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不折腾”的英译问题

2010-08-15操时尧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借词译法语体

操时尧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不折腾”原本是我国北方方言词汇。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谈到,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能“折腾”。很快,“不折腾”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有趣的是,正当各大媒体和各方面专家各抒己见之时,在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现场翻译直接将其音译为“Bu Zheteng”。《中国翻译》在2009年第2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不折腾”英译大家谈》的文章。在该文中,外交部的施燕华列举了“don’t flip flop”和“don’t get sidetracked”等 16 种译法 ,并认为它们“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中国日报社的朱渊在赞成“don’t get sidetracked”和“no hassle over ideology”译法的同时,认为“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更合理。然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长栓认为“setbacks”是一种“静态概念”,不太适合,并提出了“senseless/pointless endeavors”的译法。[1]与此同时 ,曾利沙在《中国科技翻译》发表了名为《“不折腾”的语境内涵与英译》的文章,该文从社会语境、语用含意和修辞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翻译为“no faith-wavering,no effort-relaxation and no self-defeating campaigns”。[2]

一、“不折腾”的内涵分析

从字面意义上讲,“折腾”有“反过来倒过去”、“反复做某事”和“折磨”三个释义。[2]“不折腾”可以相应理解为“不要反复地做相同或类似的错事”。当然,这并不能包含胡总书记所要表达的全部内涵,这一点也正是出现众多英译的原因所在。

从“不折腾”语境角度分析,它属于三个“不”中的一个。结合上下文,“不折腾”表明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不搞运动”和“不自我消耗”的涵义得以显现。就社会文化背景而言,胡总书记的“不折腾”暗示:过去的中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走了不少弯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给国家带来了“折磨”,给经济建设造成了损失。

从语体角度分析,“不折腾”是一个方言词汇,口语气氛很浓,而政治报告是严肃庄重的话题,一般多用书面词汇,体现庄重的色彩。二者看起来似乎不能相互匹配,但作为一种语体,政论类语体也和其他语体一样,并不排斥对其他类语体词语的吸收和使用。毛泽东就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使用了“不须放屁”的粗俗口语,但通过语体的强烈反差产生了幽默效果。

二、“不折腾”的英译述评

迄今为止,“不折腾”有多种译法。除“Bu Zheteng”的音译外,《中国日报》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整体翻译是“If we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relax our efforts or get sidetracked”。因此,“don’t get sidetracked”(别走岔路)便成了第二个官方译文。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表达过自己的看法,认为直译为“no trouble making”(别制造麻烦)是比较好的选择。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任小萍女士认为“不折腾”应翻译为“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避免自造的挫折)更为恰当。曾任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副行长的金立群先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如果非得把“不折腾”译为英文,“don’t rock the boat”,或“no boat rocking”(直译“别晃船”)是他的第一选择,同时他还补充,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名称“Much Ado About Nothing”(被汉译为:《无事生非》或《小题大做》)也能部分反映“不折腾”的语义,值得借鉴。因此,朱渊也支持“don’t make much ado about nothing”[1]的译法。

还有一些其他译法。如“don’t flip flop”(别翻来倒去,朝三暮四)、“don’t sway back and forth”(别反复)、“no dithering”(不踌躇)、“avoid futile actions”(不做无用工)、“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不搞自我消耗的政治运动)、“don’t mess things up”(不要瞎搞)、“don’t cause confusion”(不要制造混乱)等等,还有把它译成“no major changes”(没有重大变化)的。这么多的译文,到底哪个译文最能反映“不折腾”的完整真实内涵而又易被西方接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选择了其中的一些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

“Bu Zheteng”是一种音译。“音译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特色,又便于国俗名物词语的传播和使用,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翻译方法,从长远来说是可行的。”[3]翻开英语词典,由汉语音译的英语词汇层出不穷 ,如“kungfu”(功夫),“tofu”(豆腐),“taichi”(太极),“mahjong”(麻将),“dimsum”(点心),“jiaozi”(饺子),“bokchoy”(白菜),“yinyang”(阴阳),“maotai”(茅台),“genseng”(人参),还有“litchi”(荔枝)等等。这些词汇都叫英语中的外来词(又称“借词”),由于英语是一种开放的语言,借词要占其所有词汇的一半。很多其他语言中文化内涵词汇也有音译成英语的现象,如“tae kwon do”(跆拳道)来自韩语;“su shi”(寿司)源于日语。这些借词足以证明:当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空缺词”无法找到对应表达时,音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由此可见,“Bu Zheteng”作为“不折腾”的英译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don’t get sidetracked”是一种意译。虽然“别走岔路”不能完整表达“不折腾”的内涵,但“三不”的译文能互补。“不动摇”指“信念”,“不懈怠”强调“过程和努力”,而“不折腾”侧重“正确的路线”。因此,《中国日报》的上述翻译整体思路合理,只是“不动摇”译为“don’t sway back and forth”过于抽象,不太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因为“英汉各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选词趋于抽象化;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选词往往比较具体和形象化”[4]216。另外,“relax”褒义多于贬义,因此,笔者认为 ,原译文可以优化为:“If we don’t lose faith,slacken our efforts or get sidetracked……”。“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也是一种意译,该译文简洁,且表意完整,但遗憾的是它无法传达中国人对过去“自伤”行为反省的文化内涵。这类意译的译文还有“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和“don’t flip flop”等等。

“no trouble making”应是一种直译。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方法。该译文与“不折腾”之间虽不是字字对应,但“折腾”和“制造麻烦”在字面意义上还是有等效关系的。该译文通俗易懂,从语体上分析,原文和译文都属于口语语体,对应性强,但也不能表达原语的联想涵义和文化内涵。中联部杜艳建议的“no tossing about”[1]也属于直译。

“don’t rock the boat”,或“no boat rocking”是一种变译。变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5]159。该译文的最大特点是“形象化”,它成功地跳出了原文的束缚,将抽象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自造混乱”用一个暗喻修辞表达得淋漓精致,且具有口语化气息,易于传诵,是一种很好的变译手法。

“no major changes”是一种误译。“没有主要变化”不能表达“不折腾”的最基本含义,因为译文对原文信息丢失过多,所以有可能使译语读者理解成“没有多大变化,停滞不前”的含义,造成误解。

三 、“No Z turn”与“Bu Zheteng”的比较

“不折腾”的众多译文各有千秋,但均不能完整表达原文的全部涵义。笔者发现原文中“三不”与“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词汇,且从“sidetrack”(岔道)和交通规则中的“No U turn”(不许掉头)获得灵感,为什么不把“不折腾”(在单独使用时)翻译成“No Z turn”(别走“之”字路)呢 ?现将“No Z turn”与“Bu Zheteng”作一些比较。

“No Z turn”属于变译。从语境角度看,它和下文的“社会主义道路”互相吻合,蕴含着“在这条道路上不走弯路”。从语义角度看,它强调了“不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的深刻含义。从语体方面看,“No Z turn”和“不折腾”都属于口语化语言,具有语体对等的特点。从修辞方面分析,该译文像“No boat rocking”一样用暗喻的手段将抽象的原文译成了形象、生动的语言,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从译语受众的角度分析,该译文通俗、形象、易懂,符合译语表达习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No Z turn”像其他译文一样也不能表达“曾经走过弯路”的复杂内涵,但在某些语境中如果有必要突出这一内涵时,可以在该译文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即可,如“No more Z turns”就能达到该目的。

对于外国人来讲,音译“Bu Zheteng”开始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符号,要使它像其他“文化空缺词”一样进入英语词典,必须满足几个条件:1)发音易于接受。英语中除了没有“折”字“zh”的对等辅音外,其他音素齐备,发音不成问题。2)含义易于理解。“Bu Zheteng”是一个抽象词汇,不像“kungfu”和“tofu”那么形象可见,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3)使用率高。自从李小龙把“中国功夫”带到美国,“kungfu”取代了“Chinese martial arts”成为了社会的一个流行语,可见词汇的生命力与其流行性有极大的关系。只有“Bu Zheteng”被外国人理解和接受后并且长期使用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当该词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借词”才得以完成。由此可见,“Bu Zheteng”的“借词”之路还很长。

“No Z turn”与以上其他译文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简洁、形象且通俗。但是,它口语化极强,虽然把它当作“不折腾”的词汇译文比较合适,但要结合“三不”具体语境。我们认为“don’t get sidetracked“要比“don’t take Z turns”在语体上更合适。

“不折腾”的众多英译各有所长,百家争鸣才是翻译事业兴旺的体现。“No Z turn”的出现不能取代其他译文,更不能说它是最好的,但它给“不折腾”这个新词汇的翻译开辟了新思路。它不仅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它给该词汇译成其他语种提供了新的视角,译者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将其译成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等。一把钥匙,能开众锁,岂不美哉?

[1] 施燕华.“不折腾”英译大家谈[J].中国翻译,2009(2).

[2] 曾利沙.“不折腾”的语境内涵与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9(2).

[3] 王海俊.中国国俗名物词语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4).

[4] 华先发,邵毅.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 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猜你喜欢

借词译法语体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阿鲁科尔沁土语的汉语借词研究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