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陈云的决策观

2010-04-10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陈云实事求是同志

屈 贞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湖南长沙 410004)

试论陈云的决策观

屈 贞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湖南长沙 410004)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陈云决策观。实事求是是陈云决策观的灵魂,充分调查是陈云决策观的基础,反复分析研究是陈云决策观的基本思路,统筹兼顾是陈云决策观的基本原则。研究和探讨陈云同志的科学决策观,对目前我国的现代化战略抉择和我党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于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办事能力以及对现任各级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云;决策观;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创立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陈云决策观,为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实践典范。研究和探讨陈云同志的科学决策观,对目前我国的现代化战略抉择和我党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于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办事能力,以及对现任各级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观陈云的决策观,可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如下: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事求是是陈云决策观的灵魂

陈云同志有句名言:“讲实事求是,先要把 ‘实事’搞清楚。”[1]早在延安时期,为了贯彻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陈云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观点。这是陈云决策思想的灵魂。

所谓“不唯上”是指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 “上”,“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1]所谓 “不唯书”是指要用科学态度对待 “书”。所谓 “只唯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处理问题。陈云同志认为,犯错误的人,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误把局部当成全面。“只唯实”是 “不唯上”、“不唯书”的目的所在。要做到只唯实,就必然要把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决策。

1、人民利益是陈云决策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陈云在参与重大的决策时,始终自觉遵守为人民谋利益的原则,并且反复倡导。全国解放后,陈云在主持经济工作中,更是把最广大人民利益放在决策的中心地位。1980年 12月,他强调,搞经济建设乃至各项工作的最后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他还多次重申,无论是炼钢也好,还是其他基本建设物资也好,如果妨碍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有必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建设方针,即使在困难时期,我们的工作也不能以损害或者牺牲群众的利益为代价。

陈云不仅在工作中非常注意维护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而且还常常告诫和提醒党内其他同志,都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工作的这一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陈云说,我们不仅要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大问题,而且要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小问题。在他眼中有效地解决好人民的吃穿用的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目的,也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他指出,“革命就是为了改善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2],“我们必须使人民有吃有穿,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要从人民有吃有穿开始。”[3]这就是陈云决策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2、实事求是是陈云决策思想的灵魂

政策制定是整个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又是决定政策成败的重要基础。陈云认为,要制定正确的政策,首先必须了解实际情况,把事实弄清楚。他指出:“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3]陈云就是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自己并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政策的。陈云认为,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讲,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还要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这里有个立场问题。有了坚定的立场,才能掌握这个方法。如果尽是为了个人打算,一辈子也掌握不了这个方法。个人主义与马列主义的矛盾就在这里,真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大家如果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方法就容易一致,事情就好办了。党内应有这种态度,这是共产党员的态度。”[3]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敢于讲真话,要有只讲真理不讲面子的品格。陈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是不充好汉,不爱面子。如果不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装洋蒜,一定要跌觔斗。愈怕丢脸,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论事不论脸。”[3]也就是要直不计个人得失、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如果只是为了做官,只是醉心于营造个人的“政绩”,那这种人就决不会有实事求是之意,只有哗众取宠之心,甚至会弄虚作假,欺上压下,不惜用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私利。

二、“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做调查研究,百分之十的时间做讨论决策”——充分调查是陈云决策观的基础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传家宝。关于调查研究有许多著名的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写到“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4],毛泽东同志提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 ‘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 ‘一朝分娩’。”[5]陈云同志认为:“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1]这样决定的政策,才有基础。由此可见,不进行客观、全面、深入、准确的调查研究,决策就缺乏谋事之基,成事之本。

1、搞好调查研究,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

陈云一贯坚持其独到的唯物辩证调查研究观。陈云同志认为“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而有些同志之所以犯错误,就在于他们“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1]

(1)搞好调查研究,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陈云同志认为,调查研究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真正弄清事实,才能做出正确决策。他说:“现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1]他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他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他还以自己学了哲学终身受益的感受“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1]强调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调查研究中,必须摆正自己同群众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这是陈云同志作调查研究的一个主要特点。陈云同志讲过,“人民群众要看共产党对他们到底关心不关心,有没有办法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是政治问题。”[1]基于此,陈云同志在调查研究中十分注意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关心如何改善人民生活。在调查研究中树立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求教的态度。陈云认为无论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必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耐心细致地学习和调查研究。

2、搞好调查研究,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

陈云同志认为,搞好调查研究,既要有好的思想方法,也要有好的工作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他总是依据客观情况的异同,不拘一格,选择相宜的调查方法。他经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一是直接调查法。陈云长期坚持运用直接调查法来掌握第—手资料,亲自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蹲点调查。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庭,和群众交朋友,拜群众为师。1955年 1月至 1961年 1月,陈云同志就亲自四下农村调查。二是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就是间接了解实情,与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及曾在身边工作过的人员建立固定的、长期的联系。陈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到身边工作人员家在农村的回家探亲的时候,还不忘要求他们带回农村基层的情况。

3、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提高调查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调查研究的水平高低,质量好坏,与调研人员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调研工作水平,就必须提高调研人员的思想、业务等综合素质。

(1)良好的个人素质。陈云在强调培训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干部时说:“党校学员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此作为主课,又要学习一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1]陈云一贯主张认真读书,尤其重视学习哲学,并且身体力行,还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志一起学习。他在 50年代负责财经工作的时候,就亲自组织财办的领导干部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他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2)胸怀服务人民的伟大志向。陈云家境贫寒,自小就树立起了为人民谋福利的远大志向。他认为领导者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领导干部必备的重要素质。任何决策应该是怎样对于老百姓有利,怎样对于革命有利,就怎样办。

三、“交换、比较、反复”——反复分析研究是陈云决策观的基本思路

陈云认为,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终身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观,实事求是是陈云决策观的灵魂,而通过“交换、比较、反复”来全面考察研究事物是陈云决策观的基本思路,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

1、通过“交换”全面了解事物

所谓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通过交换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从实际出发的关键是,从片面的实际出发,还是从全面的实际出发?”[1]所谓全面,就是不仅要看到正面,还要看到反面;不仅要听正面的意见,也要听反面的意见。就是要从 “各个侧面来考虑问题,并且研究各种条件和可能性”,[1]“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1]只有全面地看问题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在陈云看来,每个人观察事物都有其特有的视角。比如说一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个人都看到茶杯的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交换一下意见,对茶杯的认识就会得到比较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因此,多交换意见是避免认识片面性的有效方法。

2、通过“比较”判断事物性质

陈云指出,比较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如果说交换的目的是把握事物的全貌,那么,比较的目的则是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关节点。为了进一步说明比较的好处,陈云还引用了一个好的例子。他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 ‘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指明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6]

陈云认为,比较不仅在选择最佳的实践方案方面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方面也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他说:“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作比较。这样做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多比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1]

3、通过“反复”达到谨慎科学

陈云认为,做了全面的了解、多方面的比较之后,还应反复考虑才作决定,这样才能确保决策谨慎和科学。他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继续修正。”[7]

四、“一定要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陈云决策观的基本原则

早在建国前夕,陈云同志受命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之时,就提出要把财委建设成为有思想、有战略眼光的司令部。他认为正确的决策要统筹兼顾,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在任何时期,对任何单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人,都必须对工作全面谋划,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抓全局,要有“弹钢琴”的方法。

1、“全国一盘棋”统筹全局

1959年 3月 1日,陈云在《红旗》杂志第五期上发表《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文章,对我国当前工业布局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合理地布置工业生产力,是基本建设中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带战略意义的问题。工业布局必须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使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8]这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决定的。我们经济中每个严重失算,都不会只以某种个别危机来结束,而一定会打击到整个国民经济。每次危机,不论是商业危机、财政危机或工业危机,在我们这里都可能变成打击全国的总危机。因此,解决局部问题,一定要“树立整体思想”,从全国一盘棋的全局出发。否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至全局混乱,很难把握全局。

2、综合平衡,突出重点

综合平衡是经济建设平衡发展的核心内容。1956年经济建设中出现 “冒进”现象到 1958年 “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失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经济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包括忽视国情国力、农轻重比例失调、工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盲目追求高指标和高速度等等。陈云根据历史经验,提出了解决 “左”倾错误的方法即“综合平衡必须从现在开始,今年的年度计划就要搞综合平衡,开步走就要搞综合平衡。”[1]“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1]在此基础上,陈云提出了著名的“四大平衡”理论,即制定经济计划必须做好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陈云认为,“要经常地做到平衡,有综合平衡才有计划。不搞综合平衡,比如‘一马当先’,‘四保’即:保钢、保煤、保粮、保棉,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搞一下,不能经常搞。综合平衡与单打一不一样,如果单打一就会打断经济上相互间的联系。”[1]事实证明,只有保持这些平衡关系,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的快速恢复与发展。

陈云认为在综合平衡的同时要能抓住中心,照顾其他。他认为,领导的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工作都会抓不成。这就是说,各级领导在工作中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这样以中心为主,做到全局与局部的一致,工作这架钢琴才能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陈云认为中心工作要与日常工作分清,抓住中心工作,不忘经常工作,才能防止事务主义,乱无头绪。他指出“工作一件一件来,每件工作做彻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平均使用力量,瞎抓一气,必无成效。”[3]

(编辑:惠斌;核对:朱恒)

[1]陈 云.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371.34.362.360.209-210.322.46.189.372.211.

[2]陈 云.陈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4.

[3]陈 云.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371.346.21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6]叶永烈.陈云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70.

[8]朱佳木.陈云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9.

D26

A

1009-4148(2010)04-0019-03

2010-04-15

屈 贞(1982-),女,湖南张家界人,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行政理论与领导决策

猜你喜欢

陈云实事求是同志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My plan for new term
“实事求是”定乾坤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严良堃同志逝世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