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雾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2010-09-25

关键词:侧枝代偿烟雾

刘 军

烟雾病(mayamaya disease)又称脑底动脉环闭 塞症、willis环发育不全、颅底异常血管网症等,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其特征是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进行性狭窄和闭塞,伴有颅内、外广泛的侧枝循环。在脑血管造影片上,脑底部代偿性出现异常网状血管,形如烟雾,故称“烟雾病”。本研究总结了我院 1997年 7月 ~2009年 7月共 57例患者的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 57例,男 34例,女 23例;年龄 7~55岁,平均 32.6岁。临床上以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不自主运动等起病;或以反复发作的头痛、肌无力、轻度瘫痪迁延起病。颅脑CT平扫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脑实质或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部分病例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以大脑两侧基底节区及额、顶叶最常见,亦可见到脑萎缩。

1.2 检查方法

57例患者均进行了颅脑动脉 DSA检查,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 1000 mA天篷式 C型臂 DSA X光机(DFA-100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SXVA30 Celling Imaging System),使患者仰卧于 DSA手术台上,常规术区消毒,局麻下应用 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引入 5F headhunter导管,分别送达两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以每次 5 ml/s和 2 ml/s速率分别注入 350 mg/ml碘海醇 10 ml和 6 ml,颈动脉 DSA造影摄正侧位片,椎-基底动脉造影摄 DSA正位加汤(Twon)氏位片。

2 结 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显示 57例患者共有 102条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受病变累及,表现为颈内动脉C1段、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同时参与脑部供血的其他血管呈现代偿性扩张,血流量增加,颅底部小血管网弥漫性增生、扩张呈现烟雾状改变,部分病例可见到因代偿性血管扩张而产生颅内动脉瘤。57例患者中,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者 45例,占78.94%,单侧病变者 12例,占 21.05%。其中单侧发病者中右侧 7例,占 12.28%,左侧 5例,占8.77%。代偿血管并发动脉瘤 3例,占 5.26%,其中 1例位于脑底部异常扭曲的小穿支动脉;1例见于前交通动脉,1例见于椎-基底动脉分叉部。见图1,2。

图1a~d 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均显示极度狭窄,右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狭窄,左大脑前、中动脉完全闭塞。双侧可见大量的侧枝循环形成,颅底部可见弥漫的烟雾血管网。

图2a~b 双侧颈内动脉床突段明显狭窄,前交通动脉可见一动脉瘤。

3 讨 论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展型脑血管疾病,日本人多见,常发生于儿童及女性。在我国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多见[1];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烟雾病病因至今未有定论,因部分患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现染色体异常,并且在婴幼儿甚至胎儿期发病,故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先天畸形[2]。但是有更多的学者认为是由后天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病因疾病,系一组综合征,其病因包括非特异性动脉炎、脑膜炎、外伤、动脉硬化、甚至肿瘤等。国内一些学者[3]通过实验证明颈部血管免疫损伤可能是引起烟雾病的直接原因。李树新等[4]报道,钩端螺旋体感染可引起烟雾病。

病理上烟雾病主要是以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起始端为中心的血管病变,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内膜增厚,中膜和内膜肌细胞破坏,浓缩的细胞器散在于肌细胞间和内弹力板内外侧间质,内弹力板断裂,细胞沿裂隙向管腔内伸入增生,导致管腔逐步狭窄[5]。随着管腔的进一步狭窄,在烟雾病人体内比较活跃的对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移行和入侵起调节作用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6]及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 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7]开始起作用,导致微小血管增生,形成颅底的烟雾血管。反映在脑血管 DSA造影片上,则表现为受病变累及的动脉管腔不规则狭窄,内膜粗糙凹凸不平,严重时动脉管腔闭塞。与之相对应区域的脑组织发生慢性缺血性改变,为缓解脑缺血区的血供压力,大脑皮层、海马回、基底节区及脑底部无数的微细小穿支动脉明显迂曲扩张及增生,形成大量异常的烟雾血管网及颅内外侧枝循环通路。侧枝循环主要有椎-基底动脉经基底动脉环的后交通动脉、脑膜中动脉、眼动脉等构成。根据日本厚生省按脑血管造影表现规定烟雾病的诊断标准[8]:①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②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③上述所见为双侧。④病因未明。该组病例中有 45例为双侧发病,是典型的烟雾病,12例单侧发病,我们姑且称之为“烟雾征”,仍有典型烟雾病的血管影像学改变,但导致单双侧之别的原因还不清楚。

烟雾病颅脑的主要侧枝循环有颈外动脉上颌支的脑膜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经基底动脉环的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和脑底的异常血管网,少见途径有脉络膜前动脉和硬脑膜穿支。这些血管由于代偿性血流量的大量增加,血管内血液压力上升,血管异常扩张,可导致小血管破裂和动脉瘤形成、破裂,从而引发蛛网膜下腔岀血、脑室或脑实质岀血等;单侧病变时对侧正常血管也参与代偿性供血。烟雾病伴发的动脉瘤常见于特定的部位,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外周型动脉瘤,常位于脑室周围,多接近于异常血管网或就在其内;第二种为大动脉瘤,是真正的囊状血管瘤,多位于脑基底动脉环上,以基底动脉分叉部最多,颈内动脉次之,大脑中动脉罕见。郭道芳等[9]报道 22例烟雾病伴发脑动脉瘤患者中,第一型 18例,占 81.81%,高于国外的报道。本组病例中,1例位于脑底部异常扭曲的小穿支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

烟雾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儿童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脑缺血,导致交替性瘫痪、感觉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临床症状;成年人则以蛛网膜下腔岀血、脑实质内或脑室岀血造成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症状等临床表现。CT平扫可以显示脑梗死、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岀血等烟雾病的继发改变;脑梗死常见于两侧基底节及额、顶叶,呈现多发低密度区;脑萎缩表现为两侧外侧裂、脑沟、侧脑室的前角扩大增宽。CT增强扫描(CTA)可见基底动脉环、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变细、显示不清或不显影,在壳核、尾状核头部有时可见点状、弧线样纤细血管影,为侧枝循环图像。磁共振(MRI)在 T2加权图像上可以显示基底节区有多发的细小血管影,结合多方位切层图像,能准确显示继发脑出血、脑梗塞等病灶。磁共振造影(MRA)能够直接清晰地显示出基底动脉环血管的狭窄、闭塞以及异常血管网的存在。CT及 CTA不能对烟雾病作出明确诊断,但是在图像征象明确时可考虑本病的存在;MRI及MRA能够作出烟雾病的完整诊断;但若想要了解整个脑内血管的分布、变化、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情况,必须要进行颅脑 DSA检查。

烟雾病需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脑血管 DSA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可靠标准。随着 CTA、MRA等不断地应用于临床,这些具有无创性且安全、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烟雾病诊断的准确性会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婴幼儿和青少年患者。尽管如此,CT平扫检查仍是早期发现烟雾病的不可或缺的临床检查手段之一,而 DSA则是准确显示烟雾病病变进程、病变累及的范围、侧枝循环的建立、有无动脉瘤形成以及细微血管变化的主要检查手段。

[1] 赖添强,陈德基,钱瑞菱,等.烟雾病 17例的脑血管造影和 CT影像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2:77-80.

[2] 李坤成,张念察.比较神经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6-193.

[3] 张海鸥,饶明利,张淑琴,等.烟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3:178-181.

[4] 李树新.烟雾病(附 4例报道)[J].新医学(神经系统疾病副刊),1977,3:46.

[5] 李柏,王忠诚,赵继宗,等.烟雾病颈内、外动脉和超微病理学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学,1989,4:226-269.

[6] Suzui H,Hoshimaru M,Takahashi JA,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teactions fo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arteries of patients with Mayamaya disease[J].Neurosurgery,1994,35:20-25.

[7] Oyama H.CBF change with aging in Mayamaya disease[J].J Neurourg Sei,1998,42:33-36.

[8] 竹内一夫.标准脑神经外科学[M].第六版.东京:医学书院,1993:233-236.

[9] 郭道芳,刘作勤,唐军,等.烟雾病伴发动脉瘤(附 22例报道)[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0,3:139-140.

猜你喜欢

侧枝代偿烟雾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青花菜侧花球留几个为宜
番茄整枝技巧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