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观察

2010-08-15郝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破膜催产素胎头

郝力

协调性宫缩乏力又称为低张性宫缩乏力,是临床上常见的产力异常。主要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乏力可使宫口扩张延缓胎先露下降受阻,使产妇精神与体力消耗,严重者甚至引起产妇衰竭,继而影响子宫的收缩,形成恶性循环。加强对宫缩乏力产妇的诊断、监护、治疗,仍是产科工作重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发生宫缩乏力产妇120例,年龄22~38岁,孕34~42周,其中初产妇104例,经产妇16例。均排除骨盆和胎位异常,无头盆不称和剖宫产史。

1.2 诊断要点 收缩力弱,持续短而间歇长,甚或不规则。宫缩高峰时,子宫前后径增加较小,手指按压宫底时感觉不硬,产妇自感疼痛程度较轻。宫缩乏力多发生在产程一开始(原发性宫缩乏力96例),也可发生在活跃后期或第二产程(继发性宫缩乏力24例)。

2 处理方法

第一产程心理指导消除精神紧张,鼓励多进食,补充营养和水分,初产妇宫口开大<4 cm、胎膜未破者,应给予温肥皂水灌肠。宫口扩张≥3 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前必须检查有否脐带先露,破膜应在宫缩间歇、下次宫缩即将开始时进行。破膜后术者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术者再将手指取出。宫口扩张3 cm,胎心良好,胎位正常,无头盆不称者,用0.5%的缩宫素4~5滴/min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维持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50~60 mm Hg,宫缩间隔2~3 min,持续40~60 s。应用缩宫素时,应该有专人观察产程进展,监测宫缩、听胎心、测量血压。子宫口扩张缓慢及宫颈水肿时应用地西泮静脉推注常用10 mg,间隔4~6 h可重复应用。如产程仍无进展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征象时,即行剖宫产术。第二产程如无头盆不称,仍可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如胎头双顶径未过坐骨棘平面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征象,即行剖宫产术。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当胎儿前肩娩出后,可静注缩宫素10U或麦角新碱0.2 mg,同时给予缩宫素10~20 U静脉点滴,有利于胎盘剥离和预防产后出血。

3 讨论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其特点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但收缩力差,宫腔内压力<15 mm Hg,持续时间短,间歇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 min。常属于继发性宫缩乏力,常见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狭窄,胎先露部下降受阻,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等。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可分为原发性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和继发性协调性(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1]。原发性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临产一开始就出现。子宫收缩力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强度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和不规律(2次/10 min)。宫腔压力<2.0 kPa(15 mm Hg),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变硬,手指压宫底肌壁仍有凹陷出现。产程图多表现潜伏期延长和活跃期早期宫颈扩张延续和停滞。继发性协调性(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口开大3 cm,即进入活跃期或第二产程时才出现宫缩由强变弱。多因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使胎儿通过产道的阻力增加,产妇过早使用腹压,屏气向下使颈过度疲劳,肠胀气,脱水,酸中毒;胎儿多出现宫内窘迫。检查常发现骨盆狭窄,胎位异常造成头盆不称的梗阻性难产[2]。产程图表现为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协调性宫缩乏力多属继发性,临产早期正常,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时宫缩减弱,对胎儿影响不大。

子宫收缩乏力原因很多,常见原因为产妇由于休息不足、饮食少;精神因素,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影响对宫缩正常调节;存在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子宫壁过度膨胀、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子宫因素;内分泌失调;临产后应用大量镇静剂,抑制了宫缩;妊娠末期雌激素或催产素不足或孕激素过多,乙酰胆碱减少或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均可影响宫缩。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针对宫缩乏力发生原因,第一产程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有助于自然分娩;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测胎心、宫缩下采取积极措施,调节产妇饮食、休息,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教会产妇放松疗法及深呼吸运动,在第一产程阵痛时使用。避免过早使用腹压,以保持体力。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杜冷丁50 mg或安定10 mg肌肉注射)及4%碳酸氢钠冲击疗法纠正体内酸中毒,使机体对催产素敏感性增强。加强宫缩采用温肥皂水灌肠加人工破膜、静脉滴注催产素。由于产妇宫缩乏力,认真观察阴道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

总之,临床上处理宫缩乏力,严格掌握催产素的剂量、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强行手术助产。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5.

[2]谷进,刘穗玲,陶欣,等.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程杂志,1999,15(10):615.

猜你喜欢

破膜催产素胎头
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及催产素静脉点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夫妻互按脚部更性福
胎头俯屈过度阴道分娩的方法探讨
自由体位待产下两种破膜方式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猫与狗谁更爱你
羊水流干对宝宝有影响吗
破膜后羊水会不会流干?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