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时无声胜有声
——谈地理教学的“空白”艺术

2010-04-05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315101

地理教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胜有声艺术思维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315101) 章 玲

此时无声胜有声
——谈地理教学的“空白”艺术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315101) 章 玲

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则称它为“煞声”。空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而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恰当的运用“空白”手法,往往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空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是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若我们能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空白”艺术,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空白创设情境,突出教学主题

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艺术,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丰子恺有一幅著名的漫画作品——疏朗简洁之极的笔触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致,廊上是卷上的竹帘,廊下有木桌茶具,画面大片留白,一弯浅浅的月牙高挂,题款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意境悠远的水墨漫画,通过实有的线条和虚留的空白,体现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从而产生空灵的美学效果,收到了于无画处皆是画、卷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幅画采用了“艺术空白”手法,教学亦是如此。

引言是一堂课的“序曲”,我们在教学中可用有趣的图片,精彩的镜头或生动形象的语言做“引子”,创设一定的情境后,设置悬念,留下空白,让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无尽的想象,在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愿望时才进入课题。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今年的南非世界杯你有没有看过,你往往是在什么时候看的?是不是南非有意将比赛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以免受到干扰?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事,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是妹妹,后出生的反而是姐姐?又如在上大气的热力作用时,我又以孔子的两小儿辩日的文章向学生设置了“空白”。为什么中午的太阳热而早上的太阳看上去大,究竟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了高度思维状态中,又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而解答此处“空白”的又恰恰就是我们学习的主题,此处留下的悬念,在课后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空白学而有思,自我构建完善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其名诗《岩石》中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诗句:“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和盘托出,把思维内容全部表现在语言上,有些内容可以通过空白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心领神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进而对知识不断地进行构建完善。

1.相近或相对知识处的空白

如学习“寒流和暖流”时,教师在讲解、分析了寒流的流向、对海洋表面等温线的影响、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后,可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完成暖流相应的知识。在讲解了气旋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完善反气旋的知识,在图示了夏至日前后的光照图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冬至日前后的光照图。在思考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逐渐的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自我的构建和完善。

2.重点和难点处的空白

有很多老师往往误认为越是重点和难点越是要讲得多,要讲得深,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其实把重难点分析得过于细致透彻,实际上不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讲到问题的关键处有意留一些“空白”,这并非“知难而退”,而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有关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此处教师不用多讲,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个视频后,留出一个“空白”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后得出结论。教师在讲清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空白”,可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发展学生多端思维和灵活变通的能力。但是教师设置的空白处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要适中,“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3.学习误区处的空白

在教学中,学生先前的错误感觉、习惯性思维定势往往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致使学习进入误区。教师要针对误区,设置空白,暴露问题,纠正和理顺学生的思维方向。如太阳黑子是不是真的是黑点?7月初我们感觉很热,是不是因为位于近日点的缘故?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就会发现原来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4.思考过程中的空白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而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思维结果,而忽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要求学生马上回答,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因此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后,可以留一段时间“空白”,这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从而能够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巧妙、合理地留下时间“空白”,不急于发表观点,而故作糊涂,留点空白,为学生提供一个反思的空间,此时的“空白”就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学而有思,才能真正的内化所学知识。这种“空白”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三、利用空白画龙点睛,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空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就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前的心理上的“空白”,教师通过“空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这就是说适当的保留教学内容,创造知识上的“空白”。特别是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后,可以留置一些“空白”让学生概括规律得出结论。即“龙”由教师画,“睛”让学生点。如在讲洋流一课时,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相对比较复杂,且洋流名称多、寒暖流混杂,学生若不理解或找不到规律,就很难记忆。因此在老师讲完具体的原理后,可以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找到和发现不同纬度南北半球的环流方向,并归纳出“8”字型的规律。表面看来留出“空白”时间似乎相对减少了传递的信息,但实际上由于学生是自己主动并创造性地接受信息、整理信息,反而更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掌握“获得更多信息”的方法。在以后的信息传递与接受过程中会大大节省时间,从而使“空白”时间得到“百倍的报偿”,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道望一望天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不讲。” 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知识上的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所讲和现成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知识时,那“空白”就会“勾引”他们,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学生是一眼

猜你喜欢

胜有声艺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省略处,无声胜有声
思维跳跳糖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纸的艺术
此外无声胜有声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