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的比较

2010-05-29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筋膜腹膜腹腔

孔 双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安阳 455000)

我院自近年采取腹膜外剖宫产术110余例,本研究随机抽取腹膜外剖宫产术110例与进腹剖宫产术120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胃肠反应、镇痛剂应用、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产妇110例,具有剖宫产指征;胎儿体重3 000~4 500 g;产妇年龄20~40岁;孕37~42周;排除以下手术禁忌证:需探查子宫附件的手术,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畸形子宫妊娠、先兆子宫破裂或破裂需紧急剖宫产者及需要结扎术的患者,病理产科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重度)[1]。随机选择同期行腹膜内剖宫产术患者120例作对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两组均采用腰麻,以排除麻醉的影响。

1.2.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晚禁食,当晨禁食、水,术前放置导尿管。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采用顶侧联合式[1],具体步骤如下:①切开腹壁:取耻上2.5~3.0 cm沿皮纹横切,切口长10~14 cm,横切皮下脂肪2~3 cm,钝性撕开皮下脂肪与切口同等长度,打开腹直肌前鞘筋膜,钝性分离腹直肌;②分离膀胱前筋膜:将左侧腹直肌向外侧拉开,距膀胱顶缘下1.5~2.0 cm锐性分离膀胱筋膜至膀胱侧缘,重复操作至暴露膀胱肌层[2];③分离膀胱宫颈间隙:游离膀胱顶部,下推膀胱3~4 cm;④分离膀胱子宫反折腹膜:钝性分离膀胱筋膜,剪开膀胱左侧缘脂肪与结缔组织,并推向左侧,暴露宫颈左前壁,自此区右手用拇指将膀胱后腹膜反折向下轻推,左手将腹膜下缘边分、边捻自左向右使腹膜自膀胱脂肪垫处轻轻分离,翻转膀胱,即可见膀胱腹膜反折上缘附着处,下推膀胱暴露子宫下段[3];⑤暴露子宫下段:分离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后,游离并下推膀胱,暴露子宫下段;⑥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取出胎儿及缝合子宫;⑦检查子宫下段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重点在膀胱左侧角,探查有无血肿,以防发生侧窝炎,用1-0可吸收线或丝线连续缝合膀胱前筋膜,膀胱复位;⑧逐层关腹。术后腹部切口换药 1~2 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5 d,4~5 d 出院。

1.3 观察指标

年龄、术前血象及腹部手术史,术中切皮至胎儿取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 Apgar评分,术后胃肠反应、镇痛剂应用、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病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情况比较

年龄、血象及腹部手术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腹膜外组和腹膜内组术前情况比较(x±s)[n(%)]

2.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新生儿 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x±s)

2.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3。

2.4 术后随访

腹膜外组腹部切口均Ⅰ期愈合,腹膜内组有4例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术后随访情况:两组分别于产后4~6 d、42 d、6个月随访,腹膜外剖宫产110例,无一例发生尿频、慢性腹痛;腹膜内剖宫产120例,有6例出现下腹隐痛或不适,做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解决产科的并发症、合并症及难产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且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临床研究表明,腹腔粘连是开腹手术很难预防的并发症,尤其目前剖宫产的指征放宽、剖宫产率的上升,术后腹腔粘连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4]。在严格排除腹膜外手术禁忌证及术者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的前提下,腹膜外剖宫产术与传统腹膜内剖宫产术在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会造成新生儿窒息率的升高[5]。

3.1 手术时机

凡是足月妊娠,如胎儿已成熟、已临产或选择性剖宫产、子宫下段形成良好、胎头半固定、宫口开大2~3 cm,均是施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最佳时机[6]。随着手术医师对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下推膀胱速度加快,只要条件许可均可实施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禁忌证者除外)[7]。

3.2 手术适应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围生医学的发展,国家新的医疗政策的实施,住院分娩率的增多,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越来越受到孕产妇、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青睐,应用逐渐增加[8]。随着该技术不断成熟,其适应证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是将围绕膀胱的腹膜、筋膜与膀胱分离,不打开腹膜进入腹,而在腹膜外直接暴露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其适应证大多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尤其对于有感染可能或已感染者(如胎膜早破、产程长、肛诊或阴检次数较多及羊水Ⅲ度污染者)需剖宫产的,是一种好的选择。该术式以不进入腹腔、不刺激肠管、术后腹腔无粘连为其最大优点。

3.3 术中注意事项

①在膀胱顶上1.5~2.0 cm处钳夹腹横筋膜及部分脐中韧带时,要注意过高易切开腹膜,过低易损伤膀胱;②剪开深腹横筋膜时,必须要达到腹膜外脂肪层,有利于增加子宫下段切口宽度;游离膀胱后壁时,术者用力的方向不要朝向膀胱,且用力要适当,以免伤及膀胱后壁的血管;③如腹膜桥分离不够充分,脐头通过此平面时易将腹膜撕破;④产妇营养状况差,腹膜薄、脆时,术者应审慎操作以避免损伤腹膜[9]。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n(%)](x±s)

3.4 手术优点

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因没有切开腹膜、排垫肠管、清理腹腔、缝合腹膜,因此,手术创伤小;术中不进入腹腔,避免了羊水和血液流入腹腔造成对腹膜腔的刺激,进一步预防剖宫产术引起的盆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在产妇伴有胎膜早破可能存在羊膜腔内感染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继发性腹膜炎的发生[10]。此术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减少了肠胀气,不会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腹膜没有切开与缝合避免了术后因腹膜刺激引起的腹部疼痛;产妇离床活动早,心情愉快,乳汁分泌早而多,有利于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由于产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泽华,童晓文.现代妇产科手术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49-253.

[2]张波.改良式剖宫产术134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8):481.

[3]李傲霜,吕禄平,李晓勤,等.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125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45.

[4]徐岚,刘念稚.新式改良式剖宫产术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4776.

[5]滕银成,林其德.剖宫产的手术分类及其切口愈合[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259-260.

[6]陈萍,陈颖,孙皓,等.改良侧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100例报告[J].中国医药卫生,2004,5(5):54-55.

[7]刘沛如,史文华,陈东东.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1):47-48.

[8]张丽娟,朱伏凡.Joel-Cohen切口剖宫产19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2):41-43.

[9]宋英,张亚莉.基层医院腹膜外剖宫产可行性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9):59.

[10]杨秀群,谭广萍.高位联合式指分法腹膜外剖宫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18(2):217-218.

猜你喜欢

筋膜腹膜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