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洛芬混悬液致急性荨麻疹 1例

2010-08-15鞠廷学韦林山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丙基布洛芬悬液

沈 新,鞠廷学,韦林山

患者,男,22岁,系刚入伍新兵,因鼻塞、流涕、发烧半天前来就诊。查体:患者急性面容,体温 39.2℃,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示:血 WBC 9.5×109/L,胸部透视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上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 10m l,嘱其卧床休息,待进一步输液及对症治疗。约 5min后(此时还未应用其他药物治疗)患者诉全身瘙痒、胸闷伴喘气困难。查体:体温 38.5℃,脉搏 80次/min,呼吸 17次/min,血压 120/78mm Hg。全身见局限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界限清楚,形态不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心率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过敏体质。近期患者一直食用清淡食品,未曾食用海鲜及其他药物,以前未曾服用过布洛芬制剂。初步诊断:急性荨麻疹。处理:立即肌注异丙嗪注射液 25mg,地塞米松注射液 10mg加入 0.9%生理盐水 250ml中静滴,口服盐酸赛庚啶片 2mg,3次/d,维生素 C片 0.2 g,3次/d,葡萄糖酸钙片 1.0 g,3次/d。6 h后再次就诊,皮疹渐消退,次日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布洛芬混悬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成份为每 100ml含布洛芬 2 g,辅料为蔗糖、羧甲基纤维素钠、甜菊甙、羧丙基甲基纤维素、羧丙基纤维素、甘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吐温-80、色素钠(胭脂红)及防腐剂(苯甲酸钠)。本品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主要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不良反应主要有: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转氨酶升高、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精神紧张、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以及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膀胱炎、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或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布洛芬混悬液虽为儿童常用的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药品,但对于成人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发热,特别是体温较高(超过 38.5℃)或持续高热者,目前也较为常用。本病例患者为第 1次服用本品,但常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未曾有过敏现象。临床上布洛芬混悬液引起皮疹不良反应鲜见报道,因此基层医疗单位在应用该药物时应谨慎,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编辑:彭润松)

猜你喜欢

丙基布洛芬悬液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浮选孔雀石的疏水机理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一例布洛芬致金毛犬肾中毒的诊治
3-叠氮基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的合成工艺改进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