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分析

2010-05-29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亚急性抗凝影像学

应 旻

(辽宁鞍山鞍钢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鞍山 114001)

脑静脉窦血栓(CVST)包括皮质静脉、深部静脉、硬膜静脉窦血栓,与动脉型脑卒中不同,主要影响年轻人,其症状、临床病程多变,故误诊漏诊较多。1825年,Ribes首先论述此病[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病例被确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关系到CVST患者预后。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2008收治且确诊CVST 6例,其中有感染史者4例,起病形式为急性、亚急性。6例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见表1。

2 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0岁;中耳炎致乙状窦横窦血栓2例,产褥期致上矢状窦血栓2例,鼻部肿致海绵窦血栓1例,感冒后出现上矢状窦血栓1例。早期表现头痛为主的占83%(5/6),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占67%(4/6),有癫痫发作的占33%(2/6),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脑梗死的占67%(4/6),脑脊液压力增高者的占83%(5/6)。患者的发病形式、部位及临床症状均符合该病特征,加强临床学习均可得出正确诊断。

表1 6例静脉窦血栓发病及部位分析

3 讨论

3.1 发病率及病因

CVST为罕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2],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常规CT不易发现,近几年随着磁共振MRA、MRV的应用,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CV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但多见于年轻成人和儿童,女性多见于20~40岁者,可能由于这个年龄段女性较多服用避孕药或经历产褥期,本研究中2例女患均为上述因素致病。另外,饮酒、劳累、感冒(本组1例)、颌面部感染(本组1例)及手术亦是本病诱因。

3.2 临床表现

总结本组资料显示,CVST的临床表现不特异,甚至隐匿,主要有以下特点?①2组症候群,高颅压症状和局灶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本组均有高颅压症状,有4例有局灶功能损害,1例有癫痫。②患者多为中青年,发病前体质较好,有劳累、饮酒等诱因,女性多因妊娠、口服避孕药致病。③多为急性、亚急性发病,本组病例均为急性、亚急性发病。

3.3 影像学检查

目前CT与MRI联合检查是目前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确诊依据[3],发病几天后,CT扫描可作为本病诊断的初步依据。其间接征象为:脑实质内出血性或缺血性病灶,静脉性脑梗死的典型表现为位于非动脉供血区、皮层下两侧对称性的异常信号病灶。通常上矢状窦血栓引起的梗死位于颞、枕、顶叶,横窦血栓引起的梗死位于颞叶,若并发脑干或基底节梗死则提示大脑深部静脉血栓的可能。10%~20%的CVST病例CT扫描可正常,但增强扫描如发现“空三角征”则高度提示CVST,此组病例中增强扫描均可见空三角征,较其他文献报道的阳性率要高(经回顾性分析CT,影像及临床医师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征像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漏诊的主要环节)。MRI对CVST的敏感性要明显提高,MRI检查可见静脉窦内条状异常信号影,表现为T1WI等或高信号,T2WI高信号,随时间的推移,血栓发生变化,MRI表现短T1长T2信号,但利用MRI平扫鉴别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的信号与正常静脉窦内血液的流空信号有困难,以下4点有助于静脉窦血栓的MRI诊断:①轴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显示正常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而呈现等T1或短T1信号;②延长TR时间,静脉窦高信号依然存在;③T2WI静脉窦内极低信号,而静脉窦壁高信号;④同时进行MRI增强及MRV,利于诊断。MRV直接征象为受累静脉窦闭塞,不规则狭窄和充盈缺损。该组病例通过CT及MRV均诊断明确。目前认为DSA是诊断CVST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及技术要求、医疗费用等因素,我院患者均未采用。

3.4 治疗

早期抗凝效果确实,可改善临床症状,预防血栓扩展,加强血液回流代偿,且无新出血发生,降低病死率,对伴发颅内出血患者也可应用[4],当然亦需根据病因,对症支持,降低颅压。抗凝无效,症状恶化时可采用介入治疗。

综上所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病情复杂,病死率高,预后不良,预后与昏迷程度、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颅高压有关。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CVST的病死率,致残率。尿激酶局部静脉窦溶栓加强了对症治疗,有4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不错。

[1]Bousser MG,Chiras J,Bories J,et al.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a review of 38 cases[J].Stroke,1985,16(2):199.

[2]丁学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14(5):308.

[3]Einhaupl KM,Villringer A,Meister W,et al.Heparin treatment in sinus venous thrombosis[J].Lancet,1991,338(8767):597-600.

[4]Stam J,De Bruijin S,Seveber G.Anticoagulation for cerebral sinus thrombosis[J].Stroke,2003,34(4):1054.

猜你喜欢

亚急性抗凝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