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应用举隅

2010-08-15马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走罐麦粒肿耳尖

马晓燕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学科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中医适宜技术更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笔者在两年多的社区工作中运用传统中医方法解决了不少临床问题,而且疗效可靠。

1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患者,马某,女,65岁,因糖尿病复诊取药前来我站,见其右眼上睑缘红肿,遂问病史。患者告知已反复发作数周,自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效果不佳,时好时坏,因其无大碍,故未到医院就诊。查体见右眼上睑缘红肿明显,中心可见一绿豆样大小结节,色红,结膜充血,诊断为麦粒肿。征询患者同意后采用耳尖放血治疗,具体方法:先用手轻柔耳廓上部耳尖处,直至发红。再用 2%碘酒消毒,然后用75%乙醇脱碘。医生用乙醇消毒双手后,再将耳廓沿纵轴方向对折,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耳尖下方,右手持三棱针快速浅刺,然后挤压放血,力量不易过大,随即用消毒干棉球吸附,直至不出血为度。治疗后嘱患者忌食辛辣。3 d后患者前来测血糖,眼部红肿明显消退,并诉已无痒痛感,后随访未复发。另 1例为 20岁外地务工人员,就诊时因眼睛红肿明显掩面而入,经检查考虑为麦粒肿以同样方法免费为其治疗,并留联系方式以随访,3 d后患者亲自前来致谢,红肿已消退大半。

体会:麦粒肿,中医俗称 “偷针眼”又名 “土疳 ”、“土疡”等。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外感风热或嗜食辛辣等原因致热毒蕴结所致,治宜袪风清热解毒。 《内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针灸大成》中有:“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的记载。《厘正按摩要术》曰:“耳轮,属脾”,根据 “五轮学说”理论,胞睑为肉轮,属脾,脾胃积热,上攻胞睑,酿成疮疖。故针灸耳尖穴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对头面五官的炎症有较好的疗效。耳尖放血,更是能泄热祛邪,消肿止痛,特别适合于治疗麦粒肿早期红肿阶段的患者,一旦化脓,则疗效不佳。因此,应抓住麦粒肿初期红肿的最佳时机治疗。此法操作简便,疗效快捷,费用低廉,值得在社区推广。因耳部血管丰富,质地柔软,操作时切忌刺入过深,放血时,应避免用力挤压,以防造成耳部损伤。

2 靳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患者,刘某,女,57岁,因肩部疼痛前来就诊,患者告知已在外院行针灸理疗治疗数月,症状略有改善,但仍时有反复,且夜间痛甚难以入睡,查体:肩关节活动度尚可,肩部肌肉压痛明显,采用靳氏肩三针治疗,方法:常规穴选风池、肩贞、肩髃、曲池、合谷以疏通经络,上述穴位每次只须选用 2~3个即可,此外配以肩三针,进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次日患者告知睡眠安好,连续治疗 7次后 (隔日 1次),患者肩部症状基本消失,此后依此法治疗数十例患者,同样取得较好的疗效。

体会: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又称 “五十肩”、“漏肩风”,其发病机制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脉气血痹阻。因肩部为手三阴及手三阳经所过之处,故传统治疗均以这六条经脉上的穴位为主,如手阳明大肠经之臂臑、肩髃、巨骨,手太阳小肠经之臑腧、肩贞以及手少阳三焦经之肩髎、天髎等。而笔者临床治疗的这十余例肩周炎患者均为在外院经常规针灸或拔罐治疗而效果不佳者。此时多已演变为慢性病程,考虑如果仍用常法,不仅难以奏效,而且势必会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故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靳瑞老先生所创立的靳三针疗法 (因其治疗各种病症均取三组穴位而命名),其治疗肩部疾病采用肩三针,具体取穴:肩髎穴为肩Ⅰ针,正对肩峰下凹陷处;肩Ⅱ针:肩Ⅰ针前约2寸凹陷处;肩Ⅲ针:肩Ⅰ针后约 2寸凹陷处,手法采用直刺,进针后行针,使局部肌肉产生酸胀感。此法初用仅报试一试的态度,不想屡用屡验。采用此法治疗时应注意肩髎穴不能按传统方法举臂取穴,而应使上肢自然下垂,取其肩峰下凹陷处,3个穴位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3 梅花针点刺配合走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一例

患者,葛某,女,51岁,高血压病复诊,自诉绝经半年以来,出现周身不适:浑身关节酸痛,时而汗出、发热,时而畏寒怕冷,夜寐不安。不愿服药治疗。查体:面色无华,口唇发暗,舌暗有瘀斑,苔白滑。辨证属阳郁气滞血瘀,治疗以通阳化瘀为法,用梅花针沿后背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叩刺,由上而下,每条经络敲击 7~10次,至皮肤轻微发红即可,再沿上述部位走罐 1 min左右,于大椎、肾腧及命门处留罐 5 min,治疗 1次后,患者自觉周身轻便,不适症状大为缓解,且夜间睡眠安好,此后又做 5次治疗,每次间隔 2 d,患者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各种症状亦减轻。

体会: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女子七七天癸竭,太冲脉衰少,肾气渐衰,冲任亏虚以致脏腑失于滋养,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衡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按照其表现不同可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者多表现为肝、脾、肾之不足,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所致。督脉起于胞中,总督人体一身之阳,起到沟通阴阳、总摄诸经的作用,而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贯通人体之上下,其经络循行部位上分布着与各脏器相表里的背腧穴,通过梅花针点刺这两条经络再加以走罐,可以宣通阳气,使阳气布达全身,同时又有激发脏腑之气,调理气血之功效。此患者诸症皆因为阳气郁闭,气血瘀阻,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属中医 “郁证”范畴,故应用此法能起到明显的效果。临床上对于体质虚弱及消瘦者不主张采用此法,走罐不能耐受者可采用闪罐法。梅花针叩刺时力量不宜过大,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通过两年多的社区工作经验,我深刻体会到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所带来的福祉。通过手中的几根针,几个罐,甚或是几个不起眼的耳豆就能为患者祛除疾患,解除痛苦,这无疑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最大鼓舞。随着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对人类的困扰,中医适宜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自然的、高效益、低成本的治疗方法必然会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社区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走罐麦粒肿耳尖
适当放血可治猪病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张虹教授应用体针浅刺配合灸罐治疗儿童近视的验案举隅
患麦粒肿怎么办
治麦粒肿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