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分析

2010-08-15叶红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院校

叶红辉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分析

叶红辉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的层次、生源的状况、硬件设施的好坏和人文环境的优劣等都会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差异,呈现不同的特点;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赋予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方式、新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高职院校;理想信念;特点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2.23

针对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但是,各高校和各类大学生的情况总体上不尽一致,高校的层次、生源的状况、硬件设施的好坏和人文环境的优劣等都会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差异,呈现不同的特点。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赋予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方式、新途径,切实有效地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现实性与波动性

哲学中,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在事物发展中只有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一个事物在未出现时还不是现实的,但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或早或晚地一定会变成为现实。反之,事物现时存在着,但只要它丧失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会或早或迟一定会变成不现实;现实性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基于哲学中现实性的认识与理解,针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其特点首先表现为学生自己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其理想信念的确定具有现实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高考录取后,基本能够较好地认识自己所在学校的层次以及自身的能力水平,其理想的确定不是虚无缥缈的,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趋势,认清社会的时代变化,能够切实结合自身的特点设定理想,规划未来,实现理想;但其理想大多停留着自身的兴趣上、社会的热门点上,理想信念的认同大多停留在个人现实生活的切身体会上,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上,而很少涉及对社会大众福祉的关注和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其理想的实现主要表现在生活理想上,道德理想、政治理想相对比较模糊。

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具有现实性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体现在两方面的:一方面是适时恰当的调整,高强度的高中学习使很多大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着喘口气、玩一玩、歇一歇的想法,在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之后,一些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较为明确地结合所学专业以及所掌握的社会信息制定既定目标,并逐步通过考试、考级、考证等方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可以根据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自身兴趣爱好及其老师同学的建议,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为走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努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并未真正涉及社会,部分学生对于很多社会现实无法适应,不知道大学生活何去何从,当遇到困难时,特别是面临着就业、感情等实际生活中的压力的时候就会退缩,思想情绪有所波动,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产生怀疑,放弃自己的理想。

二 独立性和从众性并存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出生的,他们没有经历过国家苦难的历史,随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代呈现了开放性,多元化,各种意识形态、各种理想信仰涌进国门,市场体制、民主政治赋予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他们在多元化的生活环境中,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怀疑,更多地注重自身精神家园的建设、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独立。同时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个性比较张扬,自我意识较强,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在选择环境资源、学习理论知识形成价值目标时,对于当前的社会状况、社会问题、周围的人和事,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拒绝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片面、不客观,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但同时其理想的确立又不完全由自己的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决定的,而很多认识、想法的形成还是受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以一种叛逆、仇视的心态盲目相信同学中、社会中错误的各种思想观点,追逐所谓的社会时尚,表现为从众的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形成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独立性和从众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他们看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成果,更喜欢抨击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他们看不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有待于个体的不断努力,更喜欢追逐明星式的生活方式;他们看不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强盛的紧密联系,更喜欢沉浸在自己设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他们在价值选择中不敢勇于承担压力,不敢竞争,有些学生甚至受到宗教文化和迷信活动的影响,以期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不相信科学。高校德育与科学的精神结合起来,根据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形成的价值与自我使命,引导学生遵循正确方向进行环境与知识资源的选择,促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与客观环境影响的张力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 个体功利性较强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容易诱使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价值观的自我化,追求生活中的拜金享乐。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太远、太大、太空,个人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喜欢把自我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强调自我,追求绝对的自由,反对纪律的约束,社会责任感下降;相当多的大学生,讲究实惠、讲求实用,其理想带有很浓厚的功利色彩。在入党动机上,是为谋取好职业或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择业观上,从原来的服从国家需要到今天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太愿意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想到国外,到外资企业去;在人际关系上,从原来的以人情友谊关系为重,到今天的以经济利益关系为重的功利化倾向。

一些大学生崇尚“及时行乐”,不顾家庭条件,任意挥霍父母辛勤劳动挣来的钱,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片面追求高消费;一些学生在衣着打扮上比时髦、赶潮流,在日常生活上讲究吃喝玩乐。当家庭提供的生活费用不能满足其高消费时,促使一些学生打工经商,从事产品推销、传销等。这种状况造成学生急功近利,淡化人格精神需要,对人生未来的发展没有真正的目标,吃吃喝喝、虚度光阴、荒废学业,追求物质享受、抛弃理想信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转变教育观念,从近期的、身边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判断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负面效应,重视学生个人理想教育,逐步引导向社会理想升华。

四 具有明显的比较性或选择性

开放与社会信息化环境,以及社会竞争机制,加快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大部分学生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形成了在比较中认识自己、判断得失、形成观念、选择行为的特点。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学习理论、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比较、自主选择的确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学校应尊重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这一特点;但是他们总体上处于理想信念尚未完全形成、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喜欢与周围同学的理想信念进行比较;在比较与选择的过程中,或否定原定的理想信念,出现不知所向、不知所选的困难,处于徘徊、茫然的状态,需要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会以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的选择,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偏差。比如,在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家庭贫困的学生在这种价值观的比较与选择中,容易使他们消极悲观,自卑、自尊心过强、过于敏感,甚至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不能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总体上还不成熟,在选择和比较中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是正确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学生中的问题和偏差,通过综合性教育、比较性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在比较中学会选择,明确自己个人理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五 专业差异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专业在不同时期的就业前景是有差别的,数控、机床、机电、汽车、营销、财会等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那些毕业后继续深造机会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态度端正,学习热情较高,往往能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中,不仅希望能够今后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还希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像医学等传统专业,那些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在自己并不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状况时,容易受社会和他人不利信息的影响,对个人前途悲观,对所学专业厌弃,生活中无所适从,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的思想,垂头丧气、逃避现实,沉溺于武侠小说、网络游戏等虚幻世界中,一蹶不振,怀疑一切、丧失理想。近年来根据国家鼓励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使其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新的专业,但有些新设专业师资力量和就业前景不甚如人意,学生对就业前景、发展前途模糊、迷茫,这都会使学生在理想信念的树立过程中呈现了专业差异性。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帮助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把专业学习与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切实从实际出发,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透彻分析社会现象,激发学生关注人类命运、了解世界未来发展动向,从而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并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阶级构成都日益多样化,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意识、思想文化也呈多元化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思想激荡、矛盾相对集中的时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彭楚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3]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G641

A

1671-4733(2010)02-0075-03

2010-05-17

叶红辉(1981-),男,安徽怀远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电话:13955318406。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理想院校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