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展南极旅游业的思考*

2010-08-15吴依林

关键词:南极旅游业旅游

吴依林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北京 100860)

一、开展南极旅游业的内外部环境

最早的南极旅游活动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的智利和阿根廷利用军用运输船载着500多名支付了船费的乘客,赴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参观游览。然而现代意义南极旅游业的兴起,是以1969年第一艘南极旅游船舶“Lindblad Exp lorer”号的下水为标志的。[1]此前,人类在南极的活动还仅局限于早期探险、对海豹和鲸鱼的肆意捕获,以及以后开展的科学考察活动。瑞典出生的美国企业家兼探险家Lars-Eric Lindblad所创建的旅游经营模式,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延用至今。经过40年发展,国际南极旅游业已成规模,到2007/2008南极夏季,赴南极旅游的人数达到了顶峰,据国际南极旅游协会(IAA TO)(未必全面)的统计,该年度的人数高达46,265人,是十年前的10倍。[2]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和经济衰退,2008/2009年度回落到了37,858人,比上年度减少了18%。据业内人士估计,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人数和规模还会稳步攀升。

目前国际南极旅游业已经成熟,自1991年成立IAA TO以来,在行业内部逐渐形成了较严格和完善的行业自律,协会会员共有100多家经营南极旅游的公司。作为专家组织,IAA TO从1992年起每年都应邀派员参加国际共管体系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 TCM),并向A TCM提交年度报告。此外IAA TO每年还召开年会,向会员们传达A TCM的最新信息和所形成的决定及措施,以便在经营活动中贯彻执行,在IAA TO与A TCM之间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

国内赴南极旅游的市场潜力已初见端倪,通过国内组团加入国外南极旅游包团的途径,平均每年赴南极旅游的中国人有300多,[2]虽然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足百分之一,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有能力的“高端消费者”远非于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早在1992年全国总体的基尼系数就已达到了0.4,即国际公认的警戒线。2004年又扩大到0.44,且收入的两极分化现象继续呈扩大之势。[3]尽管现象的存在和扩大对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但从另一个侧面又不难反观出中国的“富裕阶层”已经形成,人数在增长,尽管还很难以准确地估测这个阶层的绝对数量。如今只要随意上网一搜,即便呈现出赴南极旅游的广告,20天的豪华游轮南极游,起价就是88,000元,[4]有能力享受如此高昂消费的必然是“高端消费者”。对比人口众多的中国,每年仅区区300人,就不难得出中国的南极旅游市场还远未被开发的结论,市场的潜力应该是巨大的。国际业界的感觉亦如此,在 IAATO的网站上,还专门设有关于南极旅游基本信息和注意事项中文版,且在括号内特别注明:简化中文,市场开发和服务对象是明确的。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中国开展南极旅游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具备,只要创造条件,是有可能变为现实的。可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要开展南极旅游业?在中国开展南极旅游业是不是那么迫切?通过开展南极旅游业中国又能得到什么?通过思考,笔者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二、实质性地利用南极资源

在世人心目中,南极是非常遥远的。由于远可及,加之气候凛冽、荒凉孤寂,又漫无人烟,给人们的感觉是既恐惧,又神圣。既然是神圣的事,那必然是遥远的事,与现实发展关系不密切,甚至根本无关的事,或简言之,未来的事。我国首次开展南极科学考察至今有近30年的历史,这30年来,虽然每次考察活动都吸引了众多国民的关注,但在公众的心目中,中国去南极就是一件带有标志性的事,在南极获得实质性的利益决不是眼前的事,和平利用南极资源还遥远得很。

有这种认识是正常的,却又是不全面的。我国在南极的存在不仅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也有与现实发展相关联的一面,旅游业就是现阶段实质性地利用南极资源的方式之一。从其他国家所走过的路程和所取的经验来看,通过对南极自然野生、独特生态系、美学历史以及人文价值资源的开发,发展本国的旅游产业,不仅正确地导向了资本的投入,增加了就业的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和经济的增长,平衡了长远目标和近期发展的关系,可谓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此外,南极旅游还以不同形式为公众的参与提供了机会,通过对南极自然景观的感受,直接与承担国家南极计划工作人员的接触和互动,改变了公众对南极远不可及的观念,提高了公众对国家开展南极事业的认知和责任感,从而使南极事业的国家行为更有公众基础,更容易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试想,一项事业的开展如果得不到公众持续性的关注,这项事业是很难有生命力的;如果一项事业总是让人们觉得远不可及,就很难引起公众对这项事业的长期关注。如何才能引起公众长期可持续地关注,如何才能赢得有公众基础的广泛支持,就必然要与现实发展结合起来,必须为公众的参与提供机会,否则其关注度必将逐渐减退,甚至可能难以为继。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局面,这项事业还能走得长吗?

三、有利于增长方式的转变

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优化投资结构,着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且刻不容缓,并充分肯定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适时地发展南极旅游产业,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

就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而言,消费在增长中的作用明显不足。对最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显示,我国明显偏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2000年的最终消费率为6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其中低收入国家为80%,中低收入国家为68%,中高和高收入国家为78%。不仅最终消费率低,其中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状况更为突出。2000年我国居民的家庭消费支出仅占 GDP的49%,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62%,其中低收入国家为69%,中高和高收入国家为62%,[5]说明居民消费对拉动经济的增长还很有可为。诚然,在居民消费中也有不同的档次,于是有国际权威机构最近就预言,未来五年,中国将变成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6]居民的高端消费比例还会继续呈现增长之势。鉴于此,应时顺势地发展南极旅游业,有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合理地导向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消费带动增长,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培育“富人文化”的途径

中国的富裕阶层虽已形成,然而与之相应的“富人文化”却相当滞后。在许多国家,富人文化意味着富人们所怀有的感恩之心、回馈社会的责任感,或者对社会承担着与富人身份相称的责任,多数人或许对富可敌国的有钱人出行时仍选择乘坐经济舱而感到不解,与暴发户的显富摆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说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针对这部分人文化的缺失,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填补。任何一种新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培育过程。从IAA TO所提供的年度报告可以看出,南极旅游活动对富裕阶层文化的形成和培育有帮助。IAA TO在报告中写道:“IAA TO的成员及他们的游客继续保持着为活跃在南极的组织直接提供财务贡献的传统。”[7]国际业内人士反映,游客们观赏过南极自然景观后,犹如上一堂生动的知识普及教育课程,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南极永远用于和平与科学的目的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可以认为,南极旅游是极具教育性的,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是那些有实力赴南极旅游的人。富人素质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必然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事实说明,各国政府对开展本国南极旅游业均持有积极的态度。IAA TO在报告中陈述了所有南极和亚南极考察站对旅游者的来访均是欢迎的,从而拓宽了旅游者对科学价值的视野,从中感悟到其中的教益。此外,还详细描述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政府支持旅游活动的具体做法。笔者作为中国南极第14次科学考察队中山站站长,就曾于1998年9月在中山站越冬期间接待过来自澳大利亚的旅游团,当时便萌生了何时也能接待来自本国旅游者的想法。现在看来,可能不太遥远了。

五、资源利用要把握有利时机

南极旅游热在近十年来持续升温,前文所引用的数字能说明这一点,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对南极环境的影响甚至破坏。国际社会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更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正考虑采取措施,保护世界上南极唯一的自然和生态价值,使之免遭破坏。

负责环境保护的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已将南极环境对旅游和非政府活动的最大承载能力列入了研究计划,并将该项研究列为CEP未来五年工作计划的首要选项。CEP希望以研究结果为科学依据,制定未来规范旅游活动的措施。尽管南极和南大洋联盟(ASOC)是一家民间机构,确有资格参加A TCM的会议,重要的是,这家机构的声音却不容忽视。ASOC认为,“南极旅游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不应超过轻微或过度性的程度。在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证明旅游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形成之前,应采取谨慎的措施管理旅游业。某些类型的商业旅游无需鼓励,甚至应制止。”[8]于是第 32届A TCM会议通过了具有法律作用的措施十五(2009)——“在南极条约区域登岸的游轮人员”。措施明确规定,禁止载客超过500人的大型游轮在南极靠岸,少于500人的游轮每次登岸人数不得超过100人,而且要确保游人与导游的比例不高于20:1等严格措施,目的是减少人类活动对脆弱的生态系和环境产生影响。[9]

旅游已成为近年来A TCM会议上最热议的话题。挪威外长在2009年第32届A TCM会议开幕式的致词中表示,制定南极旅游议定书应该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合作的新目标。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也在提到了要进一步考虑制定旅游议定书,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该动议得到了部分协商国不同程度的支持。上述动态似乎都给出了一个既明确又坚定的信号,即制定旅游议定书势在必行,无非是迟早的时间问题。关于旅游议定书的设想,目前还没有形成正式建议,也就是说,制定的程序还未启动。

议定书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保护南极环境,但对我国而言就不能不认真而慎重地考虑和对待了。笔者认为,未来可能形成的议定书必然会对南极的旅游规模和人数做出明确量化的限制,而限制的依据很可能是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在几个主要的协商国家之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将南极的“旅游资源蛋糕”进行量化分配,最终在几个主要的相关国家之间形成利益平衡。而对于没有能力开展旅游活动的、或市场占有有限的就照顾不到了。在进行利益划分时,通常是谁的市场份额占据得多,谁就拥有讨价的筹码;谁还没开展,或者刚刚开展尚未形成规模,谁就很难有还价的说辞。一旦利益格局划定并形成,至少稳定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再想进去分杯羹已是难上加难了。因此开展我国的南极旅游产业或许应该有点紧迫感,抓住时机,夯实基础,力争占据资源和市场有利位置,便于实现利用南极旅游资源利益的最大化。

六、有助于南极事业的发展

国际南极旅游业的开展,打破了南极仅对政府和从事科学考察等专业人员开放的格局,在某种程度上,使公众也有了共同参与的机会,若管理得当,这种参与是有利于事业发展的。IAA TO在报告中还提到,在2008-2009年夏季期间,服务于国家南极和亚南极计划的部分科学家、辅助人员以及设备等,利用旅游船舶运送到考察站、考察现场和门户港口,在客观上支持了这些国家的科学考察工作,尽管这些安排是以实现商业利益为基础的,但的确为开展南极事业提供了便利。以此推之,开展南极旅游业,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提供协助和支持也不是不可能,有两个积极性总比只有一个积极性要好。

七、促使旅游业升级上档次

在南极开展旅游活动不同于其他地方,不仅遥远荒凉无人居住,天气也变化无常,当然这也恰恰是南极的魅力所在。从其它国家在南极开展旅游活动的经历来看,其难点无非是,第一确保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第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极高。

关于安全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在南极海域的确发生过旅游船舶翻沉和搁浅的事故,分别发生在2007年和2009年,所幸没有人员死亡,但造成了海域的溢油污染。事故的责任方已向国际海事机构和A TCM提交了原因分析报告。于是围绕南极旅游和非政府活动的安全问题,在A TCM的会议上展开了深入讨论,许多相关措施会陆续出台,如此一来,提高了对旅游经营者的要求。

鉴于环境和生态系的脆弱性,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得到恢复的状况,IAA TO为贯彻落实A TCM的措施,做出了一系列行业自律的规定,要求从事经营南极旅游的会员严格遵守。仅举一例,以说明问题。IAA TO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过去的9个夏季中,IAA TO靴鞋和着装清除污染的建议指南和疾病传输规约已落实到位,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IAA TO靴鞋和着装”系指营运商在现场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到达南极现场之前,要对穿着的靴鞋和着装进行彻底地清理,甚至消毒,避免将非本地物种无意中带入南极。此外,IAA TO还要求活动的组织者在船舶抵达南极之前,对旅客进行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教育,并将教育素材制成统一的幻灯片,由领队负责向游客们宣讲,不仅游客要听,船员和工作人员也必须听,确保每个人都明确他们对南极的环境保护负有直接责任。

这也为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升级上档次,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机会。为适应在南极开展旅游活动的特殊性,有必要在起步之时即与国际接轨,通过学习、消化和吸收他人经验,创造性地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南极旅游业,这就要求从业的策划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也相应提高,进而带动整个行业水准的提高。

八、几点结论

第一,我国开展南极旅游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已经具备。第二,平衡长远目标和现实发展的关系,虚实结合,是我国南极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是现阶段可利用的南极资源,通过开发,既有利于南极事业的发展,也为提高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机会。第三,开发南极旅游产业,有利于通过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极具教育性,还有助于富裕阶层先进文化的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和要义。第四,针对国际南极的发展走势,产业规划部门似应抓住时机,积极探讨其可行性。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内外协同努力,争取实现利用南极旅游资源利益的最大化。

[1]IAA TO.Scope of Antarctic Tourism——A Background Presentation.http:∥www.iaato.org/tourism_overview.htm l,August 19,2010.

[2]中国南极旅游产业缓慢前行[EB/0L].http:∥www.cntour2.com/ viewnews/2009/10/30/1030110203_1.htm.2009-10-30/2010-8-19.

[3]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提醒-我国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 [EB/0L].http:∥new s.163.com/10/0808/04/ 6DHN45M F00014AED.htm l.2010-08-08 04/2010-08-19.

[4]在世界尽头挑战绝美极限[EB/0L].http:∥www.utourworld. com/ut_infor/southpole/ut_south_01.html?bdclkid=j8k_ Ja0GijQkXspp tw6BsNfX278K0gscjd1q4AMzZt5P.2010-08-19.

[5]关于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的探讨[EB/0L].http:∥lw.chinab.com/jjlw/20090221/275876_1.html.2009-02-21/2010-08-19.

[6]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奢侈品消费最大国[EB/0L].http:∥business.sohu.com/20100420/n271625190.html.2010-04-20/2010-08-19.

[7]Antarctic Treaty Secretariat.Final Report of Thirty-Second 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ve Meeting.http:∥www.ats.aq/ documents/A TCM 32/fr/A TCM 32_fr001_e.pdf.P649.2010-8-19.

[8]Antarctic Treaty Secretariat.Reportof the Antarctic and Southern Ocean Coalition(ASOC).Final Report of Thirty-Second 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ve Meeting.P637.2010-8-19.

[9]Antarctic Treaty Secretariat.Measure 15(2009).Landing of persons from passenger vessels in the Antarctic Treaty area.Final Report of Thirty-Second 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ve M eeting.P199.2010-8-19.

猜你喜欢

南极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南极大逃亡
难忘的南极之旅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