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综合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分析

2010-03-26康庆芝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
关键词:肌性水囊宫腔内

康庆芝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宫腔粘连是导致经量减少和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宫腔镜能有效分离宫腔粘连。但严重宫腔粘连或宫角等部位的粘连宫腔镜下分离术后却易复发,治疗困难。自2007年以来我院运用宫腔镜治疗了3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中、重度宫腔粘连,其中23例术后采用宫内放置IUD,另l4例术后采用宫腔内放置水囊+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IUD+人工周期的综合方法治疗,以下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宫腔粘连均采用宫腔镜明确诊断;(2)按冯瓒冲实用宫腔镜学分类标准选择中、重度宫腔粘连(包括膜性、肌性及结缔组织性粘连)[1]列入本研究范围。

1.2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确诊中、重度宫腔粘连23例,平均29岁。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确诊中、重度宫腔粘连14例,平均3l岁。因月经减少就诊者11例,因不孕就诊者26例。其中有旱孕人流史9例,清宫史4例,中孕引产史3例,大月份引产后胎盘大量残留1例,不明原因者20例。

1.3 方法

1.3.1 器械准备 美国Stryker宫腔镜直镜,电切环、针状电极、微型剪刀,5%甘露醇作膨宫介质,膨宫压力130mmHg,流速150mL/h。

1.3.2 手术时间 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d宫内膜增生早期。

1.3.3 术前准备 疑有宫颈病变或长期未作妇科体检者作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除外宫颈癌。治愈阴道炎及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术前4h阴道置入米索前列醇400/Lg软化宫颈。

1.3.4 手术过程 骶管麻醉。探查宫腔后,扩官棒逐号扩张宫颈至l0号。在B超监视下,置入宫腔电切镜后用微型剪刀逐步钝性或锐性分离粘连带,至宫角部粘连处小心分离粘连,直至宫角与输卵管口显露。分离粘连过程中始终注意粘连带界限,尽量用宫腔镜顶端镜缘、微型剪刀等机械性手术器械分离。若宫腔完全闭合、瘢痕化的宫腔粘连患者,用宫腔镜针状电极分离较适合,分离粘连时移动幅度要小而轻巧,不但术者要全神贯注注意切割深度及方向,负责监护的B超医生亦应不断变换扫描切面,时刻警惕穿孔的可能。对致密粘连带中间也可用电切环或针状电极电切,与宫壁贴近处应注意避免电辐射,尽可能保护原有的子宫内膜。

1.3.5 术后处理 术后立即在宫腔内放置气囊尿管,注水4~7mL,压迫止血,4~6h后取出,常规使用抗菌素3~5d预防感染,必要时缩宫素静滴减少子宫出血。术后预防粘连,我院于2009年3月以前的23例患者,术后取出气囊导尿管后立即放置IUD,随访3~6个月后,3个月后月经干净后3d行宫腔镜检查判断疗效。2009年3月以后的14例患者,我院采取宫腔内放置水囊+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IUD+人工周期的综合方法治疗,具体做法如下:术后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1mL,宫腔内放置水囊8d,取出水囊后放置IUD,术后即给予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倍美力片5~7.5mg/d,连服3个月,并于最后15d服用甲羟孕酮10mg/d,[2],随访3~6个月后,月经净后3d行宫腔镜检查判断疗效。

1.4 疗效判断

术后3~6个月宫腔镜检杏无粘连,月经增多至术前2倍以上为治愈。

2 结果(表1)

2组中的膜性粘连经一次治疗后均未见再次粘连。IUD治疗组中,肌性粘连13例,8例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以宫角牯连多见,4例膜性粘连,4例肌性粘连,其中2例可见IUD被包埋。

综合治疗组中,肌性粘连8例,2例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均为膜性粘连,经再次机械性分离粘连后观察3个月,未再粘连;结缔组织性粘连3例,1例出现粘连,以膜性粘连为主,局部约0.3cm×0.4cm为肌性粘连,再次机械性分离粘连后观察3个月,未再粘连。

表1 2种治疗方法及结果

3 讨论

宫腔粘连按粘连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按粘连性质分膜性粘连、肌性粘连、结缔组织性粘连3种,按粘连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过去,宫腔粘连仅靠症状、探针宫腔探察、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进行诊断[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对可疑宫腔粘连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但仅36%的宫腔粘连能予确诊[4],它能判断宫腔封闭程度,而对宫腔粘连的类型及粘连坚韧度无法显示。在宫腔镜直视下可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了解粘连的程度、范围及性质,且在宫腔镜直视下手术能完全、准确地分离粘连,恢复宫腔正常形态,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增加月经量,提高受孕率,具有安全、损伤小、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等特点,足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

尽管在宫腔镜直视下能完全准确地分离宫腔粘连,但严重的宫腔粘连极易复发。因严重的宫腔粘连多为肌性或结缔组织性粘连,子宫内膜基底层已被破坏,对雌孕激素无反应,虽宫内置入IUD,因IUD面积有限,在子宫角及IUD中间仍可能再次粘连,甚至IUD被包埋其中。

本研究采用宫腔留置球囊导尿管,形成水囊,物理性缩小了宫腔的容积,然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在压迫创面的同时,使透明质酸钠和宫腔创面紧密结合,更加有利于发挥其止血及防止黏连作用。此外,它在人体内应保留一段时间后降解,不引起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无需另行固定,可生物降解,不受血液、体液的影响。与单纯放置球囊导尿管相比,无论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月经量恢复正常率及有效率均明显升高。

本研究采用IUD治疗的13例肌性粘连中有16例再次粘连,复发率近60%,经再次上述处理,仍有3例复发,再次复发率达37.5%,4例结缔组织性粘连均发生再次粘连,经2次上述处理无效,再次复发率为100%。2009年3月后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在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并且宫腔内放置水囊8d,在粘连形成时段内阻挡子宫壁贴近,防止粘连形成,术后大剂量雌激素促进瘢痕内残存子宫内膜生长,子宫内膜生长处子宫壁不会形成粘连,经14例临床治疗发现膜性粘连全部一次治愈,肌性粘连及结缔组织性粘连术后再次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在本研究中复发率为0。

由此可见:宫腔镜手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宫腔粘连治疗中注意避免子宫内膜再损伤,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同时加强其后续治疗,目前预防宫腔再次粘连方法很多,以IUD为常见,自2009年以后,我院开始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经临床实践证明,宫腔粘连术后使用IUD和综合疗法预防宫腔膜性粘连再次粘连疗效相同。但综合疗法预防肌性粘连及结缔组织性粘连再次粘连效果明显优于IUD。

[1]冯瓒冲,邵敬於.实用宫腔镜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2]严德文,许丽娜.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40例近期疗效评价[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

[3]林金芳,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4]葛春晓.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的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7).

猜你喜欢

肌性水囊宫腔内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足月妊娠不同规格水囊引产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分析
试论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宫腔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纱布填塞与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负压吸宫术后B超提示宫腔内回声改变处理方法的探讨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