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

2010-06-19李玉兰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
关键词:精神病心理疾病

李玉兰

(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精神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多达70%~90%的痴呆患者,在其病程的一定时间内曾出现行为方面的异常。老年精神病患者常可因急性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等原因而住院治疗,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增多,老年期精神病患者亦随之增加,他们的精神卫生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医疗机构的重视。护理风险的预防和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正确认识护理风险,增强法制意识,正确认识和理解护理风险意识,才能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规避风险。本文收集了480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的资料,根据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理特点,从生活、安全、心理等方面实施了—系列护理,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意外,治疗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0例患者,男250例,女230例,男患者比例约占52.08%,女患者比例占47.92%;发病年龄60~78岁,其中60~69岁358例,70岁以上122例。发病原因:124例为配偶去世,45例为家庭关系不和,15例为子女就业问题,其余均无明显诱因。诊断:精神分裂症118例,偏执性精神病112例,抑郁症89例,老年性痴呆80例,身体疾患伴精神障碍81例。

1.2 老年性精神病人的生理特点

(1)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睡眠时间减少,而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则更加明显,常有睡眠倒错、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

(2)神经、精神功能降低,患者常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情绪改变易产生焦虑、抑郁,性格改变如孤僻、多疑、固执等。

(3)体力减弱、灵活性降低,患病后老年患者可变得生活不能自理或生活懒散,需别人督促或协助完成。

(4)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抗精神病药物作用强,副作用较多,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便秘、尿潴留、吞咽困难,体位性低血压等,这些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身上易发生,且危害较大。

(5)免疫防御功能亦下降,易并发与原有疾病无关的疾病,常有发热、肺部感染、腹泻等。

2 结果

(1)不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最主要护理方式是A组安全护理,达到了240例,占50%。B组心理护理达到了240例,占到了50%。其他护理两组都用到。不同类型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护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对于他主要进行安全护理,占到了其比例的72.88%,如抑郁症患者,我们对于他主要进行心理护理,占到了其比例的58.43%。(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480例患者中378例(75.75%)患者自知力缺失,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如对兴奋、躁动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对拒服药、拒食患者进行鼻饲时均可能诱发原有躯体疾病突然加重而引起护理风险。另外,还有300例患者(62.5%)因为沟通不良、护士服务态度生硬、护理制度的执行和规范的不健全等,引起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

3 讨论

3.1 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

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最早,时间最长,并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护理行为在医疗实践中最早被患者所认知,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都可能成为产生风险的原因。

3.2 护理风险的控制

在临床工作中,注重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言、行、书等方面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进行风险控制,我院的控制手段主要是:制定护理常规基本操作规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操作流程、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等。设立护理专家组,经常不定期检查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表1 2种护理方式的效果比较[例(%)]

3.3 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

3.3.1 加强生活护理 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的痴呆患者。精神分裂症伴有躯体疾患及受精神症状支配所致的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不会洗漱、进食,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因此,将他们安置在一级病房,专人照顾,重点护理,使病人的饮食、睡眠、如厕等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之内,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

3.3.2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同其他精神病患者一样,有思维混乱的一面,也有其正常衰老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1)老年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因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离开亲人常表现焦虑、孤僻以及被家人抛弃等心理状态,有的牵挂子女、有的受病态支配不愿住院治疗,整日吵闹等,护士首先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和病室环境,使患者感到有人负责和关心自己,耐心倾听他们的叙述,关怀体谅、爱护尊重他们,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不伤害其自尊心,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宽慰而安心住院接受治疗。(2)对受病态支配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3)恢复期的老年患者其心理想法多种多样,有的担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成为子女的负担,有的担心出院后被同事和亲友另眼相看,有的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担心病情反复发作,自己对家庭是一种负担等,从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护士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讲解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及预防,提高他们对精神病的抵抗能力,消除担心病情复发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处理好人际关系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对生活充满信心,其次护士要有诚恳的态度,肯定的语气,切莫嘲笑、哄骗病人,在患者出院前,通知其家属或单位同事来院,向他们宣教有关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因为只有社会、家庭和医院三者的紧密配合,才能使患者在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1]郑碧琴.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9(2).

[2]王玉丽,白常林,颜淑环.老年精神病患者对护理的需求[J].中国民康医学,2009(14).

[3]贾邱彦,侯新华.保健科病房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6(17).

[4]杨丰,杨冰霞,何喜春.神经内科潜在护理纠纷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0).

猜你喜欢

精神病心理疾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完形填空专练(五)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精神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