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某些新词语的连锁派生

2010-08-15张宏梁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词语语言

张宏梁

(宿迁学院 二系,江苏 宿迁 223600)

论某些新词语的连锁派生

张宏梁

(宿迁学院 二系,江苏 宿迁 223600)

这是一个不断产生新词语的时代,而且是一个新词语快速连锁派生的时代。作为一种概念的名称,新词语的连锁派生也要符合逻辑概念命名的一般规律,做到名实相符。词汇的变化可以体现社会生活的图景和变动,从中可以寻找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某些新词语的连锁派生也是这样。对这种连锁派生现象,可以作出一些粗浅的划分:一、引申细分型;二、前缀变换型;三、转之又拐型;四、节律模仿型;五、渐次递进型。新词语的连锁派生也需合度得体,词语需要创新,同时也有个“词语生态平衡”问题。

新词语;连锁派生;网络传媒

语言是由词汇组成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元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新的词汇和语言不断产生。这些新词语迅速向社会渗透,使用的领域渐趋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网络的普及更加快了新词语产生和传播的频率以及某种语素的派生构词,新词语的连锁派生现象也十分明显。可以说,我们不仅处在一个不断产生新词语的时代,而且处在一个新词语快速连锁派生的时代。

在我们国内,新词语的连锁派生现象,之所以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频繁,是与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人们言论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密切相关的。在过去那种片面“突出政治”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言论上常常畏首畏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几次思想解放,社会政治环境要比以往宽松得多。尽管新闻传媒仍然需要重视宣传口径,讲究宣传口径,讲究新闻原则和新闻纪律,始终不能忘记传媒的责任,但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已相对放开。再加上网络的普及,更增加了新词语产生和连锁派生的频率。在一些尚不能称作为宣传口径的词语使用上,也就放了开来,常常也不去等待或听信权威的论证、质疑。以“时代”为词根的词语来说,有人把远古结绳记事的时代称为“读绳时代”,把以书面文字阅读为主的时代称为“读文时代”,把观看电视和使用其他图标占了很大成分的时代称为“读图时代”,把上网已风靡的时代称为“读网时代”或“e时代”。其他一些以“时代”为中心词的偏正词语也令人目不暇接了。比如“数字时代”是能叫人接受的,而有些提法似乎还难为大众所普遍接受。诸如:男色时代、野蛮时代、后儿童时代、大话时代等。

这些年来,在媒体上以“裸”字为词素的词也多了起来。如果你过去听说过 “裸泳”、“裸奔”、“裸替”、“裸聊”、“裸播”,那么,现在媒体上以“裸”字为词素的词就更叫你眼花缭乱:裸爱、裸捐、裸奏、裸妆、裸考(实际指没有任何加分的招生考试)、裸撑等。有些不加解释实在看不懂,如“裸身当官”是指那些妻儿都在境外,孤身一人在国内的贪官。

语言记录生活,反映生活,新的词汇也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关系折射在词汇方面,甚至外界非常微小的变化,也会在词汇中得到反映。通过词汇的变化可以探究社会生活的图景和变动,从而寻找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某些新词语的连锁派生也是这样。我们看一种正在蔓延的表现生存和心理状态的“X族”词语形式:

这里所说的“族”不是指“民族”的“族”,而指的是经济状态、生存状态或者心理状态、倾向爱好等比较接近、有共同之处的某种群体和某种类型的人。如追星族、有车族、闪婚族、毕婚族(大学一毕业就结婚)、袋鼠族、月光族(工资月底就光)、拼一族(指临时拼合、经济节约的一族)、飘一族(在城市飘荡、工作不稳定的白领人员等)、洋飘族(外国人在中国的“飘一族”)、漂考族等。

有些以“族”为词根的词语是来自外来语言或者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如:丁克族、腐女族、御宅族、飞特族、鸟人族、暴走族、布波族。本文由于篇幅限制,不能一一解释。网上还可搜索到其他以“族”为词根的词语形式,如炒房族、穷忙族、漂考族、吊瓶族、飞鱼族、合吃族、啃椅族、赖校族、乐活族、慢活族、陪拼族、捧车族、试药族、网络晒衣族、装嫩族等。这些新的“X族”词语形式,折射和表现出社会上某些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属于某种“族”的人,有的值得同情,甚至为他们虽然遇到困难而乐观向前的乐观主义精神而钦佩。但有的则需要引导,纠正心理方面的畸形和缺陷。社会要和谐,真有必要认真调查研究这些不同“X族”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这作为一种专题研究也是很有价值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我的思维机构中,……作为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象,它们可以由我‘随意地’再生和组合。……这种组合活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1]从创造机制上讲,新词语的连锁派生也是表达者的内在思维元素──某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象进行再生和组合的过程。亦即灵活地串想、组接词语的过程,从而产生出特定的表达效果。有专家认为,汉语的思路更接近计算机语言。汉字是主表意的,并且具有组合和继承性、派生性。所以我们称汉字是智能语言,属高级语言。

笔者根据自己收集的种种新词语,依据连锁派生的现象,作了一些粗浅的划分,列举以下这些类型:

一、引申细分型:如“发烧友”这个叫法最早是由香港的“音响器材爱好者”发明的。大约在上一世纪50、60年代,当时的功放是以胆机为主。由于香港的天气比较炎热,民用空调在那个时代还未普及,所以他们每次把玩器材,欣赏音乐总是弄得满头大汗,满脸通红,还乐此不疲。时间一长他们就号称自己是“发烧友”了,并且这个称号也被大家接受,变成“音响器材爱好者”的俗称。由此看来“发烧友”这个词最早是特指“音响器材爱好者”。但后来慢慢演变成泛指对某些事物具有特别爱好的人群的统称,如“汽车发烧友”、“摄影发烧友”等等也顺势产生。又如借用动物来比喻的“网虫”,指热衷于上网的人,是一种诙谐的表述。从上网水平高低这个角度,又产生了“见习网虫”(准网虫)、“初级网虫”(爬虫)、“中级网虫”(小虫)、“高级网虫”(飞虫)、超级网虫等说法。再如“猫”是Modem(调制解调器)的代称,取的是Modem发音的第一个音节的谐音。这个代称适应了网络本身表达迅捷、简洁形象的语言特点。若用“调制解调器”就显得专业化了,并且说起来有些拗口。因此,“猫”被计算机用户广泛使用。由“猫”引申扩展的词汇还有:“外猫”,外置式网络调制解调器;“内猫”,内置式网络调制解调器;“硬猫”,硬件调制解调器;“软猫”,软件调制解调器。此外还有“进口猫”、“国产猫”、“快猫”、“慢猫”等等说法。

二、前缀变换型:前面提到的诸种“X族”属于这一类型,再以“XX门”为例。现在出了什么丑闻就是门呀门的。如:“艳照门”、“情报门”、“解说门”、“解约门”、口罩门……。这个“门”源自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最终结果迫使尼克松下台。水门事件的英文是Watergate scandal。水门事件后不久,英语里便多了一个后缀词“—gate”,中文直译为“门”。意思是:类似水门事件的大丑闻。以后,国际新闻界每当国家领导人(尤其是针对美国)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的时候,往往在事件后冠以gate这个词。中国最近几年对类似报道也往往直接译成“门”。譬如“伊朗门”、“白宫秘书门”、“情报门”、“翻译门”、“虐囚门”等等。后来使用的范围便不止于政治事件了。一些明星、名人的不雅行为、意外失误,也往往“赶入”“门”中。譬如涉及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解说员的就有“补妆门”、“镜子门”、“哈欠门”、“短裤门”、“露腿门”、“凸点门”、“抢话门”、“白字门”等。

三、转之又拐型:前面讲到追星族,在英语里,“fans”指追星族。即指那些崇拜运动员明星、歌星、影视明星、超女、超男等的仰慕者、拥护者、痴迷者。近年来,有人将中文谐音译为“粉丝”或“饭丝”。于是,以“粉”、“饭”连锁派生、转之又拐型的词也就出现了,如“凉粉”,指张靓颖之“粉丝”、痴迷者。因“靓”与“凉”谐音;“粉笔”,指周笔畅之“粉丝”、痴迷者;“盒饭”指何洁的“粉丝”、痴迷者,因“何”与“盒”谐音,“饭”是“fans”的前三个字母的汉语译音。超女迷的这些五花八门的名字,虽运用了修辞学上的谐音、借代等手法,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有的也过于缠绕,转之又拐。以“粉笔”言,首先要想到“笔”指周笔畅,“粉”指“粉丝”,而“粉丝”不是指吃的食品,而是指英文“fans”的译音。如此缠绕,一是对修辞格美感的削弱,将来的人不知此背景者必然莫名其妙,一定需要加以背景注释。从根本上来说,追星现象的过热对青少年是不利的,有不少人花过多的时间盲目追“星”。这种热追也容易产生一种群体起哄的不良倾向,忘掉自身理想的追求。

四、节律模仿型:现在一些年轻人对于某些事件反映敏捷,能够利用网络等迅速作出评价,语言往往又是幽默、机智的。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学教师范美忠在网上贴出《那一刻地动山摇》,披露了在地震发生那一刻,自己率先跑出教室而弃学生不顾的心路历程。网友的攻击随之如潮水涌来。被网友干脆称为“范跑跑”的范美忠成了标签式的人物,攻击他的人说他“无耻”,是“中国精英的反面教材”,而部分为他辩护的人则说,范“率性”、“不虚伪”。一位漂亮的美眉鲁靖甚至语出惊人:“嫁人就要嫁范跑跑!”于是被人讥为“鲁嫁嫁”。在凤凰卫视,范美忠与嘉宾郭松民(原空军航空兵部队飞行员,法学硕士)展开辩论,郭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一度愤怒离场,事后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类的绰号。

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赵坤明在汶川发生地震后拒绝捐款,被网民戏称为“赵光光”。青岛很多网站上流传着“四川出了个范跑跑,青岛出了个赵光光”的顺口溜。

一名高二女生姚牧云多篇文章多处抄袭名作名篇并四处投稿被揭露。该女生曾多次获得各种作文比赛奖项,被称为“才女作家”。被网友踢爆抄袭后,又被称为“姚抄抄”。曾发表该女作品的各个知名杂志及文学论坛纷纷发表声明,取消其资格并永久禁止其发言。

不久,媒体上又来了一个“蒋代代”。一名为“主版通告”的网友发表了题为《蒋方舟作品为其母代笔》的帖子,在帖子中,他列出三个理由说明“90后”知名作家蒋方舟(因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而成为网络焦点)的作品是她的母亲所写。此帖发出后立刻引来无数网友争议。

语言,作为一种系统或体系,它以及它的每个成分都是经过概括而用语词符号来表现的,具有一般性。语言成分内这种经过概括和长期使用而基本固定下来的因素,可称为“常规因素”。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词语的运用有可能临时出现语音变异、词义变异、语法变异,从而构成修辞色彩的变异。这就是语言的“变异因素”(或称“临时因素”)。常规因素和变异因素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又常常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这两种手段的互相配合、交叉运用,使语言修辞世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景。

这些带叠词的节律模仿型词语,属于语言的“变异因素”(或称“临时因素”),叠词的运用不是回到孩提时期的语言习惯,而是网民和媒体工作人员爱憎感情的一种表现以及幽默机制的显示。

五、渐次递进型:2008年,成都彭州一只大肥猪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被称为“朱坚强。”网络上一传播,就变成了“猪坚强”,传播更广。连股票术语中也借用了(后来还有人将养猪公司注册为“猪坚强公司”)。接下去又发现震后被埋废墟下时间更长的猪被誉为“猪刚强”、“猪超强”。媒体上从“猪坚强”又衍生出另外的“X坚强”形式,如2008年据路透社8月26日报道:德国惊现“猫坚强”(主标),误被封入瓷砖内7周后获救(副标)。这已使“X坚强”形式变成一种借代,或仿词。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派生形式。

对于新词语及其连锁派生现象,既要抱着热情、积极的态度,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人肉搜索”在媒体上风行起来后,笔者就以冷静的态度思考并发表文章指出,何必在“搜索”前面冠以一个容易产生血乎淋淋感觉的“人肉”二字?而且“人肉搜索”的做法可能侵犯某些人的隐私权。因此,拙文的副标题是“兼谈警惕‘网络大字报’”。2008年底已见徐州市出台文件禁止“人肉搜索”行为。

2008年,媒体上出现了一个高频率用词──“山寨XX”,最早有“山寨手机”一说,尔后以“山寨XX”为构词形式的词语简直是蜂拥而来。

“山寨”的本意亦作“山砦 ”。词典学上的意义有四种:1、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2、泛指山村;3、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4、指穷地方,穷寨子,穷人住的地方。“山寨”的新义也可以说有四种:1、指有嫌疑仿冒或伪造第三方商品的生产厂家。“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2、通俗地说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游戏机等不同领域,由此衍生的词汇有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鸟巢等。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3、在其他产业,“山寨厂”多是表示那些供应正规厂上游配件的非正规作坊,或者生产成本低、质量不稳定产品的草莽厂家。4、时间跨越到2008年末,由山寨机引发的山寨现象蔓延到整个网络,山寨明星、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等等都毫不掩饰对精英文化的挑战,随后山寨现象又意外地登上了CCTV新闻联播,这是官方首次对民间现象表述自己的意见,至此正式进入全民时代。2008年的报纸上,诸如山寨春晚、山寨版新闻联播、山寨小家电(山寨电磁炉等)、山寨货、山寨圣诞老人村、山寨英文版、山寨版“神七”、山寨林散之、山寨圣女、山寨《流星花园》、山寨银行等,打开某些报纸(尤其是晚报),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仿佛不加“山寨”不足以显示其文章之新。这给那些知道其义的外国人将留下怎样的印象?有些涉及经济、贸易方面的报道,如果泛化使用“山寨XX”的词语形式,究竟有利还是不利于我国的经济事业发展?当前很需要拉动内需、进一步活跃市场,而不少媒体泛化使用“山寨XX”的词语形式,究竟有利还是不利于拉动内需?

“山寨”一词已成为草根的代名词。对山寨商品和山寨文化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山寨文化在中国的崛起,先是以非常规手法游走于主流圈子的边缘,然后逐渐做大,最终向正统势力发起挑战,甚至取而代之。在工业方面,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持这些观点的人甚至认为山寨文化是暴利行业的杀手锏,对平衡产业发展有着关健的作用。

笔者觉得,既然“山寨”的“新义”之一是“指有嫌疑仿冒或伪造第三方商品的生产厂家”,之二“通俗地说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那么,符合这两种“新义”的“山寨”式产品,就有假冒伪劣之嫌,工商管理等部门是需要过问、查处的,怎么能对这些“山寨”式产品不加分析地持肯定态度呢?《扬子晚报》2009年1月18日A7版有一篇报道,主标是:下岗信贷员办起“山寨银行”;副标(已接近提要──引者注)是:非法吸收存款300多万元,其中近百万被其挥霍一空。从主副标即可看出,这里的“山寨银行”是非法的。由此也说明,国内媒体在泛化使用“山寨XX”形式的词语时,褒贬色彩是杂陈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

明星倪萍2009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有关山寨文化的提案,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提过“封杀山寨”,只是反对抄袭、剽窃等盗版文化以“山寨”为旗号泛滥。笔者感到,“山寨”这个风刮得太厉害了,网上、报纸上到处都是,无论是“山寨产品”,还是“山寨文化”都有个需要鉴别的问题,不能不加分析地对待。有些新生的事物,媒体上也没有必要硬加上“山寨”二字以趋时。

按理说,“普通话”的涵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东话“山寨XX”带有一定的地方局限性,现在一些赶新潮的记者、编辑、商家爱用这类词语,但广大老百姓能搞懂吗?“山寨XX”有必要上升为普通话和新闻媒体常用语吗?

还有一些词语来势也相当凶猛,如“雷人”。什么是“雷人”,说白了就是吓人,简单点就是让你一惊的感觉。与此相配的诸如雷人网、雷人舞、雷人视频、雷人图片、雷人语录、雷人台词等。就说“雷人”的感情色彩比“吓人”温和些、巧妙些,但有些媒体为什么要蜂拥而上使用这些词汇呢?再比如说“晒”,也是比比皆是,什么“晒工资”、“晒房子”、“教师节网上流行‘晒’老师”、“老师网上‘晒’节日”……

前面三例似乎还说得通,而“老师网上‘晒’节日”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汉字中有一冷僻字“囧”(jiǒnɡ,本作冏,《辞海》上解释,其义一指像窗口通明,二指鸟飞貌。“囧”这个字的造字方法属于典型的的象形字。源有多种意义:

①窗户义有许慎《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也”。

②仓廪说有屈万里:“囧字,当为仓廪一类之物,于此则作动词用,‘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

③祭名说。于省吾先生:“囧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即《周礼》诅祝盟诅之盟……囧米连文,盟谓要誓于鬼神。”

而在网络语言和当今媒体语言中“囧”则表示郁闷、哀伤、无奈、窘迫等意思,因该字的形状像一个人的苦脸。“囧”近年来在网络和报纸上使用率也很高,这大概是故作高深吧。毛泽东早讲过:“……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2]“囧”这个冷僻字放在报刊上并不好看,而且在版面上十分突兀。虽然在词典上可以找到,但一般的老百姓毕竟不认识,报纸和另外一些媒体何必捉弄人呢?英国伦敦有一家报纸,给编采人员发了一本手册叫《本报禁用词汇》,我看在我国,诸如“囧”这样的冷僻字至少在一些严肃的新闻报道中应该禁用、少用。

笔者最觉得不解的是,有些明明可以用普通话说清楚的事为什么偏偏要用有局限性的地方性语言或者怪异的网络语言来表示。难道用这些老百姓一下子看不懂的语言或汉字就代表你有水平,你用别人一下子看不懂的新潮词,就代表你的文章有新意吗?非也。

关于新词语、网络新词语,还有一个调节使用即“词语生态平衡”问题。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就时不时地说:“……给这个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电视新闻中说得又尤其多。开始听听,还觉得新鲜。可听多了,听烂了,则令人厌烦。著名作家赵本夫来扬州与文学爱好者见面时说,我一听到电视新闻里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恨不得把电视关掉。中国的词汇、语言句式难道就这样单调吗?──可时至今日,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报道里还是不断地冒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不知那些记者、编辑、通编的人能不能换点新的说法?

笔者并不反对使用新词语,恰恰满腔热情地欢迎使用和创造新词语。也正因为如此,笔者也有心探索和研究新词语。但我觉得,新词语的使用也要以大众接受和使用的实践为检验标准。汉语的海洋那么深广、辽阔,可一些媒体为什么蜂拥而上、不厌其烦地使用 “山寨 XX”、“XX 门”、“晒 XX”、“雷人XX”这些词语呢?一些报纸的通编人员难道就不应该考虑考虑词语运用上的全局观和使用频率吗?

我们且看看一些语言大师是怎样注意语言词汇的变化的。著名语言学家、原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主席王力先生为桂林七星公园小广寒楼撰的长联是: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是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荡着惆傥豪情;志备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塿,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环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宏图,商操胜券,河清海晏庆升平

这里运用了“错综”辞格。在修辞学上,“错综”辞格的定义是:为了避免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式的反复出现,而把它变成词面有异,形式参差,这种修辞手法叫 “错综”。 且看其上联:“似”、“如”、“同”、“拟”、“若”、“方”、“逾”、“比” 在这里的意思都是相同或相似,如果不用错综法而只用这七个字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呆板单调,严重影响文辞之美。这就是错综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活泼、自然、轻快,避免了语言乏味,给人一种情趣之美,激起了广大游客对该景点的向往之情。

曾经是著名电影演员后来成为报告文学作家的黄宗英说过:“大伙儿嗡着去写的题材,再动人,我不选。 ”[3]我看,像“山寨 XX”、“XX 门”、“雷人XX”这些大伙儿嗡着去用的词语,再新潮,也不必嗡着去用。词语需要创新,但也有个“词语生态平衡”问题。

[1]转引自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上册)[M].珠海: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10

[2]毛泽东.反对党八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3]黄宗英.与人物共命运[J].文汇月刊,1982,(9)

H030

A

1009-9530(2010)01-0120-05

2009-08-22

张宏梁(1947-),男,江苏南通人,宿迁学院二系教授,主要研究文艺学、语言学等。

猜你喜欢

词语语言
容易混淆的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词语ABC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