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之我见

2010-08-15胡晓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菌

胡晓燕

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之我见

胡晓燕

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适当介绍新理论、新进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教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各高等院校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高等职业医学教育与其他层次的医学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以下简称微免学)课程而言,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严格地说微免学应该属于两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其研究范围广,并与其他很多学科联系紧密;而现代免疫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微免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上好本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1 加强绪论部分学习,充分介绍学科特点

绪论是学生接触新学科的第一课,教师对第一课的介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这部分的内容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在我校使用的教材中绪论部分就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例如:现代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的生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强调这一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学生在初次接触到免疫学时会感觉到抽象、难理解,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免疫学现象给学生解释清楚,这就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通过对微免学发展史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在教材中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合二为一;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众多常见病原菌的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原则;新型病原与新型传染病、疾病谱的改变、新疫苗、诊疗法等新问题的研究,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二者密不可分。免疫学内容繁杂、抽象,要记的概念、英文缩写多,各章节间环环相扣、相互渗透;而微生物学内容零散,易懂,但易混淆,基于以上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困难重重。

2 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微免学知识

2.1 为了便于理解,适当调整授课秩序 针对我校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起点稍低,以前与临床接触的机会较少,在校学习时间短,如何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学时数将微免学的重点内容教授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急于上述微免学学科特点,若开始就讲授微免学的内容,学生往往很难接受并且完全消化吸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适当调整了授课秩序,先介绍细菌总论,让学生掌握了细菌的结构、细菌的感染等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再介绍医学免疫学,这样从简到难,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讲医学上重要的Ag这一节时提到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就是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如果事先没有介绍过细菌总论,学生就会不知道什么是H-Ag,O-Ag、内毒素、外毒素,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2.2 循序渐进,突出重点、难点 微免学的基础医学的主干课,与传染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很多科学紧密联系,许多专业都要学它,而不同的医学专业定位是不一样的,导致了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会有所差异。例如: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教学,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掌握常见病原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临床检验专业则主要掌握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原则;药学专业主要掌握微生物在药物中的应用、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等。如果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授课内容侧重点的话,势必会出现照本宣科、学生抓不住重点的局面。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微免学教学要立足于基层,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要求,突出重点、难点。

另外,注意各章节间的联系,做好归纳总结。特别是免疫学基础,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学生在某一环节没有学好,那么后续课程的学习就缺乏连贯性,这也是免疫学部分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应答是基础免疫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就可将Ag,Ab,MHC、免疫细胞等内容联系起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Ag是免疫应答的启动因素,Ab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物质,免疫系统是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免疫细胞的活化受MHC的限制性等,这样通过纵向与横向联系即复习了以往的课程内容又有助于学生树立免疫学的整体观念,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而医学微生物学是属于形态科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众多的细菌、病毒特征需要记忆,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做好归纳总结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认真备课,广泛博取众家之长,讲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以图表的形式或将其小结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既让学生加深印象,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荚膜护菌致病强,鞭毛运动可鉴定;普通菌毛粘附膜,性菌毛传递耐药性;芽胞脱水浓缩体,灭菌标准抗力硬。”“寒热酸疼一身软,眼红腿麻痛淋巴大。”

3 推进启发式教学,培养辩证思维方式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所以要积极推进启发式教学。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的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1]。作者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同时密切联系临床知识,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再来介绍课程内容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1型超敏反应时,先提出“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过敏反应?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吃鱼、虾、牛奶、鸡蛋?青霉素在使用之前为什么要做皮试?”等等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展开讨论和学习,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认清这些现象的本质,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给学生介绍病毒学各论之前,先提问当今社会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的疾病有哪些?SARS,HBV,AIDS等疾病是否具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既接触到了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样是细菌,有的细菌是外源性Ag,有的细菌则是内源性Ag;将动物免疫血清(抗毒素)接种到人体往往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Ab可中和相应游离外毒素,起防治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身又是Ag,有可能引起超敏反应;细菌、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既可以表现为免疫病理损伤又可以表现为免疫保护作用,这些都是实物两面性的体现。在微免学的学习中,一定要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材+板书+挂图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是不容置疑的。微免学的教学一般是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医学基础尚不牢固,与临床的接触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微生物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其复杂的形态结构、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体征、抽象的免疫学概念、免疫学现象等仅仅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有深刻印象,故而学习效果不佳。怎样解决这一难题?是继续沿用传统教学还是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大家探索和讨论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巨额被了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很所有点,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利于教学效率;便于增加信息量,扩充学科前沿知识等[2]。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重视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科研工作打基础

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要全面推进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微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当中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安排一些既符合学科特点又与临床及科研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实验,例如:通过了解细菌的分布、细菌的培养等实验,让学生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通过了解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消毒灭菌方法;通过凝集反应、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试验等试验,将抽象的免疫学理论用一些可见的现象让学生观察,使得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进行转变。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科研工作打基础。

总之,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只有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适当介绍新理论、新进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1]魏微,李群.关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安徽医药,2007,11(3):275-276.

[2]钟有添,曹镐禄,王小丽,等.多媒体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5):741-742.

137400 乌兰浩特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细菌大作战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