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为例讨论中医方证对应

2010-08-15韩晓江杜锦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方证白芍白术

韩晓江 杜锦辉

消化性溃疡(泛指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pep tic ulcer,PU)是一种多发病,我国各地胃镜检查报告中溃疡病检出率为 16%~33%,南方较北方发病率高。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心胃气痛”、“痞证”等范畴。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本病不同辨证分型所占比例,及不同分型下的具体中药加减,探讨方证对应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1 临床辨证立方材料总结

金亚星[1]用自拟方治疗本病 29例。基本方:生黄芪、党参、蒲公英、黄连、丹参、赤芍、半夏、白术、红藤各、败酱草、蛇草、甘草。肝郁气滞加枳壳、香附、佛手各;脾胃虚寒,加桂枝、生姜。结果有效率 97.66%。郭遂成[2]用自拟消幽除胀汤治疗本病 112例,基本方:党参、黄芪、蛇草、法半夏、白芍、砂仁、甘松、乌贼骨、煅瓦楞子、黄连、延胡索、甘草。结果有效率95.5%。马存忠[3]等治疗本病 32例。基本方白芍、甘草、莪术。肝胃不和加柴胡、枳实;肝胃郁热加栀子、丹皮、青陈皮;脾胃虚弱加黄芪、茯苓、白术;寒甚加良姜;反酸嘈杂加黄连、海螵蛸;气滞血瘀加丹参、三棱各;出血加海螵蛸、白及、三七(冲服);HP阳性加蒲公英。结果有效率 100%。王捷虹等[4]采用自拟方治疗本病 36例。基本方:生黄芪、白术、锻瓦楞子、海缥峭、佛手、木香、延胡索、白及、黄连、炙甘草、吴茱英。脾胃虚寒加党参;胃热偏盛加桅子、蒲公英;肝郁气滞加赤芍、柴胡;血癖者加丹参,三七;伴上消化道出血者加仙鹤草、茜草。结果有效率 88.89%。秦松[5]以消溃汤治疗本病 50例;基本方:黄芪、大贝母、丹参、大白芍、白及、白术、蒲公英、乌贼骨、黄连、甘草。肝胃不和加柴胡、佛手;胃阴亏虚加石斛、麦冬;瘀血胆络加莪术、郁金;脾胃虚塞加高良姜、熟附片。结果有效率 92%。李种泰等[6]治疗本病 30例。基本方:党参、黄芪、白术、薏米、半夏、柴胡、延胡索、莪术、煅瓦楞、白芨、酒大黄、炙甘草。湿热加公英、栀子;气郁加佛手、川楝子;脾虚加白术、山药。结果有效率 90%。曹建雄等[7]治疗本病 36例。基本方:丹参、白芍、瓦楞子、海缥峭、白及、蒲公英、柴胡、延胡索、郁金、黄琴、甘草。主治肝郁气滞血瘀型,有效率为94.44%。杨鲜丽等[8]治疗消化性溃疡 67例.。基本方:生黄芪、白芍、桂枝、炙草、白术、乌贼骨、干姜、浙贝、元胡、三七粉。肝郁加醋香附、枳壳、柴胡;胃热加黄芩、丹皮;刺痛加归尾。结果有效率 91.52%。(以上方剂均为水煎服,2次/d口服,疗程 1周 ~1个月)。

2 材料分析

2.1 辨证分型 上述文献将消化性溃疡分为脾胃湿热、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气瘀滞、脾胃虚寒、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胃阴亏虚等,以脾胃湿热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脾胃虚寒及寒热夹杂型。在体质上,此病多属于中焦证和虚证。虽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也有一部分实证型,但胃溃疡实证型是极少见的,二者的不同与寒热有关。寒证:一般为退行性变性纤维化合并慢性炎性反应,为功能失调状态。胃溃疡是由于血虚退行性变化,故属寒证。热证:为细胞浸润合并炎症性疾病,为功能亢进状态。而十二指肠溃疡属于功能亢进状态,故属热证。西医“三联疗法”对溃疡的根治作用,使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实证、热证为主,而虚证、寒证较少。

2.2 组方用药 基本方多以党参、黄芪、白芍、甘草为主。脾胃湿热者加蒲公英、栀子、木香、大黄、黄连、黄芩(三黄泻心汤)等;肝郁脾虚者加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白及等;气滞血瘀者加丹参、三棱等;肝气瘀滞者加香附、枳壳等;脾胃虚寒者加高良姜、熟附片(六君子汤)等;肝胃不和者加柴胡、佛手、枳实、香附、陈皮、郁金、木香(四逆汤)等;寒热夹杂者加黄连、半夏、干姜、黄芩(半夏泄心汤)等;胃阴亏虚者加黄芪、茯苓、党参、白术(一贯煎合益胃汤)等。

3 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的含义:“方”指具有明确应用指征的药物组合[9]。“证”指证候,指对四诊信息表达的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10]。“对应”指一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数量上跟另一系统中某一项相当[11]。“方证对应”指在治疗疾病时所选用的方必须与证候相对应,有是证用是方,方随证立,证变则方变。

4 结论

中医学概括起来包括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其中方剂是以药物为基础,以中医为指导而组成的,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理法方药的有机组合。观仲景之方,辨证准确,用药精当,而且体现了“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的治疗体系。我辈中医工作者继承仲景方证对应[12]精华,辨证立方,精研方义,并结合多年临床反复推敲,更有独创自拟方者,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由此可见,方证对应是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

[1] 金亚晶.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 29例.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79.

[2] 郭遂成.中西医结合治疗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消化性溃疡 112例.四川中医,2005,23(4):50.

[3] 马存忠,王进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32例.陕西中医,2005,26(1):26.

[4] 王捷虹,唐尚有,郭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浦化性清疡 36例疗致观察.新中医,2005,3(37):66.

[5] 秦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50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5,7(23):59.

[6] 李种泰,刘自力.养胃清幽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30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5,23(6):32.

[7] 曹建雄,伍群业.愈疡要方配合奥克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36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05,37(7):34-35.[8] 杨鲜丽,陈宏娣.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7例.陕西中医,2005,26(1):20.

[9] 王阶,汤艳莉,何庆勇,等.方证对应在中医辨证体系构建中的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7):837-839.

[10]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证候概念的诠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5-8.

[11] 王阶,熊兴江,何庆勇.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中医杂志,2009,50(3):197-199.

[12] 孙有智,朱卫丰,杨明,等.论中医古方中的“方-证-剂”对应思想.新中医,2007,39(7):5-6.

猜你喜欢

方证白芍白术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花开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李发枝谈方证辨证*
感悟经方的魅力(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白术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