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单警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的思考

2010-03-22罗元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控制能力徒手

罗元方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京 210046)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狡猾凶残,暴力抗拒的情况时有发生,据公安部统计,1980~2005年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牺牲民警是8232人,因公负伤民警是141312人.以2005年为例,2005年全国公安民警(含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因公伤亡4548人.其中,因公牺牲414人(19人被批准为烈士),负伤4134人(重伤872人,轻伤3262人).民警因公伤亡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警种.派出所民警牺牲107人,负伤1542人;交警牺牲56人,负伤561人;刑警牺牲44人,负伤498人;治安警牺牲43人,负伤584人.二是因抓捕犯罪嫌疑人伤亡较大,达1959人,其中牺牲27人,负伤1932人,共占伤亡民警总数的43.1%.三是因公牺牲的中青年民警较多,平均年龄为44.8岁,45岁以下因公牺牲和致残的民警分别占全部因公牺牲和致残民警的67.4%和89.4%.究其原因,和我们公安民警的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不强有绝对的关系.

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原来的名称为警察擒拿格斗,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而更名的[1].徒手防卫与控制是人民警察依据法律,在不准使用、来不及使用或不宜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情况下,以徒手技能保护自身和群众安全,制止、缉捕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警务实战技能.徒手防卫与控制教学是公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影响民警制服暴力犯罪的能力大小的最大因素,有时甚至是成败的关键[2].而单警作为执法个体或执法行动团队的基础组成部分,个人能力的强弱,是行动成功与否和确保安全无伤亡的前提.目前,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还远远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需要,而公安工作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第一线,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打击罪犯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单警的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

1 提高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的四要素分析

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是公安民警有效参加训练和执法行动中所具备的本领,是公安民警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要树立教学训练贴近实战、服务于实战的思想观念,明确“学为用、训为战”的目的,以练为主,以训为辅,精讲多练[3].

1.1 强化体能训练

在运用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进行缉捕的行动中,不管是运用踢、打、摔、拿技术所需的力量,还是动作速度、身体反应等,都需要通过身体能力,即身体素质来体现.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公安民警承受大负荷训练和执法实战的基础、是公安民警在执法行动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保持执法战斗能力的年限.科学运用各种有效的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可以改造公安民警的身体形态、提高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增强徒手防卫和控制能力.由于执法行动中公安民警与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对抗,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必须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载体来发挥擒拿格斗技术的作用,充分展示震慑效果.徒手防卫与控制所需的体能,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都要通过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来体现.

(1)专项力量.有效运用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擒获犯罪嫌疑人的前提是要克服对方反抗的力量,因此力量素质水平是重要的专项素质之一.徒手防卫与控制专项力量包括最大力量(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具体表现为拳腿的击打力量、贴身的抓、握、抱、拧、绊的摔控力量.其中力量训练主要采用杠铃、壶铃、哑铃等器材进行负重抗阻练习来增强基础力量,通过击打脚靶和沙袋练习,转化为击打专项力量;采取徒手爬绳、双人抓握、搂抱涮腰、快速配摔等对抗性、克服性练习,发展抓拧抱等擒敌专项力量.

(2)专项耐力.由于缉捕往往是在犯罪嫌疑人逃跑,公安民警追捕的过程中进行,而且出于保护原则,双方的搏斗会有一个持续过程,因而徒手防卫与控制专项耐力对公安民警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很强的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肌肉耐力.在训练中主要采取长跑、自行车、游泳等练习来增强一般耐力;通过变速跑、双飞跳绳、折返冲刺、快速空击、计时练习、器械循环、快速配摔、车轮实战等方法来发展专项耐力.

(3)专项速度.速度对于公安民警徒手缉捕来说极其重要,敌我双方的速度往往决定了一次执法行动的成败.在训练中利用各种短距离冲刺、跳绳双飞、信号反应、极速空击、拳腿快速攻防、快速配摔等练习,发展徒手防卫与控制对抗中所需要的专项速度,即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4)专项柔韧.柔韧素质好可以拓展技术动作完成角度和幅度,扩大攻击犯罪嫌疑人的有效部位、增加技术的突然性和减少自身的受伤,从而达到保护自己、有效控制的执法目的.徒手防卫与控制柔韧素质训练手段有:压、劈、摆、绕环、体转、下腰等.

(5)专项灵敏.在徒手缉捕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往往会有各种变向逃跑和反抗反应,而我们公安民警能否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来调整追捕方向和运用防控技术来及时擒获犯罪嫌疑人,灵敏素质至关重要.其训练手段主要有:反应跑、穿梭跑、躲闪跑、立卧撑、看靶出招、连环配摔等.

1.2 提高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

通过制定合法、简单、实用、有效的徒手防卫与控制的技术动作,夯实擒敌基本功,利用周期训练,主动在“体验”、“想象”、“回忆”的过程中,从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节奏等方面巩固、稳定技术,并结合半对抗、对抗、条件实战、模拟实战、实战训练来使动作自动化,最终形成实战技能.

1.3 重视心理因素训练

据研究,公安民警在进行实战缉捕前由于内心会产生的情绪变化,而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变化,个体心理将产生巨大的压力,导致感觉、知觉及反应迟钝,行动敏捷性降低,大量实例表明,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往往成为胜负天平上的最重砝码,一场殊死战斗,心理因素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提高实战状态下心理水平,一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公安民警明确自身职责与义务,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从心理和气势上压倒犯罪嫌疑人.二是必须通过大运动量的身体技能训练,经过不断刺激和磨砺,突破自身生理和心理极限,使公安民警为完成执法战斗任务所需的自信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平时训练和实战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正常或超常发挥.训练中警察个体提高心理素质能力的训练方法可采用念动训练、意志训练、心理诱导、模拟实战等方式方法,以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辅导,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通过实战模拟提高观察、应变和决策能力.

1.4 增加战术要素训练

警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警察与犯罪之间控制与反控制、打击与逃避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则表现为警察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武力冲突和对抗.徒手防卫与控制战术即是指导公安民警确保自身和群众安全,有效防御犯罪嫌疑人的攻击,并及时捕获犯罪嫌疑人而采用的合理有效的计谋与行动.其要素是在实战中所运用的策略和手段.熟练运用战术既要根据公安民警个人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特点,又要了解抓捕实地的环境条件、对方的身体能力以及犯罪性质,更要注重现实法律与缉捕要求相结合,在不突破法律限定的情况下,针对性的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抓捕,做到一击奏效,手到擒来.战术训练水平同身体、技术和心理智能训练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帮助公安民警在实战中充分发挥日常的训练能力,是保证执法行动成功的要素之一;实际训练时要在体能、技术训练中贯穿始终,通过条件实战、模拟实战、适应性实战等手段来强化战斗能力.

2 提高单警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应掌握的原则

法律性原则.公安民警运用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必须是以法律为依据,以实际情况为需要,采用各种徒手技术手段打击、控制、擒获犯罪嫌疑人,但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也是法律赋予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徒手防卫与控制的训练中必须贯彻法律性原则,在训练和实战中要依法施策、确保安全;快速准确、攻其不备;善用环境、以智取胜.

科学性原则.公安民警在徒手防卫与控制训练中必须讲究科学,要遵循训练规律去组织、开展、参与训练活动,训练内容和过程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在符合公安实际工作的指导下,在符合人体生理特性和运动训练要素的前提下科学实施,按照先身体素质、专项基本功、徒手技术、配合练习、后对抗练习的基本进程,先单个动作训练,后技术配合训练,再模拟对抗训练,最后实际应用训练,形成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使徒手防卫与控制的效果在科学训练中得到迅速提高.

系统性原则.公安民警的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的训练,必须持续地、循序渐进的组织进行,要健全多级训练体制、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并结合其他警务实战技能综合有序进行.制定周期训练计划和科学方法,保持训练的经常性,从而使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得到逐步巩固和提高.

3 提高单警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的途径

公安民警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是一种集踢、打、摔、拿和身体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警务实用技术,是每一个公安民警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且技术是随着法律法规、社会民态、犯罪手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使公安民警保持并提高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公安院校是公安民警的摇篮,是培养合格警察的基地,但目前公安院校学员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的培养现状是:①相关独立课程杂,拳腿技术、摔控技术、擒拿格斗技术分散教学,没有综合融汇,形成公安民警特色的课程体系.②训练课时少,一般一学期在三十二课时左右,并且分散在十六到二十周的教学周中完成,相当零散,严重违背运动训练原则和技能形成规律.而在职民警的训练,因警力的严重不足,社会活动的范围变大等客观因素,自我提高的练习基本没有,再加上轮值培训训练的时间不够,要求的不严,从而导致公安民警执法能力的欠缺.要想提高公安民警执法能力,首要就是领导高度重视,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强奖惩制度、明确考核淘汰标准.公安院校应加强教官业务能力培养、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增加训练课时,为培养合格预备警察创造条件.在职民警的训练,更加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合理安排轮训、严格技能考核,才是督促在职民警保持健康、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2)编制适宜教材.从全国公安院校多年使用的教材来看,虽然教材名称已经逐步从军事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剥离出来,可公安特色并不明显,虽然教材名称在变,但教材内容仍主要偏重于基础性内容、套路性教学,踢、打、抓、拿、擒、摔、控等技术机械分割,互不关联,抓捕小组、团队协同作战内容呈现空白.应该围绕公安民警的实际工作,设计内容简捷实用、系统规范的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编制适合公安民警特色的教材.

(3)掌握科学练习方法.不管是公安院校学员,或是在职公安民警,要提高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都必须掌握“学”与“练”的科学方法,“学”就是对技术知识的了解,知其方法、作用和内涵.“练”就是指对技术动作进行实际练习、巩固和提高[4].公安民警除了在专职教官的指导下,正常的课堂练习外,还要加强自我练习.依据教材自学自练,详细阅读文字说明,边看图解边模仿动作,再将分解动作变成完整技术,最后重复练习,将完整技术熟练运用成组合技术.定时组织集体训练,两人或多人互相配合,督促交流,探讨明确技术攻防的意义和检验攻防效果.

4 结语

提高单警的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训练和学习就能成功的,应该是一个长期训练、学习与提高的过程.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白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是公安民警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执法水平和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有力保障.其次在训练中要从理论上明确徒手防卫与控制训练的主要组成要素,并将诸要素融会贯通,才能确保在执法活动中得以有效的运用.此外公安民警要提升执法战斗能力,还要熟悉人民警察执法的相关法律条文、掌握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指导自己的实际训练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屈晨曦,曹超.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的特点及改革的走向[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10):98-100.

[2]刘勇,曹超.论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程考核构成要素和权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95-196.

[3]郭林.对抓控术教学训练的再思考[J].公安学刊,2003(04):91-94.

[4]尹伟.缉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3:5.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控制能力徒手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