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0-08-15郭应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术区患侧上肢

郭应粉

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郭应粉

目的介绍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给予良好的心理疏导,积极的术前准备,科学而完善的术后护理。结果 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术后能够积极配合,并发症由原来的 5%降为2.7%。结论 早发现、早手术是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根本前提,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2]。本院从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 146例,

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46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 63岁,最小 20岁,平均 45岁,肿瘤直径 1~5 cm,平均直径 3.5 cm,术前均有乳腺钼耙片,提示乳腺癌。

1.2 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整切下肿块连周围组织作快速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后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1.3 结果 除 1例创面渗血较多,2例轻度皮下积液,1例患侧上肢水肿延迟出院外,其余均顺利康复,术后 2周左右出院,如期接受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手术并发症由原来 5%降为 2.7%。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据相关研究报道,乳腺癌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诊断期[3]。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和人们医学常识的逐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知程度越来越清晰,乳腺癌的确诊几乎成了一个不可隐瞒的事实。一旦确诊,患者的心理负担与日俱增,表现为震惊、恐惧、焦虑、烦躁不安、悲哀、失落、抑郁等,经过深层分析,归纳起来,分别受以下几种因素干扰:自我形象改变、强烈的不确定感、自我角色转变和对工作及社会价值的担心。护士要身怀一颗同理心,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实施护理关怀[4],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顾虑,护士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说明在健康和美丽之间,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疾病的治疗、转归等相关信息,从而打消其不确定感;同时帮助患者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因为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其生活质量越高[5],从而帮助患者适应术后自我角色的改变,继续体现其社会价值。总之,通过全面的心理疏导,重塑患者良好的生活信念,使之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提高对手术的应激性。

2.2 术前饮食和营养指导 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为主,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2.3 术前准备

2.3.1 协助患者进行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检查,乳腺红外线扫描、乳腺 B超等,了解乳腺肿块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3.2 如患者为妊娠期,应劝其立即终止妊娠;哺乳期立即断乳,并与妇产科联系,做好必要的配合工作。

2.3.3 保持术区皮肤清洁,术区皮肤准备:范围是上对锁骨上部,下至脐部,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 1/3和腋窝部。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 6 h或麻醉清醒后,如血压平稳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伤口引流,减少胸壁伤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

3.2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常规在术区皮瓣下放置2~3根负压引流管,其目的是引流皮下渗血、渗液、积气,促使术区皮瓣紧贴胸壁,有利于伤口尽快愈合,防止积液过多导致感染或形成空腔延迟愈合。护士要妥善固定各个引流管,分别做出标记;保持引流通畅,勿打折、受压,避免翻身活动时挣脱;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及时倾倒引流液,保持有效负压吸引;认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一般引流液呈暗红色血性液,手术当日和术后第 1天较多,以后逐渐减少。当引流液转为淡黄色,24 h少于 10~15m l,可考虑拔管。如果引流液呈鲜红色,且量较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3.3 加强伤口护理 术后血压平稳取半卧位,有利于伤口愈合;预防感冒,避免剧烈咳嗽增加伤口张力,不利于伤口愈合,必要时雾化吸入,易于痰液咯出;告知胸带加压包扎伤口的目的是为了压迫止血,禁止患者自行打开;如感觉呼吸不畅或是患侧上肢麻木、发凉,及时告知医生和护士,认真检查,是否胸带过紧所致,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术区24 h不要轻易更换敷料,以保证术区持续加压包扎,防止皮下血肿的发生。

3.4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正确使用抗生素 重点加强对体温的监测,发现患者发热,应认真分析,一一排查,是感冒、肺部感染还是伤口感染引起。如果是伤口感染引起,应加强清创换药,正确使用抗生素。患者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及时检查是胸带过紧所致,还是术后并发气胸所致。如出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持续增快,患者烦躁不安,应警惕皮下血肿所致的出血性休克,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3.5 预防患侧上肢肿胀 患侧上肢肿胀是患者腋窝淋巴结切除、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局部积液或感染等因素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所致。护理时应注意:禁止在患侧上肢进行任何诊疗操作;无论患者取何种体位,都应注意避免患侧上肢长时间下垂,影响淋巴回流;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无特殊情况应鼓励早期锻炼,减少疤痕挛缩影响患肢功能。术后 24 h内即可开始手及腕部活动,伸指、握拳、屈腕动作;第 3~4天可开始屈肘运动,第 5天练习患侧手掌对侧肩及同侧耳廓;第 7天可做肩部运动;第 9~12天可练习抬高患侧上肢,做手指爬墙运动,开始用健侧手掌托起患侧肘部,慢慢抬高,直至与肩平;第 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由低位开始,逐渐至抬头挺胸位。锻炼的方法很多,如鼓励患者自己进餐、梳理头发、洗脸等动作,以尽快恢复患肢的功能。

4 结论

乳腺癌对女性的打击是惨重的,护士要怀着一颗同理心,深切体谅患者的痛苦,用真诚和热情去激发和调动患者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对治疗的信心,用科学的护理来保障手术的成功,从而为乳腺癌患者开辟崭新的人生篇章。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4-187.

[2] 黄薇薇,沈玉杰,刘素杰,等.青年乳腺癌患者诊断期真实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9,25(7):14.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

[4] 代亚丽,曾艳丽,黄嘉恩.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77-1178.

454650济源市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术区患侧上肢
更 正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