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北海道小樽的“情书”

2010-10-18撰文

海洋世界 2010年6期
关键词:北海道情书运河

撰文/一 冬

来自北海道小樽的“情书”

撰文/一 冬

说到小樽,不得不提到日本电影 情书 。这部曾经拨动了无数人内心深处柔软之弦的电影,使得其导演岩井俊二当仁不让地跻身于世界新锐导演之列。 情书 也被亚洲年轻人奉为“ 纯爱圣典” 。

和众多北海道的地名一样,“小樽”源自爱奴语的发音,原是“沙滩中的河流”。那条并不知名的河流已不复存在,小樽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小樽位于西北海道的中央,作为天然良港,昔日渔业繁荣一时,金融机构也在此聚集。一度曾是北海道商业中心的小樽,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繁荣的印迹。

小樽运河工艺馆

小樽北一哨子总店

大约在100年前作为北海道与本州岛的海上大门的小樽逐渐发展起来。当时不少银行和企业纷纷来此开业,小樽街道的两侧保存了许多昭和时期的历史建筑。日本银行等都市银行的石造建筑和见证小樽繁华历史的厚重的石造仓库建筑,一栋栋地分布在色内街周围和小樽运河沿岸。

有一栋红色的二层砖木建筑在众多建筑中独放异彩,它是明治45年北海道屈指可数的粮商总行。其外墙为紧密排列的暗红色釉面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拱券格外引人注目,为保护房屋四角而镶嵌的白色石块与红砖形成鲜明的对照,使整个建筑显得漂亮而和谐。建筑的内部是全部用榉木建造的框架,大厅、回廊、天井及楼梯栏杆上精巧的装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该建筑目前的名称是“小樽八音盒堂舍本馆”。

小樽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玻璃工艺。有趣的是,小樽玻璃工艺的发展与三位“浅原先生”有关。第一位浅原久吉先生在100多年前小樽发展时期来到这里,将玻璃制成油灯和渔业用浮标,在电力不发达的年代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也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发展,此为玻璃的实用期;第二位浅原健藏先生在小樽没落时期,也是玻璃业的危机期,将祖父浅原久吉创立的玻璃家业由实用转化成艺术,于1950年建立“北一玻璃三号馆”,出售各式各样玻璃艺术品,挽救了玻璃工艺的危机;第三位浅原千代治先生由关西来此设立玻璃工房,将北国广阔的天、湛蓝的海、飞舞的雪运用玻璃呈现出来,吸引更多玻璃艺人来小樽设立个性化工房,使小樽成为一座古典又浪漫的玻璃工艺城。

在小樽,你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玻璃货栈”间浏览,在由旧仓库改建的货栈内,玻璃球、小件玻璃艺术品、玻璃灯具、餐具等以玻璃为原材料的制品应有尽有,神秘的灯光和玻璃器皿反射的光在古色古香的空间内交相辉映,仿佛使人置身于古老的小樽街道。

说起小樽,不可不提到运河。事实上,运河是小樽的标志。小樽运河开凿于1914年,前后用了9年时间才全部完工。1937年,运河以日本国内独一无二的填海造田的方式打造完成。1966年,为了解决交通阻塞,将运河掩埋的方案被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工程进展的途中,遭遇到来自小樽市民的强烈抵制。是埋还是留?由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运河论战”。“运河保存运动”整整持续了16年,最终敲定将河宽的一半填土造路,利用余下的河床打造街心公园。于是有了今天运河的模样。

旧时的影子浮在岸上,河边依然能够看到斗大的“北日本仓库港运会社”的字样。昔日作为船运货物集散地的石造仓库一字排开,静静地守望着年代的流转。每到夜晚,汽灯点燃,整个运河在一片温暖的幽黄之中淡淡地忧伤。这幅图画,占据了小樽旅游资料的所有封面,也是它,“勾引”众多旅人踏上前往小樽的旅途。不知为什么,它总会让人想起记忆里某个久远的年代、或是对遥远故乡的怀念。

说到小樽,不得不提到日本电影《情书》。这部曾经拨动了无数人内心深处柔软之弦的电影,使得其导演岩井俊二当仁不让地跻身于世界新锐导演之列。《情书》也被亚洲年轻人奉为“纯爱圣典”。作为电影取景地的小樽,就在拙朴的石头、灵性的玻璃、流动的运河之中,寄出了那封经典的《情书》。其中的几个片段是影片的精华,也是小樽旅游的精华。

天狗山

观众一定对影片开头那副感性的画面记忆忧新:博子的外套与黑头发,在一片茫茫的白雪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那里其实是小樽海拔532米的天狗山滑雪场,远眺小樽港,乃绝景之一。天狗山的方向与海滨相反,从市中心出发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花上1000日元可以坐缆车上去俯瞰整个小樽,虽说在北海道,小樽的夜景不敌函馆和札幌,但是另一个面孔的她依然风姿绰约。山顶有一座巨大的天狗像,据说抚摸它的鼻子能如愿以偿。

图书馆

树与同事讨论古怪来信的情节,多半是在她工作的图书馆里展开。内外景拍摄运用的都是旧日本邮船小樽支店。这座建于1906年(明治39年)、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样式的石头房子,曾是举足轻重的船运公司的办公地址。外观持重,内部格调高雅,金箔壁纸、水晶灯、簇花的地毯成就了欧洲奢华的贵族气息,如此的档次当时被称作是“关东以北独一份”。

旧坂别邸

被树的母亲说成是“不知道爷爷先去,还是屋子先倒”的老房子的确够老,已经是1927年的产物了。这座昔日坂炭矿株式会社老板的私人宅邸,已经被小樽市指定为历史建筑。因红屋顶和粉色的墙壁,它被唤作是“红色别墅”。远眺石狩湾的黄金地点,木制的西式建筑约有200多平米,宽大的庭院,挺直的白桦,在日本是奢侈的住处。现在去小樽,已经看不到这所温馨的美宅了,因为它在一场火灾中化为灰烬,原因似乎只是由于主人在炉子上烘烤内衣。对于旅行者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色内十字路口

博子与秋叶来到小樽寻访树,在家门口与她失之交臂。返回神户之前博子站在路口,与骑着单车前来寄信的树擦肩而过,冥冥之中博子感觉到那就是自己寻觅的人,而树也似乎听到呼唤蓦然回首。遗憾的是,这场戏运用的镜头景别都没有大到可以清晰地辨认出著名的色内交叉点,但这里的确不是寻常的十字路口。日本的金融机构曾在此云集,一度被称为“北方的华尔街”。同样采用庄重的文艺复兴样式的日本银行金融资料馆建于明治45年(1912年),与著名的东京车站出自同一个设计者之手。石头外墙、大小五个穹面使其造型更幽雅抢眼。

(上图) 小樽街道

(右图) 色内十字路口

小樽市役所

藤井树感冒不愈,被母亲和姑父骗去医院,车子绝尘而去的时候,树身后的“医院” 正是小樽市政府大楼。之后树在椅子上睡去,梦见死去的父亲,也是在本馆二层的走廊里拍摄。影片最后,树在雪夜被背到医院,经过抢救起死回生,清晨在病床上醒来的镜头,是在分馆的地下保健室里拍摄的。

旧寿原邸

博子在未婚夫三周年的祭日送藤井的母亲回家,发现了他学生时代的毕业纪念册,偷偷地将其小时候的住址抄在了手臂上。故事说的是神户,拍摄却是在小樽过去的私人宅邸。二层的木造建筑,1912年到今天,也接近100年的历史了。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小樽的历史建筑之一,后赠予小樽市政府,此后每年的4月到11月供游人免费参观。

猜你喜欢

北海道情书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嘿,冬季我们一起去北海道吧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北海道 雪国丰盈
《中国运河志》简介
《情书》(海报)
如泰运河谣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暖暖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