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25例疗效观察

2010-07-16陈拥军

中外医疗 2010年31期
关键词:中下段放化疗盆腔

陈拥军

(张家界人民医院肿瘤科 湖南张家界 427000)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放疗手段的进步综合治疗的疗效得到肯定,术前放化同步的新辅助治疗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首推的治疗手段。目前将直肠肿瘤较大,浸润盆壁,肿瘤固定于直肠中下段,影像学提示T3~T4期或盆腔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定义为局部晚期中下段直肠癌。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以来对25例局部晚期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进行了术前同步放化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条件

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经临床肛诊检查、纤维结肠镜、直肠腔内超声、腹盆腔CT或MRI、腹部B超检查、CEA、CA199检查。按2002年AJCC分期标准局部临床分期为T3~T4。经胸CT,腹部B超及ECT除外远地转移。年龄25~69岁,中位年龄48岁,KPS≥70分,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无异常。有1例因直肠下端狭窄明显为减轻放疗反应而行术前放化同步治疗前乙状结肠造瘘术。

1.2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5例局部晚期中下段直肠癌患者,T分期病理类型,病变侵犯范围及肿瘤部位,见表1(因术前淋巴结情况评估困难未行N分期)。

1.3 手术方法

手术于放疗结束后3~9周(平均5.6周)进行。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25例中1例因同步放化疗后临床达CR而拒绝手术),手术方式包括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17例,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6例,Hartman术1例。术后24例均获得了病理学诊断,可供病理学评价。

表1 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n=25)

1.4 评价标准

术前行盆腔CT或MRI,腹部超声检查评价近期疗效,按WHO评价标准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无变化)、PD(进展)。术后评价病理完全缓解率和保肛率。按WHO毒性分级分0~4级评价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

2 结果

(1)随诊情况。截止2009年12月全组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4~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2)近期疗效。25例同步放化疗后4周均行盆腔CT或MRI,腹部超声检查,CR4例,PR15例,NC6例,PD0例,总有效率(CR+PR)76%。24例行手术治疗,最终行保肛手术者7例,总保肛率31.3%,其中病变下端距肛门约5cm的12例认为不能保肛者同步放化疗后4例得以保肛,这个亚组保肛率达39.1%。手术标本病理报告肿瘤全部消退3例PCR率14.6%(原发灶和淋巴结均未见癌细胞),仅见少量肿瘤残留10例,全组无一例局部进展。

3 讨论

从本组临床观察结果可见,虽然术前同步放化疗有一定毒副反应,但可耐受,也并未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并发症。该治疗模式明显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有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由于化疗方案及给药方式的不同,放疗方法需进一步规范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其保肛率及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1]Gerard JP,Chapet O,Nemoz C,et al.Preoperative concurrentchemo 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with highdosera diation and oxaliplatin-containing regimen:the LyonR0-04 phase II trial[J].J Clin Oncol,2003,21(6):1119~1124.

[2]李宁,金晶,李涛,等.II+III期直肠癌放疗应用有孔泡沫板对小肠照射剂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6(4):206~209.

猜你喜欢

中下段放化疗盆腔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经皮微创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