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士的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研究

2010-03-26黄沁宇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体育锻炼维度

黄沁宇

(湖南省建筑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护士群体是以女性为主的医疗职业群体,是卫生保健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已有护士1543257名,其中98%以上为女性[1]。在近15年的护士健康文献中显示,护士的健康状况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医疗管理者的关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综合分析了许多国家中主要危险因素和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关系发现,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2]。本研究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出发点,从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分析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了解职业女性身心健康需求,为促进妇女保健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临床护士,并有护士执照、工作1年以上,选取医院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烧伤科。共收集8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78份,删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3份,有效问卷75份,有效问卷率为93.75%。使用工具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3]问卷量表的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1-完全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部分符合,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生活方式水平越高。 所有数据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所得结果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s)

表1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s)

?

2 结果

如表1所示,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平均得分为4.04,标准差为0.14。以卫生习惯最高,其次为人际关系、药物及烟酒使用、工作与睡眠、健康观、饮食状况、生活满意度、应激控制,体育锻炼方面得分最低。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各维度得分与常模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如表1所示,本研究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4.01±0.14)。心理取向得分(3.95±0.21),行为取向得分(4.11±0.15)。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护士在卫生习惯、人际关系、药物及烟酒使用、工作与睡眠、健康观、饮食状况和生活满意度7个维度上高于常模,而在应激控制和体育锻炼2个维度上低于常模。临床护士整体的健康生活方式而言,其行为取向高于心理取向,也就说临床护士的执行力较好。从生活方式的9个领域来看,其得分从高到低依序为:卫生习惯、人际关系、药物及烟酒使用、工作与睡眠、健康观、饮食状况、生活满意度、应激控制和体育锻炼。临床护士在卫生习惯维度的得分最高,体育锻炼的得分最低。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的9个维度中以卫生习惯得分最高,这提示与临床工作需要及个人自我保护意识有关。得分其次是人际关系,这可能因为人际关系作为护理领域中有效交流的前提,一方面,国内各种层次的护理院校都非常重视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中设置了人际与沟通等人文课程,另一方面,临床护士在为病人提供照顾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因此,临床护士在这个维度中得分较高。然后是药物及烟酒使用、工作与睡眠、健康观、饮食状况、生活满意度,在临床工作当中,护士看到或亲身体会到疾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所以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她们非常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重视药物、烟酒、睡眠、饮食及其相关知识。在本次调查中应激控制和体育锻炼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维度的得分。Guidry[4]等人对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这项结果似乎是个长期存在的共性健康问题。加强体育锻炼,是护理管理者一直在思考和改革的一个方向[5]。在本次调查中,护士体育锻炼较少,经访谈后发现阻碍其运动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家务事,其次是没有伙伴或者是怕花钱。本次研究的结果虽然高于常模,但在某些维度上与大众所期望的健康模范之间的差距,仍然需要医疗服务管理者的关注。

4 结语

临床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较高于常模,但在体育锻炼和应激语控制维度并不理想。该研究结果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建议构建健康促进计划以激发护士的健康行为潜能,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高于常模,该结果令人欣慰,但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其应激控制、体育锻炼仍存在改善的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医院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健康促进行动计划。通过借鉴美国针对学校教职工实行的健康促进计划,临床护士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可以通过:生活节奏的规律化、营养结构的合理化、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健康习惯的长期化、心理卫生的全面化等逐步地形成,具体策略如下:(1)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知识系列学习计划,聘请健康相关专业的专家,每周或每两周为临床护士讲授营养、妇女健康等知识,有利于改善护士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饮食习惯。(2)组建员工援助团队。临床工作的压力和负荷,使临床护士容易发生疲劳,精神卫生科咨询师、心理学专家可通过恰当的行为干预,如:行为教育、人格训练、生物反馈疗法、厌恶疗法、操作行为疗法、音乐疗法以及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咨询等方式来调控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临床护士对各种社会、心理、行为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3)体育锻炼的指导。聘请体育教师给予临床护士体育和健康指导,控制体重增强护士的身体素质,并开展体育锻炼活动。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临床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临床护士的健康行为取向,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延缓其工作倦怠感,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她们对组织的专业承诺感。(4)成立“护士健康促进沙龙”。以现身说法,经验交流的形式,使健康教育的资源共享。

[1]张宁.560名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4,7(3):178~179.

[2]赵霞.224名护士SCL-90评定结果的分析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8):803~805.

[3]张丽.护士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J].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06.

[4]肖祖芬,丁俊英,袁小平.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1,15(3):177~178.

[5]陈丽,文华,佘秋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8):84~85.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体育锻炼维度
多元视角下的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析
向自己道歉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