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城市人文软环境的策略探析

2010-08-15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人文建设

秦 文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提升城市人文软环境的策略探析

秦 文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城市人文软环境建设含有特定的内容,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高水平地完成。从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完善城市法制建设、强化人文关怀的舆论环境、打造城市人文活动基层网络和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现代化城市人文软环境的具体对策。

城市人文软环境;内容;对策

城市人文软环境是指城市生活中与人们政治、文化、教育密切相关的,一切具有人文社会意义的公共设施和环境。它涉及政治宣传、教育事业、文化氛围、文体设施、文艺娱乐、公益景观、绿化美化、广告信息、旅游环境等诸多方面,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

一、加强城市人文软环境建设的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化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城市的建设者们在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社会全面发展作贡献的同时,更应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享受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平台,这是现代化城市人文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和始终要坚持的理念。

2.富有创新精神的内涵

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创新精神。它来自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来自对思维方式的突破。提升城市软环境不仅是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获取人文知识的机会,更是以此为平台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拓展思维方式的机会,培养尊重知识、创造的城市精神氛围,使城市居民在具备个人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人文视界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3.提升文化品位的方向

一个地区的文化品位是由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前的文化事业状况和整体的文化氛围共同赋予的。建设城市人文软环境就是通过挖掘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繁荣当前的文化事业、培育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城市居民在高品位文化环境中切实感受、体验、想象、理解多种形式文化,并能够升华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最终实现个体文化品位与城市整体文化品位共同提升。

4.提升文明水准的目标

文明水准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反映。它取决于法制的健全程度和城市居民整体的道德素质水准。提升城市人文软环境就是在城市现有的政治、法治、社会治安等外部人文环境基础上,增强其人民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尤其是增强道德修为,使城市现有的文明水准得到进一步提升。

5.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提升城市人文软环境是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所以在多种渠道共同建设城市人文软环境的进程中,要注重建立健全人文软环境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审核机制,建立并完善有关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不仅要从整体上对人文软环境进行规划,对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实时监督,更要对人文软环境建设的结果认真考核以确保成效。

二、提升城市人文软环境的策略

提升城市人文软环境就是完善文化民生建设,以实现我国文化建设战略目标。城市人文软环境建设含有特定的内容,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高水平地完成。这是一项包括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完善城市法制建设、强化人文关怀的城市舆论环境、打造城市人文活动基层网络、完善保障机制等诸多内容在内的、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其目的是构建城市独具魅力的人文特色与人文特质,使一座城市的人文状况能够根植于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来体现当代精神风貌,并昭示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

1.挖掘城市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人或人群所秉持的长期积累下来的独特地域性文化,文物古迹、民俗传统等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城市文化底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城市文化底蕴入手建设人文软环境,应尊重城市的历史、民族、风俗等人文资源,注重发掘、保护、传承城市的各个历史时期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加大对现代文明的开发与建设力度。近年来,哈尔滨挖掘其特有的、历史积淀近 900年的金源文化内涵,通过实施做大城市历史文化品牌、确立标志性雕塑、建立文化创意园区、开发街名文化资源和多种文化项目等一系列举措,使金源文化与当前的经济产业紧密结合,促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本,有效地提升了哈尔滨的人文软环境,并增强了她的文化核心竞争力[2]。

文化有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之分,历史文化积淀并非衡量城市文化底蕴的唯一标准。近现代文化积累丰厚的城市,可以在近现代文化成就方面向世人展现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比如上海这座自 1843年开埠后逐步发展为我国外贸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的城市,在文化方面,已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基地。除了历史古迹与文物之外,她的文化底蕴更多地显现在近现代革命史迹与文物、中西交融的文化艺术、别具一格的沪系饮食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等方面。这些根植于上海文化底蕴之上的无形文化资产正是上海世博会中着力体现的人文主题之一。它提升了世人对世博会的满意度及对上海人文软环境的认同感,更为上海的全方位发展带来可观的无形效益[3]。

2.完善城市法制建设

完善城市法制建设是建设城市人文软环境的重要方式。在建设城市人文软环境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法制思想体系建设。以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整体法律意识和法律价值观为切入点,以宣传实践社会主义先进的法律文化为主要手段,激励城市居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自觉地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为城市人文软环境的建设铺平道路。其次要完善法制行为模式体系建设。不仅要遵守法律、依法行政,合理制约公共权力并改善公共权力的行使方式,还要依法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增加城市居民参与政权运作过程的渠道,实现法律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全面改善城市法制环境,以促进城市人文软环境的建设。第三,要完善包括立法制度、司法制度、行政执法制度等在内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并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各项法规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大连在“十五”期间制定《大连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条例》是一部大连地方的倡导性法规。该法规以把握大局、服务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为原则,在不设立罚则的情况下,有效地推动大连市科技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对大连人文软环境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

3.强化人文关怀的舆论环境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舆论宣传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舆论宣传的人文关怀就是在舆论宣传过程中着眼于生命关怀的同时,更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5]。在舆论宣传的过程中强化人文关怀精神,应秉承这样几项基本的人本理念:以平民视角关注弱势群体;挖掘报道主题背后的人性光辉;维护舆论报道对象的尊严并规避报道对象的隐私等。

强化人文关怀的社会舆论环境就是要从新闻媒体、出版发行业、官方网络媒体等主流媒体和公共文化传播场所着手,发挥公益广告、社区公告、公共广告等百姓触手可及的宣传媒介的积极作用,从公正、平等、探究的角度,展现或分析社会事件和现象,紧紧围绕各项报道中“人”这个核心因素,既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又关注报道背后的人文因素、探索事件引发的问题和带给人们的启示,把对社会事件的报道提升到对报道对象精神追求的尊重和对社会的思考上,进而为广大群众提供行动指南并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舆论宣传,不仅可以树立和提升舆论媒体的公信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还能潜移默化地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营造现代化城市尊重、平等、关怀、宽容的舆论软环境,有助于城市人文软环境建设的顺利进行。

4.打造城市人文活动基层网络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方式,使城市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到自己的文化权利,是提升城市人文软环境的要求,更是当前落实文化民生的现实需要。其中应发挥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作用,以社区为核心大力建设城市居民可广泛参与的人文活动基层网络,积极推动社区文化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可开设系列性的、有别于学术活动的大众文化活动,本着包容差异、容纳多元的精神,聘请社会文化名人、专家学者、政府公务人员等各行各业人员加入进来,遵循通俗化、公益化原则,围绕文化艺术、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科普常识等贴近群众生活的、群众热切关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开展活动。

同时,还可以整合社区周边的高校教育资源和社区内群众文化团体的教育资源,建设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事业。要进一步组建以加强社区间的文化交流为目的的社区文化协会,逐渐将社区打造成为城市大众教育、文化交流的基层网络。这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在职人员的专业能力,还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福利,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文化融合,带动城市群众文化的繁荣。

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

城市人文软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权威性组织从整体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政府在其中应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如组织专门的研究机构,划拨专项资金等。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调动手段激发城市居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城市人文软环境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建设城市人文软环境的过程中,政府居于绝对性的主导地位,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在公共经费、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创新运作机制,寻求来自地方高校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吸收社会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挖掘非政府力量在建设城市人文软环境方面的巨大潜能。

[1]江远,张华丽.城市人文环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3):26-28.

[2]陆相卫.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底蕴[J].学理论,2009(21):47.

[3]黄昌勇.世博会与上海城市文化空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60.

[4]鞠文华.以人为本科学立法[J].大连干部学刊,2007 (10):13-14.

[5]范静兰.浅析人文关怀在舆论宣传中的重要作用[N].甘肃日报,2007-04-18(7).

(责任编辑 王莉)

Enhancing Urban Human ity Soft Environment

QINW en
(College of Chinese and Law,Dalian 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humanity soft environment involves some specific contents and can be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when appropriate strategies are taken.This paper provides several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urban humanity soft environment,which cover the following:excavate cultural deposit,perfect urban legal system,strengthen public opinions on humanity care,initiate some grass-root network of urban humanity activities,and perfect guarantee mechanis m.

urban humanity soft environment;contents;strategies

book=7,ebook=123

C91

A

1009-315X(2010)04-0322-03

2010-05-30

大连市社会科学研究年度基金项目(08DLSK168)。

秦文 (1980-),女,辽宁大连人,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人文建设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