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2010-07-16王彬彬

中外医疗 2010年31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心肌炎病毒性

王彬彬

(河南省周口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周口 466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比较常见的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如不及时治疗及治疗方法不完善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休克、心力衰竭、心肌病等。本文对在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5年间在本院诊断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29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所有我院儿科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怀疑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均进行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胸片等检查,临床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共计2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40例。其中男170例,女120例,男女之比1.4:1年龄0.5~14岁,平均年龄为6.9岁。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使用抗病毒、使用抗生素、大剂量维生素C、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等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200~300mg/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治疗1个疗程内症状于体征消失,辅助检查正常或基本正常。(2)好转:治疗一1个疗程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与辅助检查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1个疗程体温有所下降或无变化,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治疗好转均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一个疗程后效果比较,见表1、2。由表1知,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总有效率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表2 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d,x±s)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引起儿童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猝死的重要原因。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占43.6%)、腺病毒(21.2%)、埃可病毒(10.9%)等。在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毒可引起细胞因子、补体参与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而氧自由基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病变可累及到心肌及间质,也可累及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所以90%都有心律失常存在。严重者可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心肌炎性病变迁延不愈,最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则预后较差。早期保护心肌、促进损伤心肌细胞迅速恢复正常功能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1]因此,治疗上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机制有以下几点:(1)静注丙种球蛋白能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SIgG中和抗体,有加速病毒的清除效应。(2)提供高滴度中和抗体,功能性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与病毒性自身抗体结合,中和其作用或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内皮系统清除。(3)抑制补体介导的免疫损伤。(4)抑制细胞因子IL-6、IL-8的产生,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发病过程,从而有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3]。

本文结果显示,在综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合用丙种球蛋白,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赵霞.参麦注射液并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02,(12):57.

[3]余红,扬芙蓉.静滴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8):898~899.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心肌炎病毒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