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代他汀钙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对 ALT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0-06-02杜湘云周宇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汀类基转移酶肌酐

杜湘云 周宇晖

1 不良反应

上世纪 90年代国际上 5项里程碑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WOSCOPS、AFCAPS/TexCAPS、4S、CARE和LTPID)的问世确立了他汀类药物在血脂异常强疗中的地位,并表明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LDL-胆固醇水平、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冠状动脉相关死亡、心血管死亡,使所有原因死亡率下降了 21%。但是 2001年 8月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因安全性问题撤出市场到 2005年FDA通知修改罗苏伐他汀药品说明书事件一次又一次刺激着人们对新一代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问题担忧的敏感神经。现将我科对 100例 ACS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策

1.1.1 入选标准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病协会的诊断和命名标准符合 ACS,不论之前是否服用他汀类,知情同意后才选。

1.1.2 排除标准 已知或在随防期间发生其他炎症性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1.3 停药警戒值 血清总胆固醇(TC)<2.6mmol/L;服药期间出现肌痛同时肌酸激酶(CK)≥正常高限 5倍,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高限 3倍,肌酐≥221μmol/L等严重副反应需停药。

1.2 研究方法

1.2.1 为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 选用我科 2006年 1月至2007年 1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 A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 B组)两组,进行半年临床对照试验。入选的确诊患者不管之前是否服用调脂药,随机分组后立即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 10mg/d、40mg/d;入院后均按常规处理,包括给予抗血小板,硝酸酯类、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建立随访档案,电话联系,专科专人随诊;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水平、CK,记录用药后的依从性,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随访 2年。

1.2.2 血标本采集 分别在用药后 4、12、24周抽取患者外周血。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数据均使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进行两样本间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ALT升高发生率见表 1。

表1 两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LT升高发生率(例,%)

2.2 1、4、12周引起 ALT升高 A组明显少于 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4周后引起 ALT升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多数 ALT异常 <3倍正常值,观察 4周后恢复正常。

2.5 A组有 2例(4.3%),B组有 3例(6.5%)的 ALT>3倍正常值,需停药,两组 ALT升高 >3倍者无统计学差异。

2.6 两组各有 1例肾功能异常,无需停药;肌酐及 CK改变在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胃肠道反应及精神症状出现亦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阿托伐他汀 40mg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 ALT升高,多发生在 12周,1~4周为高峰期,可能与急性期患者的心功能较差,肝脏处于相对缺血、缺氧期,同时 ACS发作期间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加重肝脏负担,对肝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关。ALT>3倍 A组 2例,B组 3例,这些病例均为急性期发生过Killips2级以上心衰者,在观察期间两组各有 1例出现血肌酐明显升高,均因心衰所致,心功能改善后,肌酐恢复正常,不影响继续治疗。因此,在治疗 ACS中服用 40mg阿托伐汀是安全的。

再则,他汀类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并非一定代表发生肝毒性,美国脂质学(NIA)专家指出,对于单纯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无症状患者,不需改变或中止治疗。

猜你喜欢

汀类基转移酶肌酐
对付心血管病要用好他汀类药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