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①

2010-03-26孔凡荣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
关键词:口病抗病毒有效率

孔凡荣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 扬中 212200)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为此,2009年2~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了40例手足口病患者,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10月在本院就诊符合HFMD诊断标准的患者[2]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年龄(2.48±1.48)岁,病程(3.52±1.26)d;对照组包括男21例、女19例,年龄(2.59±1.53)岁,病程(3.54±1.28)d,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2次/d,外涂蒙脱石散2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药用板蓝根15g、地胆头30g、大飞扬30g、银花藤30g,煎水浸泡手足皮肤病损处,2次/d,对急性重症加吴茱萸50g,研末,醋调,每晚外敷涌泉穴。2组患儿若体温超过38.5℃均给予口服退热剂。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3 效果评价

[3]制定:(1)痊愈:治疗后病症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2)有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但未完全消失;(3)无效:治疗后症状加重或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治疗期间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1 The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阿昔洛韦为一种抗病毒药,能有效的抑制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其通过:(1)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2)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来抑制病毒的复制。本病在中医认为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小儿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4]。板蓝根苦寒,对湿热病,咽喉肿痛、发斑出疹有效,具有一定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飞扬主要功能是清热润肺、解毒去湿,银花藤具有清热解毒、去湿止痒之功效,地胆头有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5],四味中药配伍对皮肤湿疹、霉菌、天疱疮有较好的疗效。

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HFM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未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这些结果都说明了采用中西结合治疗HFMD患者疗效佳,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9(5):561~5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08.

[3]殷子斐,苏永华,胡玉芝.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J].中医儿科杂志,2008,1(4):1637~164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S].2009.

[5]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

猜你喜欢

口病抗病毒有效率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手足口病那些事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对抗病毒之歌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