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丁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76例疗效观察

2010-04-13张爱霞

山东医药 2010年49期
关键词:阿普胃肠病胃肠

张爱霞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研究发现,在因诊断和治疗困惑而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有心理社会问题;而且,各国学者将抗抑郁药及精神心理治疗应用于 FD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其疗效也得到了充分肯定。2002年 5月 ~2005年 7月,我们对氟丁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 FD的疗效进行了探讨。

临床资料:同期我院消化门诊及住院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并伴精神心理异常患者 76例,男 26例、女 50例,年龄 20~65岁、平均 40岁,病程 6个月 ~ 8a,平均 3a。 以上病例均经胃镜、B超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剔除有反流症状或胃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或食管裂孔疝者;伴肠易激综合征、孕妇、哺乳期者除外。根据精神和胃肠症状出现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胃肠动力异常、分泌、感知异常均继发于精神心理异常之后,称之为原发性心理异常;B组 50例为心理异常发生于胃肠病之后,称之为继发性心理异常。

方法: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两组给予 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 20mg、2次 /d)和(或)促动力剂(莫沙比利 5mg、3次/d)或吗丁啉(10mg、3次/d);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丁汀 20mg每天晨服 1次、阿普唑仑 0.8mg每晚睡前 1次。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疗法,以帮助患者解决思想矛盾和顾虑,消除心理紧张状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战胜、治愈疾病的信心。以上治疗共进行 8周,然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76例患者中,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10例,有效(原有症状减轻或半数以上症状减轻)37例,无效(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29例,总有效率为 62%。A组无效 6例、有效 14例、显效 6例,总有效率 77%;B组无效 23例、有效23例、显效 4例,总有效率 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P<0.05)。治疗过程中,心电图、肝肾功能随访未发现有心肝肾等脏器损害和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讨论:FD是一类具有消化道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异常解释的疾病。Haug等对 100例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的各类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抑郁、焦虑、人格异常、躯体症状等 12项精神心理量表分析,发现消化不良组多项指数显著高于非消化不良组。Walker等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和精神症状的关系,发现 54%~100%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其中焦虑、抑郁、癔病多见。在精神心理异常与 FD相关得以认可后,虽然各国学者对抗抑郁药及精神心理治疗在 FD患者中的作用得到肯定,但至今系统研究尚不多,各家报道疗效亦不一。

Walker等提出三个指标评估精神症状是原发还是继发于胃肠疾病:①精神和胃肠症状哪种先出现;②精神症状是否引致胃肠症状加重;③精神、心理治疗是否有效。许多患者的胃肠动力异常、分泌、感知异常均继发于精神心理异常之后,称之为原发性心理异常;另一些患者心理异常发生于受胃肠病的反复折磨后,称之为继发性心理异常。Cuthrie用心理咨询联合常规消化药物治疗 53例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现发病前有精神应激者疗效较好。我们的研究发现,氟丁汀、阿普唑仑联合治疗 FD的总有效率为 62%,原发性心理异常者和继发性心理异常者中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原发性心理异常并发胃肠道症状效果优于胃肠病继发性心理异常,而病程长短与疗效无关。

猜你喜欢

阿普胃肠病胃肠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怀念哑巴阿普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吉克阿普说
爷爷砍树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