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

2010-06-02王丽莎王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疹块氯雷风团

王丽莎 王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患,俗称“风疹块”、“风疙瘩”。患者在接触过敏源后,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皮肤突然发痒,继而出现扁平的高出皮肤的风团,有的发红,有的发白,越起越多,大小及形态不一,但边界清楚,伴有痒感,晚间加重。发作时间不定。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荨麻疹发病率比急性荨麻疹稍低,风团时多时少,此起彼伏,反复发生,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4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程长达 6月至 10年,有少数患者病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中药荨麻疹汤是结合大量临床而研制的经验之方,具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之功效,是既可口又可外用的方剂,经多年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择于 2008年 2月至 2008年 9月皮肤科门诊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荨麻疹患者 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 46例,中西药结合治疗组;B组46例,为单纯西药对照组。两组年龄分别为:A组22~55岁,平均年龄 38.5岁,病程 2个月 ~2年,平均 6个月;B组 24~60岁,平均年龄 36岁,病程 2个月 ~1年,平均 8个月。

1.2 诊断标准 ①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②慢性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 1~3个月以上;③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IgE水平增高。

1 .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A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取中草药一剂,用冷水浸泡 1h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 40min,二煎沸后文火 20min,两煎混合,总量以 250~300ml为宜,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7d1疗程;并于临睡前,口服氯雷他定,每晚1次,7d1疗程。B组(单纯氯雷他定):每晚 1次,睡前口服,7d1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禁止辛辣刺激性饮食。

1.3.2 复诊 与末次用药后 3d复查,记录用药后的症状体征。

1.3.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者半年以上无反复;②显效: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急性者 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③有效:慢性者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时间略长,瘙庠减轻;④无效:急性者 1周内、慢性者 3日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善。

1.4 资料统计 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用药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用药5~7d,症状改善率为 95%(44/46)。对照组症状改善率为 71%(33/4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由此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症状及缩短用药时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讨论

荨麻疹系现代医学名称,中医学称瘾疹、风疹块。多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本病特点是以皮肤作痒为主要症状;在病因上与风、湿、热有关;在病变脏腑上与太阴脾、肺及阳明胃、大肠有关;治疗上采用葛根 30g、桑白皮 15g、蝉蜕 20g、白芷 10 g、白鲜皮 10g、栀子 10g、地骨皮 10g、苦参 10g、竹叶 10g、大黄 3g等 10味中草药,以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和调营卫为主。因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与鼻,外和皮毛,主表,以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清宣肺卫;蝉蜕、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而去。用药期间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畅通,定能收到良好效果。氯雷他定为强力长效三环抗组胺药,具有起效快作用强,但是对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差,不能根治,易反复。本研究发现,西药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再配合荨麻疹汤标本兼治的功能,即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又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凌一揆.中药学.1988,1.

猜你喜欢

疹块氯雷风团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猪丹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