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菜高产高效单株双球栽培技术

2010-02-11撰文段恩忠

中国果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连喷青花菜钼酸铵

撰文/段恩忠 刘 建 董 洁*

青花菜又名西兰花,绿花菜或意大利芥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2 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是新兴的营养保健型特色蔬菜,备受消费者和经营者青睐,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受品种特性的限制,每667m2生产650~750kg,产值1000~2000元,产效比值低,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瓶颈。笔者通过立项研究和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单株双球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产效翻番的攻关目标,为促进青花菜产业的技术升级创出一条新路,谨此参与学术交流和供生产者应用。

1、品种选择

青花菜具有花球的大小与植株长势成正比的生育特性,在生产上应选择个体长势强,腋芽发达,叶色墨绿上举,茎粗5~7cm,生育期55~80d,花球直径10~16cm,花蕾细密,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绿带子(日本)和绿皇50、80(台湾)等。

2、选地与施肥

青花菜植株高大,生长旺盛,对肥水需求量大,应选在高肥水地块种植。在移栽前要求每667m2底施优质圈肥4000~5000kg,三元复合肥(15×15×15)50~75kg,持力硼0.2kg,硫酸镁0.75kg,钼酸铵0.75kg。

3、播期后移

青花菜栽培成败的关键技术在于使花球发育期安排在日均气温17.5℃的季节,中纬度地区(北纬32~35℃)出现的时段在中/9~中/10。根据青花菜的生育规律从播种至显球,早熟品种需50~60d,因此,播期应延迟到25/7播种最为适宜。

4、高畦稀植

中纬度地区露地栽培的适生期在20/6月~30/10月。此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采取高畦栽培,一般要求畦高15~20cm,沟宽60cm,畦面宽80cm,每畦两行,三角定植,每667m21800株左右。

5、田间管理

5.1 水分管理 青花菜的需水特点是“前重后轻,湿而不渍”。在田间管理上主要浇好三水,即缓苗水、提苗水和膨球水。移栽后视墒情而定,如遇干旱,及时浇一次透水,促苗早发;间隔7~15天再浇一次透水,利于提苗和发棵;团棵期控水7~15d,有利于显球和球形紧实;在花球膨大期,是需水最多的适期,应见干见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促进花球发育。在青花菜生育过程中正值雨季,田间易形成洪涝,要疏通沟渠,如遇田间积水,应及时排出,田间保持雨停无积水,防止渍害和烫伤。

5.2 及时追肥 移栽后当植株达6~7片真叶时,及时追施一次提苗肥,每667m2追施尿素12.5kg,三元复合肥15kg;当植株达15片真叶时,追施团棵肥,追肥量与第一次相同;当花球出现时追施花球膨大肥,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20kg,三元复合肥40kg,促使花球膨大。在土壤追施的同时,于花球膨大期,叶面喷洒0.1%速效硼+0.02%硫酸镁+0.02%钼酸铵和2%尿素肥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3 植株调整 移栽后当真叶达5~7片时摘除生长点,在顶部以下1~3叶间预留2个健壮侧芽,其余侧芽全部除去。为促进双茎健壮生长,使侧芽与行间呈“十”型分布,减少遮阴,利于通风透光; 调整叶片方向,避免叶片重叠,扩大采光面积;显球后摘除下部老、病、残叶,降低自身消耗。

5.4 防治病虫 青花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黑斑病、黑茎病和根腐病;虫害有菜青虫和甜菜夜蛾。黑茎病和根腐病可用64%杀毒矾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霜霉病可用阿米胺、多效霉素、多抗霉素800倍液交替喷洒,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黑斑病可选80%代森锰锌或75%达克宁600倍液喷洒,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菜青虫可用1.8%虫螨克5000倍液;甜菜夜蛾数顽固性害虫,可用除尽或美螨800~12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天喷一次,直至收获。

6、适时采收

青花菜的适收期应根据季节和生理成熟度确定。一般在定植后55~80d花球直径达10~16cm,外部花蕾稍散,色泽由墨绿转青绿,单球重350~750g时采摘。采收时留球下茎10~15cm,保持刀口平整,留3~5片苞叶。采收后避免对花球挤、压、碰等机械损伤。商品球应选择大小一致,球形完整,色泽青绿,苞叶齐全,无损伤、霉变、病虫的花球装箱置于1~5℃处冷藏待售。

猜你喜欢

连喷青花菜钼酸铵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模块化合成化学在制备系列钼酸铵工艺中的应用
我国青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系列钼酸铵合成工艺的研究
褪黑素调控呼吸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延缓采后青花菜衰老
养花小技巧
青花菜
钼酸铵对EVA/NBR复合材料燃烧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