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固性鼻出血50例的临床观察①

2010-06-19黄强蔡菊丽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
关键词:鼻道喉科鼻出血

黄强 蔡菊丽

(1.河南省陕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河南三门峡 472000)

顽固性鼻出血至今仍是耳鼻咽喉科难治病症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找到出血点,随着鼻内镜的推广使用,我科对2004年8月至2009年1月住院以及急诊留观的5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的电凝法治疗,效果较好。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鼻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规范的鼻腔填塞(前鼻孔或后鼻孔填塞)仍未能有效止血。本组50例患者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8~69岁,平均38.3岁 (表 1),均为单侧出血。14例(28.3%)伴有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无外伤及其它血液病等病史。

表1 50例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与年龄统

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取半卧位或仰卧位行鼻内镜下治疗。先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内积留的凝血块,初步判断出血部位是否位于中鼻甲水平的上或下,然后在可凝部位放入2%地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棉片。充分麻醉收缩鼻腔粘膜后再逐片取出棉片,根据棉片血染部位可进一步判断出血的位置。如仍处于出血状态,可沿着出血方向边吸边寻找,必要时行中、下鼻甲骨折移位来充分暴露下鼻道穹窿顶部、嗅裂鼻中隔部以及中鼻道右上部和鼻底部,多可探明出血点。此时出血点多呈白色栗米状凸起,用吸引管轻触即可再次出血。确定出血部位可直接采用电凝止血,对于嗅裂鼻中隔部有时因位置过高,亦可用明胶海绵2~4块压缩成卷直接填塞。

3 结果

3.1 治疗方法选择

50例中,28例下鼻道顶部出血及2例出血部位不明者均采用电凝止血,14例嗅裂中隔部出血中,12例实行电凝止血,2例单纯以明胶海绵填塞;6例鼻底部出血中,4例实行电凝止血,2例因电凝止血失败接受其他治疗。

3.2 血压控制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及因情绪紧张造成的血压高于正常值患者,给予静脉输入氟哌利嗪5mg和盐酸哌替啶50mg加以控制,争取血压稳定后给予治疗。

3.3 疗效

一次治愈42例(84%),2次治愈6例(12%),总有效率96%。

4 讨论

随访1~3个月无复发。电凝止血效果明显。对于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的鼻出血患者,麽前定义不明确,亦无统一标准的止血方法。如何确定出血部位是有效控制出血的关键[1]。本组统计发现:出血部位依次为(1)下鼻道顶部(56%),尤其是穹窿顶部中后1/3交界处;(2)嗅裂鼻中隔部(27.2%);(3)鼻底部(12%)。中、下鼻道的血液供应来源与蝶腭动脉的分支鼻后外侧动脉,而嗅裂区则来源与筛前动脉,出血容易发生在这些区域,可能与其结构有关。另外,这些位置隐蔽深化,如果不将中、下鼻甲作相应的骨折移位,即使应用鼻内镜亦很难发现出血部位,检查时应细心、细致的加以排除和分析,若仍难以探明,最好予以观察,减少刺激,待下次出血时寻找。对出血部位不明者,如排除筛前动脉来源的出血,可于中鼻甲尾部上方0.5~1.0cm处,采用直接电凝蝶腭动脉,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总之,在鼻内镜下,准确寻找出血点,应用电凝止血,疗效显著。

[1]颜永毅,许荣,封新荣,等.鼻内镜下寻找鼻腔出血点的体会[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0,3:5.

猜你喜欢

鼻道喉科鼻出血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喉科擎拿术随想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通过鉴定案例浅析耳鼻咽喉科纠纷的特点及防范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门诊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隐蔽部位出血2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