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0-04-07周芳军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高校教师

周芳军

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周芳军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在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对于促进团队创造,运用并转化知识,进而强化组织持续创新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具有指导性。

学习型组织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比较先进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文化,不但有助于个人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也能促进团队创造、运用并转化知识,进而强化组织持续创新的能力,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主流方向,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 学习型组织的缘起及内涵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倡,提出“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求生存的基本法则”, 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和“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组织文化”三种形式的创新。归纳起来,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团结、协调及和谐,核心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

1.知识经济的崛起为“学习型组织”诞生提供了机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区区几千美元创业,没有人会想到今天的比尔.盖茨已经拥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而成为世界首富。这个神话和奇迹的创造,是因为一种新型的高校运作模式—学习型组织的诞生,它已经将传统的工业高校远远地抛在身后。目前,美国排名前25家高校中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进行改造;在世界排名前100家高校中,也有40%按“学习型组织”模式进行了彻底改造。

2.科学发展的观念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理论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接受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战略的共同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将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导致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适应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据此,我们每个人唯有不断地学习,我们的各种团体只有建成学习型组织,才能在这迅速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

3.管理理念的深入为“学习型组织”构建了完备体系。200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构成“学习型组织”的六大要素: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学习组织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二 学习型组织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启示

1.观念创新,树立知识价值观和教师资源观。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它强调人的素质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借鉴学习型组织为管理导向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切实内化这种价值观,一方面致力于全体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人力资源的持续优化,另一方面对传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进行战略性审视,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丰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环境创新,营造教师自我发展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组织氛围是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因素。在学习型组织即前述知识性高校中,高校文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它包括高校的校舍、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生活福利、环境和产品等构成的物质文化;高校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领导制度和各种管理规范在内的制度文化;高校的价值观、哲学理念、经营宗旨、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只有环境创新,使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师体验到工作中生命的意义,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实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3.机制创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内涵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本相通的。二者在方向上的一致性体现在都是探讨促进高校或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二者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体现在都是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者在内容上的一致性体现在都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着眼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换和行为观念的转变;二者在方法上的一致性体现在都是采取教育、引导、启发等手段,达到教师的自我提高与团结协作的紧密结合。因此,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也应该说是一种机制的创新。

三 学习型组织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这一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理论。高校教师要从专业理想、专业知能、专业道德等层面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内在素养。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在自己的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要自我反思,要自我超越,学会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诚实地面对真相,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挑战自己内心深藏的假设和偏见,看清结构性冲突的实质,建立起个人愿景。

2.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同过教学传达高深专门的知识。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言:“大学本质上是做学问的场所,它致力于知识的保存、系统化知识的增加和大学生的培养”。课堂是师生主要聚会的场所。肯尼迪·布恩对70所高校研究发现,“几乎每所院校尽管都可以看到一些革新的做法,但教学仍然主要是由一位教授讲给相当多的学生听”。而现在我们的大学课堂又何尝不是这种教学形式呢。传统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创造能力低下,教师需要改变其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创造性缺乏等问题都对教师心智模式提出了警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觉察到个人心智模式的缺陷,才能找出它与现实变革之间的差距。

3.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探索。涂尔干曾经说过:“教师是社会的代理人,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而且创造一社会的、道德的存在也是他的使命,通过教师,社会创造出想象中的人”。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是一个普通的传播者,他们所宣讲的内容关乎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高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4.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互动。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克兰指出技术成果的产出是依靠团结一致的科学家队伍的某项具体创新而实现的。“在一个研究领域内,社会组织的最重要指标是:对研究的非正式讨论、合作发表论文、同教师的关系以及同事对研究问题及技巧的选择方面的影响”。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研究领域内,应该怎样建立社会组织,怎样建立学习型组织。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工作。教师群体的文化对教师的专业成熟也同样重要。缺少互动、缺少组织内外知识交流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习资源的局限性、学习方式的单一性,进而造成教师心智模式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形成学习团队。只有当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化实践是以高校这一组织为背景,以教师之间知识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过程时,才可能打破个体知识与思维的局限性,在开放而非封闭的情景性合作学习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四 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要以系统思考为基础,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对教师学习进行系统思考,就会发现学习这个系统应当包括三个基本层次: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教师的自我规划就是运用系统思考,对“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进行系统设计,制定自身的工作与学习的计划。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实现新的自我价值。

2.要不断自我超越,提升教师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教师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现在,教师要从过去旧有的心智模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世界。教师要与专家、同事开展协作交流,运用头脑风暴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要提倡教师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美国教育学家富兰极力倡导“把学校从一所官僚主义的机构转变为一个兴旺的学习型的社区”。针对教师当前科研能力薄弱,可以在学科建设中融入团体学习精神,学科由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主干课主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一支科研队伍,他们有学科建设的共同愿景,互相分享合作,分担问题,分享计划和资料,使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共同分享成功。

4.要营造高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创建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民主、和谐和合作的学习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高校通过建立互动的、人性化的知识交流已陆续建立起自己的校内网站,可以达成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共享。当前很多高校,通过在网站上设立校园文化、教学科研、教学动态、教师园地、学生园地等栏目来形成知识的平台和交流的空间。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年

2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4罗伯特·B·利兹马:大学教法[M].蔡振生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5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6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中的扩散[M].刘珺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7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Application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Theorytothe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

Zhou Fangjun

The theory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is an advanced management theory which is developed i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It is of significance in such ways as promoting team creativity, utilizing and transforming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persistent innovation . It is instructional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ory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onsideration

ClassNo.:G645.5DocumentMark:A

杨永清 蔡雪岚)

周芳军,硕士,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70

1672-6758(2010)02-0028-2

G645.5

A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高校教师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