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体会

2010-02-10胡采云范竞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期
关键词:脑水肿脑血管体位

胡采云 范竞宇

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近3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成功的“卒中急救”管理来源于:院前公众的教育;院前和院内对急性卒中医疗资源的整合管理和协调工作的训练;急救系统的建立和临床治疗指南实施,现将转送中和入院后的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1 转送中的急救护理

1.1 救护车上的医疗处理。

1.2 吸氧治疗

一般氧流量为4L/min,重症患者则为4~8L/min。

1.3 血压管理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因此,血压管理尤其重要。

1.4 积极进行脱水治疗

可给予降颅压药物如20%甘露醇250mL行套管针快速静脉滴注。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依照病情予呋塞米20mg直接静脉推注,能有效减轻脑水肿。

1.5 烦躁或抽搐的患者酌情给予适量镇静剂。一般选用无呼吸抑制的药物如异丙嗪50~l00mg,能有效镇静、制止抽搐。

1.6 止血和防止再出血。药物止血对脑出血患者无效。

1.7 维持营养,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呕吐、昏迷,及应用脱水剂及机械通气的患者,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在转送途中应及时补钾。

1.8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呼吸道不畅和肺炎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1.9 病情观察

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密切注意体温,密切观察神志改变。

1.10 急救护理

诊断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转送时应保持2个以上静脉通道,以静脉留置针为佳。

1.11 患者头部一般处于平卧位,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

1.12 应用低温保护脑细胞

用一次性简易冰袋等放置于患者头部或双侧颈动脉旁、腋窝、腹股沟等处,减少大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

1.13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及时吸痰。

1.14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输入过量液体,加重脑水肿,尿潴留及尿失禁时应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定时清理尿袋,详细记录尿量。

2 在病房中的急救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对有意识障碍患者应采取侧卧位,并将头部抬高30°;如呼吸道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出,避免引起误吸、窒息等。②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障碍、发绀及气管分泌物增加等现象。必要时,协助医师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及使用呼吸器来辅助患者呼吸。③患者有发生呼吸道阻塞与肺部感染的倾向,若患者意识清醒,应鼓励患者每小时深呼吸及咳嗽;若患者意识障碍应加强翻身拍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2.2 避免颅内压升高

①注意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使患者头部抬高30°卧位,以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及呼吸的功能。③改变患者体位时,动作应轻缓,避免突发的动作。④做好出入量记录,限制液体的摄取量,以预防脑水肿的加剧。⑤患者应避免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⑥若有发热,应设法控制患者的体温。

2.3 皮肤护理

①定时变换体位,1~2h翻身一次。用温热毛巾擦洗及按摩骨骼隆起受压处,每日至少2次。消瘦者给予气垫床及海棉垫籽;如皮肤干燥且有脱屑者,可涂少量润滑剂,以免干裂出血。③及时擦洗干净大小便、呕吐物及出汗等,保持干燥,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褥子应柔软、干燥、平整。③骨骼隆突易受压处,放置海绵垫或棉圈、软枕、气圈等,以防受压。并抬高肢体,变换体位,更为重要。④更换体位及取放便盆时,动作应更轻巧,防止损伤皮肤。

2.4 供给适当营养,加强饮食护理

①将食物由患者健侧放入口中。②喂食时,患者应采取半坐卧位,且在进食后仍坐30min,然后才可躺下。③选择患者容易控制与吞咽的食物(一般以团状食物为佳),液体常会引起咳嗽而使患者无法控制。④固体食物要切成小块后再让患者吃。⑤若患者无法由口进食,应给患者鼻饲饮食。

2.5 脑疝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瞳孔的大小,及时发现脑疝先兆。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争取抢救时机。③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者及时吸出。④为防止呕吐物反流造成误吸,应将头偏向一侧。⑤呼吸不规则者不宜频繁更换体位,但要注意防止压疮的发生。

2.6 肺部感染的护理

①对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叩背,借震动使痰液易吸出(排痰机)。②及时吸出口腔、鼻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痰液黏稠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④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

2.7 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脑血管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症状不再恶化1周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患者由于制动一般3周即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发生废用综合征,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对患者早期生存威胁最大的三类疾病康复训练应遵循早期性、全向性、适量性的综合训练。

①正确的床上卧位:a.仰卧位:软枕对患侧支撑肩关节、上臂、臀部到大腿。肩关节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 b.患侧卧位:躯干前后面放高枕,稳定身体,患侧上肢充分前伸,肩关节屈曲100°,下放垫高枕,患侧髋、膝关节屈曲,下肢下方垫长枕至足,避免足内翻。c.健侧卧位。 ②吞咽障碍指导。饮食以清淡、少渣、软食为主,面包、馒头可裹汁食用。饮水反呛明显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进食前可先用冰水含漱或冰棉棒刺激咽喉部(因为这些现象多因悬雍垂的肿大下降所致,冷刺激咽喉部,悬雍垂肿胀可好转,异物感消失),以利食物和水的通过。通常在刺激4~10d,这些症状可明显好转甚至消失。

因此,卒中急诊救治必须建立相互连续的途径:①协调急诊救治,确保卒中患者尽早治疗;②需要一种相互联系的临床途径;③连贯的、多学科联系的急诊救护,包括卒中议案、卒中小组、卒中单元以及专业的多学科的卒中队伍协同工作将获得良好的结果。④卒中患者应该在卒中单元,根据卒中指南及流程进行救治。

猜你喜欢

脑水肿脑血管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