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0-08-15张丽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英语

张丽红,陈 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研究

张丽红,陈 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席卷全国,活动化教学的思路开始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线,由此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化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听、说、唱、画、玩、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表达,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度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活动教学能很好地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课改;教学策略;活动教学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全国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与中学英语教学不同,小学英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基础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纲要中还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一些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不很清楚,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不够,以及过低估计小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真正确立起“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下大力气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现代教学论真正建立在活动理论的基础之上。

一、活动教学法的理论背景

(一)活动教学法的含义

什么是活动?“活动”(activity)的内涵可理解为:“活”即活化、激活(activation);“动”即行动(action)。在活动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突出,“动”是该课的基本特点。它是以学生操作、实践活动为主,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内容的选择上,它可以是英语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深化,也可以注重知识的综合和学科的交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实践能力。

那么,什么是活动化教学?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施行》以及指导学生的实习经历,作者认为,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手段,就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教学任务,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灵活地运用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儿童在游戏场中互相学习,百倍于他们在教室内所学到的东西。”[1]

(二)活动化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活动问题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不断探讨的问题。

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法(Activities based approach)于1988年在澳大利亚被正式提了出来。它认为“activities”是联结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明确提出了加强语言形式的教学。只有通过一系列真实的课堂活动才能给学生一个生动鲜活的载体,让他们逐步领悟一个个语言知识,从而进一步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以亚历山大(L.G.Alexander)等为代表的“交际法”认为语言活动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能进行和完成,外语教学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选择最常用的言语情景进行教学。课堂活动化教学就是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提高其英语应用水平。

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简称TPR)是由美国加利弗尼亚圣荷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创立的。它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的教学法,在活动化教学课堂中,当学生大脑收到语言信号,教师要求做出与之相协调的动作,从而达到以“身体活动”促进“语言记忆”的目的。例如英语教材第一册中“Touch your nose.Showme your book”等游戏。只要教师发出指令,学生都会根据教师要求,动手、动脚。这些游戏,满足了小学生爱动的年龄需求,同时以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理解,使学生产生内在的说的需要,最终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2]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的认知主义和教师中心论教育思想,系统地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为精神实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心理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活动教学理论的发展。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3]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其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就是在英语活动课教学时,学生主要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应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实施灵活的开放式教学。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学会使用英语。

3.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性与趣味性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准确无误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又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把所学的知识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4.参与性原则。活动化教学的参与性体现在全体学生“动”起来,争着承担活动的每一个角色。如何才能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呢?首先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而且教师还要以真情感染学生,否则,有些学生只会应付式地、拘束地“玩玩”,甚至不屑于参与活动。

5.层次性原则。层次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目标的定位要有层次,既包括为掌握语言形式而设计的,具有机械和意义操练性质的活动,又包括着眼于语言内容、具有交际意义的活动。这些操练活动在一节课中要从低级向高级有序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同一活动或一节课中不同活动内容难度设计要有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6.丰富性和深刻性原则。丰富性是活动课自身的特点之一。活动的形式题材丰富多样,活动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活动的空间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以刺激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各种活动设计要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遵循以上这些原则,才能使我们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优越性,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使学生对英语课堂更加有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及教学效果。

二、活动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法运用的现状

以长沙市枫林绿洲小学为例,他们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英语教师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比较高,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化教学运用的一般模式为“课前热身-游戏引入-教授新知识-竞赛巩固-自由交际表演”等五个步骤,简称活动教学五步法。但通过更深的调查发现,虽然部分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开展活动,但其思路和出发点并不太一样,活动操作方式与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最常见的就是部分引入课堂活动化教学,即在新课授完后临下课前的一段时间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或者在讲课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活动。而另一种操作则是全程引入,即表现为一节课主要由几个游戏构成,除了新课呈现部分有必要的讲解及带读外,其他部分基本上是在活动中完成,如导入、操练、练习或巩固等。这两种不同操作就体现出了活动与教学间的两种关系,隐藏在这两种教学模式背后相对应的是老师对“活动化教学”的两种理解。目前,大部分教师采用前一种活动教学方式。

(二)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法运用的策略

1.以常规活动激发兴趣。常规活动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频率最高,旨在形成教学常规,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认知过程产生时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不易保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系列常规的热身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动手中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如:(1)师生问候或谈话,密切师生关系。(2)唱英语歌或说唱英语儿歌,活跃课堂气氛。譬如上课前,教师可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唱学生喜欢的英语歌或说唱节奏强烈的“chant”。例如,在复习“left,right,turn”时,可以编一个“chant”如“left,left,right,right,turn left,turn right”时,运用全身反应法,让学生边做边学,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歌谣充满童趣、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这样,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学习了新单词,又复习了学过的单词,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流利程度。(3)运用投影仪让学生观看与教材有关的片段或教学录像,为新授内容做铺垫,也能调动学生学英语的情绪。

2.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为同学们设计出许多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英语游戏,如“五彩世界”“动物找食物”“齐心合力”“全身活动”等。[4]如“全身活动”,教动词“jump,run,walk,throw”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新单词。摸五官比赛,如在实习中,教“eye,ear,mouth,face”等时,以动作来代替语言,学生就更容易学会新单词。听词做动作,表演等,为导入新课作心理及知识上的准备。

3.以主题活动引领认知。这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课内专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探究、掌握知识、体验过程、形成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交际过程,使教学活动符合自然的交际活动。例如,在教课文“Where’s the cat?”时,首先让学生感知英语,而不是直接认知英语。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的注意力自然过度到新的知识上来,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新知识。首先引入一个情景,告诉学生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收到了许多礼物,然后邀请学生和我一起拆礼物,这时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急切地想知道会收到什么礼物,然后,展示播放课件——卧室里摆满了礼物:有的在桌子上,有的在床上,还有的在柜子里……然后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导入新课:

T:Whatcan you see?

S:Ican see....

T:Where is it?

S:Itis....

通过创造情境,以一定的主题活动表现出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以特色活动拓展深化教学内容。这是指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体现英语语言交际的活动,旨在挖掘生活经验,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将教学内容拓展深化,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挖掘生活资源,在学生生活经验的背景下,开展英语角、采访、实地考察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采访的内容亦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而愈加丰富多彩,愈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真正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Where’s the cat?”这课时,给每位同学发放一张卧室的简图,并附上一张表格。让学生做一个调查:班上同学的卧室是怎么摆放的,他们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统计看看放在哪里的最多,他们喜欢的卧室是怎样设计的?在此项活动中,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动机和任务。语言环境真实、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交流与学习。

三、小学英语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活动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移情,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活化教材内容和教学情境,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可以说活动教学是教学中的金钥匙。但并非所有的活动教学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成功的活动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常常下了课仍意犹未尽。相反,不成功的活动则成了华而不实的空架子,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活动教学的效果呢?

(一)活动设计目的是否明确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在教“Where’s the cat”这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老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Number Song”来导入,这其实违背了活动的目的性。还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课程的“活动性”,一节课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形式力求新颖,可是对活动的目的性、必要性以及内在逻辑关联等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活动设计偏离教学目标,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有活动形式而缺乏活动价值的做法。

(二)活动方式是否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

小学生具有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要设计多样性的活动形式将课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5]比如说低年级的活动宜以具体形象为主,可采用“唱唱”“跳跳”等活动形式,在学习“Number”时,可利用“Ten Indians”编成“chant”,边唱边跳,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教师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可以逐渐增大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是否全部参与了活动过程

如在教“Shopping”时,只请个别同学扮演售货员或顾客买东西来训练句型,其他同学有可能东张西望,感觉无所事事。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创设条件,力求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让每个同学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四)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发生改变

如在学习“My hobbies”这单元中,将全班分为六组,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活动,但有少数底子较差的学生用汉语和同学交流,这完全违背了教师的初衷。所以,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必须始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活动质量。

(五)活动完成后,教师的评价是否及时到位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动静观察相结合,随时获得反馈信息,评价要简洁明了。如遇学生出错,则讲究“导”,教师不必立即打断学生,而应等学生说完以后,先给予鼓励与肯定,再给出答案,正确引导,并适当予以强化。

当然,活动教学的优点很多,对小学英语教学产生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充分发挥了活动教学的优势,合理地遵循活动教学的原则,我们的小学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结语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形式,儿童在活动中成长,从获得中学习交流和交换信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而且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活跃敏捷,对知识就能够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会达到最佳状态。活动使小学生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充满生机,对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效果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事实表明: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和交际能力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69.

[2]冯毅霞.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冶金小学教科所,2001,(12):34-35.

[3]皮亚杰,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馆,1981.

[4]王亚丽.小学英语课改应着眼于活动教学的深化[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6):117-120.

[5]黄玉静.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30):45-46.

Application of Activity-Oriented Teaching Scheme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 Li-hong,CHEN Q 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unan 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Accompanied by the ongoing practices of English curriculum innovation across the whole nation,the educational theorieshave drawn attention from teachersand researches.More andmore creative ideashave been proposed,including the Activity O riented Teaching Scheme(AOTS).The AOTSmay be defined asa teaching schemewhich encouragespupil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that is,to think,to expresshis/her own ideas in English,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Therefore,various teachingmethodssuch as:listening,speaking,singing and role-play are utilized in the process of AOTS.AOTS can help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lay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ir later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English;curriculum innovation;teaching strategies;Activity-O riented Teaching Scheme

G623.31

A

1674-831X(2010)01-0021-04

2009-06-14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项目(XJK08JJZB024)

张丽红(1976-),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法;陈 清(1966-),女,湖南郴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王佳娣]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语言英语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