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生本教学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2010-04-05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14101

地理教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问卷课堂教学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14101) 徐 艳

地理课堂生本教学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14101) 徐 艳

一、缘起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经推进了很多年。多年来,我一直在践行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然而,每当课堂上有学生神思游离于课堂之外;每当考试之前看到有学生苦读死背;每当学业水平测试临近时教师反复努力,部分学生依旧难以理解、记忆时,我总在想:成功的新课程改革决不应该是这样的。“教学”改革,不把重心落在“学”上,一定无法达成改革的目标。

必须“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了解和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后,我坚定了这一追求。同时我也意识到,生本教育是完全契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直以来的地理教学中,我自以为在践行着新课程改革,其实依旧是建立在原有“师本”基础上的修剪缝补,尽管有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仿佛以学生为本了,其实并没触及“生本”这一原有教学理念的灵魂。而生本教育提出的教育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二、实践

参读多本生本教育的著作后,本学期初我开始在所任教的班级尝试生本教学方式。本学期教材内容以《必修二》人文地理为主,既然教师可以口若悬河肆意纵横,知识面愈渐宽泛的学生们也必然大有发挥的余地。于是,我开始颠覆以往“重讲解,穿插学生活动”的备课上课方式,遵循“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原则,学习结果与过程同关注。基本思路如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自学及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目标:以地理知识学习为载体,活跃思维,学会并爱上地理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修炼现代人的地理素养。学会合作,在展示中锻炼敢于发言的勇气,提升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机制:用小组及个人加分制来促进和评价学习,并进行阶段评比。最后计入总评成绩。

教师身份: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辅助者存在。

学生组织:学生自行按4~6人一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记录员。为了达到锻炼所有学生发言勇气、语言表达能力,不再主张各组选定小组发言人,而是每次合作学习后按情况或轮流发言。

教师备课:对于搜集补充有助课堂内容理解的课外图文素材这一工作依然不放松。为了防止整块内容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备课中,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化成2~3个大模块,分别设置“学习主题”、“补充学习素材”、“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交流与质疑”等板块。

近一学期的生本教学尝试中,学生们褒贬皆有。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需要准确地了解学生们的变化,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我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

三、问卷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发放两个班共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1.学习态度方面

学习态度的转变是生本教学实施成功的前提,因此,问卷首先就生本教学实践前后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做一了解。

其中,88%表示“继续喜欢”或“比以前喜欢上地理课了”,让人沮丧的是12%表示“变得不喜欢地理课了”,而此前只有1.04%表示“不喜欢地理课”;对于生本教学模式,33.93%表示“这样的方式很好,自己主动学习后感觉印象比较深”、19.64%表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点累人,我希望是老师讲”、 45.5%表示“不如两种方式经常换换”。后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大致能解释为什么会有更多的人“变得不喜欢上地理课了”。我们能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理性上是认可生本教学方式的,只是由于长期的传统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惯性,以致有些学生在主观上不愿意接受生本教学方式。

但令人欣慰的是,对于“地理课上你还会做其他事情吗?” 56.38%表示“基本上从来就不”,29.79%表示“好多了”,只有13.8%表示“还跟以前一样”。而基于众所周知的学科地位及其它因素,对于“每堂课你会专心听讲吗?”,此前有高达41.84%表示“还行,但也会干点别的事儿”、1.04%表示“根本不听的”。那么,这说明教学试验还是带来了令人可喜的成效。对于“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否参与思考?”,65.22%表示“一直都参与”,32.61%表示“好多了”,只有2.11%表示“还跟以前一样”;对于“上地理课时的感觉”, 50.51%表示“跟以前一样好”、更有32.32%表示“比以前好,收获大了些”。这样的数据无疑证明了生本教学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而其中可能包括了那些之前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⑴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态度

合作学习是生本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生活中学会合作。在处理问题时,如何进行沟通,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如何说服他人,使自己的观点被认同?如何取舍组员的观点综合成一个最佳的方案?……这些都将是学生日后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会面临的问题。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单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愈来愈显得苍白无力。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很多企业都认同这一点:优秀的人才除了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更为重要。

对于“是否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83.87%表示“愿意”、15.05%表示“不大情愿”、1.04%“很不情愿”。而对于“若不愿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更多时候原因是什么?”(不愿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选填),34个选填该题的学生中,17.65%表示“对学习内容根本不感兴趣”、26.47%表示“不习惯合作学习,还不如自己想想呢”、11.8%表示“不喜欢本小组成员”、20.6%表示“感觉小组学习没什么价值”、23.52%为其它原因。对于“你们组小组长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发挥了吗?”,45.83%表示“有”、42.7%表示“有时起点作用”,更有11.5%表示“没有”。

这样的结果表明,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愿参与合作学习;从课堂实际观察来看,即使是愿意参加的学生,也还是有部分人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⑵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记录

对于教学中强调的“在讨论中做记录”一项,26.32%表示“习惯每次都记”、61.05%表示“偶尔记录”、12.6%认为“没有必要”,这一结果与课堂观察也是吻合的。大部分组员在发表意见时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语言口语化、没有“专业味道”,与“锻炼敢于发言的勇气,提升个人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预设目标有较大的距离。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这里,语言是“适当的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讨论中的记录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专业化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地理素养。

⑴和⑵中的数据说明,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在继续坚持生本教学的同时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学会从容应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此外,在小组编排上还需要做更多的思考。

⑶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上的困顿

从理论上来讲,两种主要的自主学习方式(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及各种综合能力。但是一个无奈的现实是:短时间内,这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尤其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此,问卷中也设置了相关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为照顾某些小组而延长学习时间,进而影响教学进度,你的观点?”一问, 69.47%表示“要等,否则小组学习流于形式。集体进步才是大进步。”另一个相关问题:“有时,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同学们众说纷纭,甚至不少怪想法一个接一个的冒,继续讨论极大地影响了课堂进度,你的建议是”对此,77.78%选择“让大家说完,也许这里面就闪耀着最光辉的想法”、13.13%选择“让大家说完,举手了不被理会,挺打击的”,只有7.1%认为“我们不要听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老师正确答案一说不就完了,以免浪费时间。” 这两组数据表明:比起一味地赶进度,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对每个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更彻底探讨。然而,也有学生在问卷最后的建议一栏中与老师同忧:这样下去进度怎么办?这样是否会偏离重点?是否会对学业水平测试造成不良影响?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在实施生本教学的初期阶段,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尚处于成长期。教师教学中如果依旧把“进度”二字悬在眼前,粗暴截断学生兴趣盎然的讨论,就是对学生的成长资源的掠夺,就无法激扬生命而是控制生命。那么,面对孩子们理性的担忧,如何缓解时间配置上的困顿?这是不是意味着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智慧,在课程规划上做更大的努力?

3.关于加分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目前我为学生设计的《小组学习评价表》试用版中,分组员和小组的课堂、作业两项内容的加分、扣分情况记录。

对于“对自己的课堂及作业加分”,23.08%表示“很在乎”、49.45%表示“比较在乎”、27.5%表示“无所谓”;而对于“对于本组的最后得分”,三个选择数据分别为27.17%、51.09%、21.7%,两组数据大致吻合。下一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可以对以上数据作出些解释。“对于某次加分,你更在乎的是?”一题中,65.59%选择“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了我的观点、我的作业做得棒,这让我很自豪很有劲”,只有6.45%选择“加分本身,因为这可以影响我的总评成绩”,不过也有28%表示“实在是分不清我更在乎以上哪一个”。对于乐意回答问题的原因,86.84%因为“乐意跟大家分享我的思维火花,共同探讨,共同进步”,13.16%因为“答对后大家的赞叹可以满足我那小小的虚荣”。

评分机制的本意是为了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然而课堂观察中常常发现,学生们会因为可以加分而欢呼,或因为不能加分甚至扣分而沮丧。以致我在教学试验中一度失望的下结论:学生们只是在乎加分,并不关心学习本身。这样的感受不仅是我有,在问卷在“建议”一栏中,有几位学生也表示了这样的担忧。

以上几组数据是不是可以反映: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客观而理智的对待“加分”这一带有功利性的评价机制的,他们能够把重心落在学习本身和自身发展上。比起课堂上因加分与否而表现的欢呼或沮丧,如果数据更能体现学生们真实想法的话,那么,做教师的就可以欣慰了。

4.地理生本教学的效果

对于“课堂向生本教学方向转变后,你做地理作业时有变化吗?”37.23%认为“感觉好多了,基本上不看书就可以较好的完成”、而高达62.77%认为“没什么变化”。按照生本教育理念,在生本课堂环境下学习的学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成长期。这期间,阶段性的作业或考试成绩也许是令人遗憾的,但几学期、几学年后,必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虽然离生本教学的成熟期还有很大距离,但如今短短一学期不足,就已有高于三分之一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学习水平有了喜人的进步,这是否可以表明,本次教学试验还是比较成功的,是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的。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被问及“你是否建议有些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上课?”时,44.71%表示赞同,其中67.92%的学生乐意自己上台给大家上课。

四、结语

问卷的数据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我继续实践的信念。尽管在问卷最后的建议一栏中,可以看到有些学生旗帜分明地反对生本教学,但更可以看到有较多学生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前后学习状态的转变,有的学生观察到“同学们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突破了以往的沉闷,虽然有不少‘奇怪想法’,但又时常能提出连老师都忽略的重要因素,使课堂质量大大进步!” ……他们在为生本教学方式喝彩。

那么,就继续研究、继续完善,在生本教学中激扬生命,与学生一起向生本学习的成熟阶段奋进。

猜你喜欢

问卷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卷网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