷花绒

民国时期,人造丝作为一种新型原料被应用到丝织物生产中,20世纪30年代初利用桑蚕丝耐酸不耐碱而人造丝耐碱不耐酸的不同特性,通过化学方法处理(俗称烂花),开发出烂花绒(图3)。这种织物以桑蚕丝作地经,人造丝作绒经,采用双经轴织机织造,下机后将硫酸调在浆糊里,印在所需花纹以外的绒毛上,经碳化作用而烂去人造丝,所存之绒花经过漂洗、染色、整刷,就形成烂花绒[5]。这种后整理对设备要求不高,仅需一块木制浆印台板,六七只煤球炉烘烤即可操作,排绒、烫绒时仅需一把刷子、一块铬铁,洗绒工序仅需操作工用脚在缸中踏洗。烂花绒具有轻、薄、滑的特点,极为符合当时透、漏、瘦的审美观点,但因价格昂贵,大部分出口到西欧及印度等地。

图3 乔其烂花绒局部Fig.3 Detail of Burnt-out Georgette Velvet

拷花绒也是利用后整理方法形成的一大绒类产品,它以厂丝作经,人造丝作纬,在平纹地上起绒花。织成绒坯后通过人工烫花使花处的绒毛倾倒,形成卧绒和立绒两个不同的部分,但是花型较易变形。中国古代也有类似方法形成的绒织物,如明代有一种抹绒,就是透过花版将植物胶质印在绒毛面上,并将印有胶质糊料的图案绒毛抹倒一个方向,从而产生不同光泽的花纹,不知是否就是近代这种拷花绒的前身。

3 绒织机的改进

民国时期绒类织物品种的发展,除了人造丝等新型原料的使用,还与当时绒织机的发展不无关系。如双层绒织机“可同时织绒,上下两幅,上下相距仅分厘或数分,以茸缕长短为断,先排上下底经,中排茸经缕,次则以纬缕织,织纬时两幅间所串之茸,经缕即为缝线入幅,两幅即联为一幅,遂以利刃插入其间剖开,便得绒两幅[6]。”专门用于生产双幅绒等通过双层起绒分割法起绒的绒织物。

双层绒织机(图4)常使用三个经轴,其中二个为绕上、下层地经之用,另一个用以卷绕毛经,其毛绒的长短则由定木控制。可同时有二重梭口,或使用一把梭子,或使用两把梭子,使用两把梭子时,第一及第二纬可同时织入,奇数纬线作织表层之用,偶数纬线作织里层之用,如用一把梭子,需待表面织一循环后再织里层,而两把梭子所织成的毛绒比用一把梭子形成的长。织机前端的两罗拉内装有割刀,被一偏心盘自动不停地来回运动,将织成的绒织物割为两层,然后通过两只卷绒轴逐渐收取。由于使用这种织机可以边织边割,因而生产效率非常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促进了新型绒织物的生产。

4 结 语

图4 双层绒织机示意Fig.4 Diagram of Double Velvet Loom

民国以来,绒织物品种的发展除了人造丝等新型原料的引入和新型织机的使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外,其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在于,当时商业利润与消费趋势成为决定织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往官营织造不计工本的生产方式已一去不返,这也是造成漳缎等效率低、成本高的传统绒织业萎缩的主要原因,而像烂花绒、双幅绒等适应人们审美趣味并能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新品种被开发出来,成为市场的主流。因此在大力保护传统工艺的今天,如何适应今天的审美时尚并提高生产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1]林焕文.美亚丝织厂的每周新品[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4(3):134-136.

[2]上海纺织工业局.纺织品大全·丝织物分册[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

[3]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江苏省[M].南京: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3.

[4]区秋明.说绒[J].丝绸,1987(10):42-44.

[5]上海纺织工业局.建国十年来上海纺织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6]苏州档案馆.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Velvet Silk Fabric during Republic of China

XU Zheng1,2

(1.Fashion Art Design Institut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2.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 Hangzhou 310002, China)

Velvet silk fabric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in China silk.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it was a very fashionable fabric. Becau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and improvement of looms, plenty of new kinds of velvet had been manufactured. For the shock of new products, the traditional velvet lost the market continuously.

Velvet; Silk fabric; Republic of China

K876.9

B

1001-7003(2010)11-0036-03

2010-06-09;

2010-09-19

徐铮(1980- ),女,馆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国时期纺织品的研究。

猜你喜欢

纬线织机绒毛
一种反光耐磨编织袋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艺术:北纬30度》神奇纬线 串起文明起源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实地调研国产中高端织机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专利技术综述
喷气织机松经机构与后梁配合的应用探讨
鲜茧丝与干茧丝在梭织纬线上的使用比较
复合管注塑机自动检测装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