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中介语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

2010-08-15徐品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二语母语

徐品忠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

汉英中介语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

徐品忠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动态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直接影响。中介语和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迁移是指来自母语和已习得的其他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通过英汉对比,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文化背景层面上分析了中介语在汉语中的负迁移现象,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减少母语的干扰,消除母语负迁移,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

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语言迁移;负迁移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开始,二语习得逐步从应用语言学理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子学科,主要探讨和分析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内在规律和影响学习发展的外部因素。经过多年来的认识与研究,学者们注意到,母语习得理论无法解释二语或外语习得。实际上每个语言学习者在某个阶段所使用的语言既非母语也非第二外语,而是体现自己语言运用的第三种语言,即中介语(inter-language)。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中介语有其自身的固有规律。本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的理论基础、中介语自身的特点及学习者习得语言过程中语言负迁移情况,以帮助二语习得者避免中介语的干扰,顺利掌握目的语。

二、中介语与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的研究,起于60-70年代,近年来发展很快,Selinker在1972年的研讨会上发表了名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其中首次提出中介语一词,用来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自己形成的一种独立于母语和二语之外的一种语言体制,有其自己的多变性的特点。此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指语言学习者在某个阶段形成的自己的语言体系,即一种中介语。二指语言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整个中介语体系,即中介语连续体。中介语的概念使得二语习得领域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也标志着二语习得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Ellis将中介语定义为:独立于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系统化的第二语言的知识。这一术语包含着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几层意义:(1)以习得为特征的连锁语言体系系列;(2)指语言习得某一发展阶段上出现的具体的语言系统;(3)指某些母语和目的语的混合体(如法语母语和英语目标语的混合体,日语母语和英语目标语的混合体)(Ellis,1994:710)。

中介语理论认为,在任何一个第二语言习得发展阶段,构成学习者第二语言知识的规则不是稳固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学习者会不断修正其中介语的内部系统,逐步接近目的语。这一理论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强调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表现形式——中介语。它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创造性地建立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将自己对于第二语言的种种假设进行检验和证实。这一过程不仅建立在人们所掌握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基础上,而且还包括人们对自己本族语的认识,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认识,对语言总体的认识以及对生活、人类和宇宙的认识(Brown 1987)。正是在这些综合认识的基础上,人们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逐步学习、运用并较好地掌握第二语言。

三、中介语的特点

中介语既不同于二语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们所学的目的语。它在语音、语法、词汇、表达方式和习惯等语言各层面上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二语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中介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渗透性(permeable)

中介语的可渗透性来源于它的开放性。中介语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它有一套自身的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方面都有表现。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地建立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将自己对于第二语言的种种假设进行验证和证实。这一过程不仅建立在人们所掌握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基础上,而且还包括人们对自己本族语的认识,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认识,对语言总体的认识,对生活、人类和宇宙的认识。正是在这些综合认识的基础上,人们通过自己创造的思维,逐步学习、运用和较好地掌握第二语言,也正是由于中介语的可渗透性,中介语才不断丰富、发展、完善,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二)动态性(dynam ic)

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的体系,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经常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从一个阶段突然跳到下一阶段,而是对目标语逐渐产生新的假说并加以验证。通常一个语境中只会出现一条新规则,在下一个语境又出现另一条。新规则可出现在各种语境中。例如,当学习者学习Wh问题时,他们通常不会对所有句子的主语都倒装,而是先用“w ho”和“w hat”句式,然后进行扩展,用于更多的动词及其他Wh句式。对规则经常修订及扩展是中介语稳定的内在属性。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中介语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不断重组之中,由低到高,由简到繁,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三)系统性(systematic)

尽管中介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具备一套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的规则体系。它在任何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外语学习者在使用中介语的过程中,不是从已储存的中介词规则中任意挑选的,而是预测了一些规律。语言习得者是在现有的规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使用的语言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与母语规则系统很相似。人们的语言表现取决于其内在的母语知识系统,语言学习者的二语使用也依赖于其构建的语法体系。换言之,由情景、语境、计划及其他可知因素可以预测中介语的变化。与掌握Wh句式相似,学习者们通过修订不正确的假设或除掉一种不正确的形式而逐渐地掌握目标语中的正确形式。总而言之,在中介语的使用方面,不同的语言学习者采用基本相同的手段。

(四)僵化性(fossilization)

僵化性是中介语稳定性的表现。它一方面指中介语在总体上总达不到与母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指二语学习者在语言上的某些具体形式,如语音和语法项目上,学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平台期,停滞不前了。如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石化(fossilization),是Selinker在其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文中提出的另一概念。在此他认为:许多(95%)外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会出现石化,使其语言能力不能达到本族人的同等水平。按照Selinker的定义,“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Selingker把石化看成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法消除,它可以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可见,语言石化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四、迁移

外语学习者开始学习目的语时,因其中介语不完善,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借助本族语进行思维活动。那么,习得目的语的整个过程,根本无法避免本族语对其发生作用。这种现象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语言这一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指二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文化习惯等,来表达思想或感情的现象。外语学习者开始学习目的语(TL,Target Language)时,因其中介语不完善,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借助本族语(NL,Native Language)进行思维活动。到了高级阶段,学习者才能逐步摆脱使用本族语思维的习惯。所以,习得目的语的整个过程无法避免本族语对其发生作用。正如Rod Ellis在《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一书中引用的这样一段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两种语言体系在一个学习者身上永远无法和平共存而是不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不但发生在认知的那一刻,而且持续发生在贮存在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

语言的迁移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母语的迁移即包括语言知识的迁移,也包括社会文化知识的迁移、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义和语篇结构等方面的规则知识,而社会文化知识指因文化而异的社会行为规范知识。

依据语言迁移的作用和效果分类,把迁移分成三类,即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某些特征相似或完全一致时,那么前一种习得的特征就对后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重要的影响更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它被称作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又被叫做极积迁移。例如,英语、汉语和法语的基本语序均为S+V+O(主语+谓语+宾语)。英语:Istudy French.汉语:我学习法语。这两个句子中,英汉的语序完全一致。在此种情况下,学习者就借助于母语的语序用英语和法语的词汇构成一句正确的句子。

但是,当母语与目的语的特征有所不同即有差异或不完全一致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规则作为工具,就会使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对新的知识的理解产生障碍,造成语言学习的错误和学习的困难,它被称做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又被叫做消极迁移。因为它对学习第二语、第三语等产生影响和干扰。所以许多学者还把负迁移称做干扰(interference).如:汉语:他学习英语。英语:He studiesEnglish.在这个句子当中英语的动词study后随时态和人称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后面加’-s,而中国学习者往往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忽略了这一点。在这些句子中,忘记了加字母,都是因为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里没有这种变化,从而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所造成的。

我们学过的一些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不产生任何正负影响,这种被称做零迁移,也称做不确定性迁移。由于英语初学者对英语的语音、词汇、句式、文化等规则不够熟悉,常把母语规则移植到英语学习过程中,从而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给英语法语学习带来困难。加强对母语负迁移表现形式的分析和研究更利于克服外语学习中的障碍,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

(一)语音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系统,独特的发音规则。由于汉语和英语的音位数量和组合方式不相同,所以往往造成汉语对英语的语音方面的于扰。

由于汉语中无多个辅音构成的辅音群结构,辅音之间总有元音隔开,所以中国学生常常会在两个辅音之间加进元音。通常会加入[e]或[i]的音。例如:great[greit]被读成[’g e reit];spring[’spri]被读成[’speri];clean[kli:n]被读成[ke’li:n]。

由于受汉语中无长短音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难区分[i]和[i:];[u]和[u:]。例如:pull[pul]误读成pool[pu:l]。

从语言的语音系统来讲,汉语属于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依靠声调辨义。例如:ba八,ba拔,ba靶,ba爸;而英语属于语调语言(Intonationlanguage),要靠语调辩义。汉语中无重音、次重音之分,所以学生在英语的这方面不好。例如:Italy[’itali]被读成[i’tali]等。

(二)词汇

词汇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中最常遇到的现象。由于汉语是拼音语言,英语是字母语言,两种语言无论书写、发音及其字意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对已经掌握母语规则的人来说,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单词时,常常借助母语词汇去理解英语词汇,即把每个英语单词和汉语词汇一一对应起来,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总有效果的。

词的概念意义,即词的基本意义。它们所指事物的范围大小不同。例如:由于中西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汉语中的“东风”是温暖的,使万木发芽的风,而“西风”则是刺骨、令人忧愁的风。我们常常能想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西风(westwind则是指来自大西洋温暖和煦的春风,它使万物复苏,让英国人民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

(三)句法层面

英语和汉语的主要语序为主语-谓语-宾语(SVO)。汉语语序层很灵活,但不能倒装,而英语却有这样的倒装句子。例如:Never in allmy lifehave Iheard such non sense!常常被误写成:Never in allmy life Ihaveheard such non sense!

学生很容易混淆英汉句子的结构。如:

Itismymotherwho youmether yesterday.这是我的母亲,你昨天见过她。汉语中没有定语从句,初学者不能适应没有宾语的句子。这种结构既非英语,也非汉语,是间于两者之间的语际语。这是二语习得中产生的特殊的语言,学生很难避免。随着语言流利程度的提高,语际语逐步发展成为目的语。本句应为:Itismymotherwho youmetyesterday.另外,在学习英语疑问句的结构时,由于平时较强调主谓倒装,因此类似以下的错误句子频频出现,如:Can you tellmewhere doesMr.Smith live?过度泛化是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他们试图用已获得的目的语句法知识创造自己的目的语的句法,这样就形成了带有目的语特征的中介语的句法规则。

(四)语义迁移

与语义迁移有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学习一种语言,就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采用对那种语言来说是独特的世界观。如果学习者不能用他所学的那种外语来思考,他就必须使用母语,作为认知活动的参照点。

例如:Mr.Zhang,I'm very sorry.It isn’tbecause I forgot my homework,but because I have brought a wrong book with me.Can Ihand inmy homework tomorrow?

张老师,很抱歉。不是我忘记做作业了,而是我拿错了本子。我能明天交上吗?显然这位学生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向老师提出请求。这种思维被西方学者称为迂回式或旋转式思维,经常出现在汉语文章中。而在英语文章中,作者大都采用“问题——解决方法”或“普遍——具体”的线形思维方式。读者往往通过阅读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就能了解全段主题。本句应表达如下:

Mr.Zhang,can I hand in my homework tomorrow?For I have broughtawrong book withme.

又如在汉语中我们常常会说“价格便宜”,而英语却不能说“price cheap”。由于母语的思维定势,学习者往往将“我以最便宜的价格买下这座房子”译成“Ibought the house at the cheapest price.”(英语的正确表达应是“at the lowest price”)。

(五)文化背景

民族不同、文化、思维方式不相同。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精神风貌。文化因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习俗不甚了解,对目的语套用母语的文化习俗。文化迁移往往表现在语用方面。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例如,汉语中的表亲关系泾渭分明,区别甚严,既要说出性别,还要说出大小,而英语却一律称为cousin。又如汉语和英语对动物有着不同的理解。汉语中“母老虎”表示凶悍,英语中表示狡猾。“贼眉鼠眼”中老鼠在汉语中表示丑陋、肮脏,而在英语中“amouse”可用以描述一位美丽的女子。因而了解了英汉文化差异,学习者就不会犯下列错误:望子成龙:Parents always hope that their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因为在英语中,“adragon”是罪恶和邪恶的象征。这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错误翻译会让西方人惊诧不已。此句应译为:Parents always hope that their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

六、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帮助习得者最终获得第二语言,更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阶段。中介语与语言迁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迁移研究是中介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聚焦点。语言学习者应该注意到语言内在的变化性,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中介语的负迁移,不再对学习者语言中的错误一味地批评,而是意识到学习者的语言有其自己的特点,语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绝大多数错误会随着语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而消失。只有正确地认识语言迁移这种自然现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克服干扰,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由负向迁移引起的学习困难上,最终顺利到达外语目的语的理想彼岸。

[1]Ellis,Rod.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6.

[2]Ellis,Rod.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3]何兆熊.新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9.[4]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6]彭宁红,郑际根.从语言迁移看中介语[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7]宋德生.语际语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7).

[8]司联合,温中兰.过渡语与语言迁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9]王 琳.中介语——二语习得者的语言[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Negative Transfer of Englishand chinese
Inter-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XU Pin-zhong

(Hunan Vo-tech of Science,xiangtan,Hunan 411104)

Inter-language is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a linguistic system which occursin the process of SLA from National Language to Target Language.Inter-language is systematic,permeable,dynam ic and fossilized.Inter-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nguage transfer.With reference to language transfer occurring in learning English,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Inter-language,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onetics,lexicon,syntax,semantics and culturalbackground,to help English learnerselim inat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mother tongue so as to improve thei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fficiency..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ter-language;language transfer;negative transfer

H319

A

1674-831X(2010)01-0107-04

2009-04-07

徐品忠(1954-),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湘潭市翻译协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二语母语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