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分析

2010-05-29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检验科合格率医疗机构

郭 瑾

(河南省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商丘 476000)

检验科工作的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大量的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体液等各种临床检验标本,而这些血液标本是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1],它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在工作中稍有疏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为了避免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中造成生物污染,探讨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的措施和漏洞,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针对商丘市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为调查对象,进行突击检查、深入调查。

1.2 调查内容

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情况,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结果

2.1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及合格率情况

见表1。

表1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n(%)]

2.2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管理情况

见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较差,防护服合格率为0,而防护眼罩合格率为5.00%;鞋套使用率为16.66%;手套使用率为55.55%。综合分析,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对合并生物污染无心理准备,对卫生安全防护暴露处理方法、流程不掌握。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准备情况较齐全,但深入调查可以看出很多是流于形式,卫生安全防护培训及记录较差,合格率为27.77%,充分说明了个人防护情况较差的原因。

表2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管理情况[n(%)]

笔者认为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中应该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3]。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上岗前进行安全规程的培训、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消毒知识及相应专业技能培训[4-5],掌握预防暴露、识别危险因素以及暴露后的安全处理程序,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相应的操作流程,掌握检验科室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要点,防止差错和污染[2-6]。

总之,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非常重要,是保证卫生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制度化的管理、细致的培训,全面掌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严格按照检查规程操作,可以避免和防止生物污染。

[1]魏华.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03-706.

[2]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

[3]童明庆.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3):1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

[5]王艳.手卫生行为与医院感染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0.

[6]梁建群,宾利.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48.

猜你喜欢

检验科合格率医疗机构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